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老秘 发表于 2014-2-26 00:30:02

两天读《论语》再[札记]

    晚上又再看《论语》捎带看了看《孟子》和《礼记》的部分章节。写点今天读《论语》的感觉。(时间限制,仅《里仁第四》之前)。
    一.常常被曲解的部分
    这里的曲解不是说后代道学家的著述偷换之类,是当代人类似断章取义的曲解,把儒家的东西歪曲成自己的某些弱弱思想。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
学文。”(学而第一)
    因为大家说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于是当代人在思考他们认为的空子时候,总是臆想孔子是个老学究的人物。尤其是看到类似“学而第一”的题目时候(其实这个题目本身没意义,只是这章孔子的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故名“学而”),就认为孔子把学习放在一切问题的最前面。这是大错特错了,在孔子看来,首先要有道德修养,党真正能作为一个合格的人之后才能来谈学习的问题。(比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第三”)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是相反的。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
而好礼者也。” (学而第一)
    我们现在在谈所谓的儒家思想的时候,仅仅能停留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殊不知孔子还有后问,并且境界更高。这便是礼、乐至上的根本观念。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仅仅是个人的修养和道德。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我想说的是最后三个字,“不逾矩”,意思是不能超过一个法度。我以为这是儒家和道家的一个很根本的区别之一。彻底的逍遥自在和一种谨慎的豁达。七十岁是身心的明朗,是随心所欲,但是礼不可破,乐不可废。换句话说,也可以在讽刺某些倚老卖老的人。随心所欲也是有限度的,即便是古稀之龄。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为政第二)
    一个崇礼者并不在于形式,而是更注重一种真情的流露。就像后代所说“瓜子虽小暖人心”一样。礼先于理的一大佐证。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语》中还讲了另外一个事,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可不可以把祭拜祖先的羊省下,但是孔子说他更看重的是“礼”这个形式。其实这两个事并不矛盾,因为,一个提倡礼的人一定先要有这个形式,才能加载内容,最后才得以弱化“形式”的地位。现在人们的做事方法正好相反。(里仁第四)
    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我想给大家看的主要是“君子怀刑”这四个字。君子并非是一味的仁德,也要有威信和制度。倘若人人都是君子,必然不用“怀刑”,很可惜,还有一部分小人。于是更得以衬托君子的形象。提这句话,是明确一下“君子”定位里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二.值得思考的话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第二)
《诗》所记述的感情才是儒家看来真正值得提倡的人类情感。“思无邪”,和它相对的便是“色”。孔子并不像后期的道学家那样反对爱情,相反,它提倡这种纯粹的纯真的无邪式爱情。也便是,我们从《诗》中的一切都不会想入非非,走上“邪道”。(写完这些,我突然想到《葬花词》、以及魏晋时候的一些人,哀恸肺腑的情感是孔子不提倡的)。参看下面一条。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第三)
这句解释1。
   3.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为政第二)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某些《红楼梦研究》,或者有些我觉得没必要的研究。
   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第四)
所以古希腊有“犬儒派”学者。但是我以为没必要。既然承认“士”了,对华服美食的追求是必然的,人都有自己的贪欲,我们不是孔子。一般的士是为自己的利益,充其量是为国家的利益而生存,而孔子是为了宇宙的利益而生存,高度自然不是一个吨位的。提到士,我记得《世说新语》中关于士的解释还是很有趣的,孔子看见能气死。
    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第四)
    值得我们反省。
    三.一个有意思的话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改。”
    我觉得好像悖论。呵呵。“不和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除非大家都没朋友,或者这句话是悖论。要不然就是太晚了,我脑子转不过来了。

睡觉去了。

森林之王 发表于 2014-2-27 12:10:40

【君子慎独,修炼3个最基本习惯】1.自制。修炼自己首先从控制情绪开始,凡事不要急躁和冲动,冲动是魔鬼,一个自制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2.学习。修炼自己必须有勤勉学习、修身养性。3.反省。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稻盛和夫也说,反省才能修炼,追求内心的安宁和从容,坚持之必得善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天读《论语》再[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