一名基层组织部长的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手记
本帖最后由 shifeimen 于 2014-3-1 23:51 编辑一名基层组织部长的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手记
为找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真实、可学”的典型样板,2012年8月27日-9月2日,我利用一周的时间深入乡村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手记整理摘登如下。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得村里的“当家人”带着干
8月27日,天空中零星落着小雨,秋风习习,有了几丝凉意。自己驱车来到曾经工作过的**镇,没打扰当地政府,直接到了老庄村,村路正在修建,有点难走,支部的门开着呢。 老支书付xx在沙发上休息,问好过后我直奔主题“村集体经济状况如何?”“现在老百姓都包产到户了,村里哪有啥集体经济啊!”老付一提村经济就来了怨言,“村里治事有点难,村委会没钱,又不能向百姓乱要,遇到修路这样的大事,村里只好出义务工,募捐。没办法啊!”“咱不能想法壮大集体经济吗?”我问。“主任啊,一届村委三年,还没见弄出成绩来,又到换届了,谁愿意干费力不讨好的事?再说了,老百姓生活都好了,能自己挣钱过日子,谁愿意再搀和集体的事啊!” “正是由于没有村集体经济做保障基础,咱村支部村委会好多事情才更难办!”我说。“主任说的都是实话,可是村委会搞集体经济困难太多,我这老支部书记都觉得难!”老支书的话有代表性吗?为此,从老庄出来,我又到了小刘庄、旧军屯等村,见到各村的支部书记和他们谈起了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事情,总的来说,我走访的这几个村里“一把手”,都觉得搞好集体经济困难重重,难出成绩。听了他们对村集体经济难搞的“牢骚”,我都有点低落情绪了。 简单的吃过午饭,我又到了集体状况开始好转的姚树村,姚树村主任黄**刚刚把20多年遗留下来的老村中心街通完。当选以来,他始终有一种积极心态,认为自己只要从百姓利益出发,碰到困难迎着走,集思广益,多找出路,村集体经济一定能搞好。因有事黄主任外出我没有直接见到他。我有机会更直接的和村民聊了起来。“20多年没通开的老街开了,俺老百姓打心里高兴,当村官只要硬气起来,没有办不成的事,老百姓最怕的村官就是窝囊人,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怕得罪人的村官干不好村里的事情,只要这个事情对的起大多数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拥护你,没有都满意的事儿。”曾经当过一届村委员的黄**说。当我和他讨论如何壮大集体经济时,黄**和好几个村民都嚷嚷开了“只要村里有好官带着走,咱绝对支持,看看外面搞的好的村,集体经济都不错,百姓过的也不错,邻县的xx村就是例子。” 从xx镇回来,脑海里有了一个镜头,大概意思是,一头狮子带领一群温顺的绵羊打败了一头温顺的绵羊带着的一群狮子。一位有头脑的首领是一个集体干成事的先决条件。搞好集体经的首要问题应是通过教育和榜样的力量,激发出村支部村委会领导者的创业热情,点燃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念,让他们从骨子里有一种敢闯敢干、想干、能干、会干的思想。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里领导者是决定因素,是内因,打开他们的思路应该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困难总没办法多,成功的路就是在一步步解决遇到的困难中前进得!
留足留用地村集体经济再发力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郊的xx村探索出了一条用村集体“留用地”实现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的路子。8月28日,下午,我来到**村进行走访调研。该村现有280余人,近90户,村党支部有党员9人。村党支部书记张**介绍说,“由于靠近开发区建成区,2002年起随着镇工业园的建设,全村原有的380多亩耕地仅剩20余亩的绿化带没有被占用。”2006年工业园建设过程中,村“两委”经过村民协商,在征用过程中预留了近9亩的土地作为村集体“留用地”,占征地面积的3%。 正是在这一小片村集体土地上,建起了3处共2916平方米的厂房,目前租赁给了恒源塑编、博发复合材料两家公司,分别生产塑料编织袋、原子灰,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的租赁费达到11万元。另外4.51亩的村集体土地转租经营餐饮住宿,租金根据合同约定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增加租赁费用。恒源塑编的总经理许**对我说,“非常满意工厂所在的地理位置,村‘两委’和村民都支持他的事业,地租也公道合理。公司现有的130余名职工中有1/4来自本村,每年能生产3000多万条化工、化肥、面粉、饲料、种子等塑料编织袋,产品远销国内30余省。” 村支书张**给我算了一笔账,一直以来,村民主要种一季麦子和玉米增加收入,每年最多收入1万元。耕地征收以后,大多数村民资金性收入大幅增加,进企业打工和收取地款利息成为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每名劳动力每年的打工收入在2-3万元,最高的地款利息每年3010元/亩。”村集体土地上的企业和附近的小微企业、大型钢管厂已成了吸纳多余劳动力就业的“海绵”。 村集体积累多了起来,村“两委”可以为百姓做许多事,近期刚投资6万元硬化场地,购置健身设备,在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群众在广场上跳舞、健身、打篮球。广场上65岁的冯**愉快地对我说,“这几年,老百姓的心气顺了,班子的凝聚力比以前更强了。” 我意识到,面临征地搬迁的村庄,搬迁安置过程中,在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时,可以将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留作村集体土地,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可用其组织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安置失地农民。首先,做好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通过租赁费收入实现村集体积累稳步增长,其次,结合各自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如机械加工、钢管制造、餐饮。同时,及时公开村集体账目,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在此基础上,村集体完善村级活动场所,组织修路、架桥、建设文化广场等公益事业,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集体土地利用的“红与白”
8月29日上午,我再一次来到柳亭街道办小李村新华农贸市场,走访调研这个2002年始建的村办企业。去年7月,我曾调查过这个占地24亩、商贸楼面积4500平方米,总投资600多万元,吸纳就业人员达千人,带来年租赁费等直接收入达百万元的农贸市场,这个周末正好来看看一年来农贸市场的变化。 早晨7点多,我便来到了新华市场,远远看到市场内人头攒动。借着买菜的由头与几位卖菜的村民聊起了生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刚开业的时候,摊位费一年一收,很多买卖人怕折本。”“现在一月一收,好摊多收,孬摊少收,很多人排着队想来哩!”“听说村里还要投资扩大规模哩。”“现在经营种类丰富,卫生等服务跟得上,市场管理越来越规范,生意越来越好哩”,正如村民们所说,市场上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各式农产品新鲜优质,人群络绎不绝。 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认为到该村集体经济高度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初期“输血”。该村地处城郊,征地后村民缺乏生产资料和创业思路,此时街道党委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给了村里一个发展导向,调动村民积极性。二是发展稳定后“造血”。引导村里完善政策、扩大规模、加强管理,抵御市场风险,保证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简单吃过午饭后,我又来到了距离该村2公里外的望虎新村。如果说新华市场是一幅红火的画卷,望虎新村集体土地的利用就是一张等待挥毫的白纸。这个村也是典型的城中村,经历过征地、回迁的“洗礼”之后,现在留下村南头的一块儿地,初步打算开发临街商住楼和写字楼。谈起村里的集体经济为何一直没有发展,村里的干部面露难色:“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原来也尝试着搞过村办企业,不过因为经营不善加之市场行情不好,赔了钱,老百姓从此对这事儿有了顾虑。再后来有跟私人企业合作的机会,对方要求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以外另交一部分资金,村里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好作罢。” 走出大队部,心里顿觉沉甸甸的。在城区,像望湖新村这样经历过征地之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而遭遇发展瓶颈的村子还有不少。如何让“失地村”不“失血”,是摆在每个基层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村一级班子摸清门路、勇于担当,带领群众实打实干,也需要上级各有关部门在资金、政策、决策指导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和帮助。小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必须树立信心。 新村的美好明天,我们一起期待。
小杨村村集体和老百姓双赢做法值得学习
区里准备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区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集中整治,这几天我一直忙着筹划这个事。昨天,方案定下来,能腾出些时间去走走了。9月2日一早,喊上分管基层的同志去了米集镇小杨村,雨后的早晨红日轮升,初秋的田野一片祥和。小杨村有代表性,它有5个自然村组成,1300多人口,村民居住区占地就是720多亩,人均半亩的宅基地,该村2009年被确定为省土地增减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两年在村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新建居民楼后,腾出宅基地就是400多亩地。 “进行农村新居建设,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至少6%左右留在了小杨村自由支配,这些指标将对增加村集体收入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小杨村支李书记介绍。“百姓对这事支持吗?”这是我迫切想知道的一点。“我们充分认识到新居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建设只统筹兼顾,确保工程稳步推进,通过带百姓代表去诸城等地参观学习新居典型经验,我们还多次召开动员会,让百姓思想上没有顾虑。另一方面我们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经过民主推荐,成立了小杨村新居宣传组、拆迁评估组、民主理财组等各种配套小组,确保整个过程顺利进行。可以负责任的向领导保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300户的补偿协议签订,未发生一名被拆迁群众材夜思事件!”“对你的承诺我们拭目以待!我们再转转,顺便看看你的新居工程。”我们谢绝了李书记陪同看新居的要求,自己趁着早饭时间找几个百姓聊聊。 我们共找到7位村民,两位老伯,四位年轻人,一位中年妇女。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老年人对新居上楼意见比较大,主要是习惯问题,年轻人愿意搬进楼房。但是他们最担心的是收入问题,腾出的土地能否给他们带来效益,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多百姓对新居工程是欢迎得。 带着百姓的疑问,我们又见到了李支书。“如何解除百姓后顾之忧,从小杨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村远离城区、交通不便,我们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我们于农兴种业公司签订**种植合同,一次流转土地1300亩,建立药材生产基地,流出的耕地期限20年,每亩每年1100斤小麦,远远超出了农民自种的效益,同时土地流转后,农村又被公司雇佣回自己地里干农活,又收入一部分工资。我们正在让百姓得到四个收益。租地收益、打工收益、管理收益、入股收益。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没有降低!” 小杨村真能做到村集体和百姓双赢,这是一件幸事。农村人口多,底子薄,让百姓富裕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让村集体有财力做更多的村内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加村文化等公益活动场所,保证农民朋友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新农村生活。路子是干出来的,办法是在解决困难中学到的。小杨村的做法值得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