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须跳出“放收循环”周期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新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从延安时期提出精兵简政算起,每次放权之后总会慢慢收回来,每次精简机构编制总会慢慢恢复乃至膨胀起来,总是难以跳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管就死,一死再放”的“放收循环”周期律。如何跳出这个周期律?最要紧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切实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简言之,就是该放的权坚决放掉,该管的事绝对管住。跳出“放收循环”周期律,最核心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修订7部法律,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见。特别是这次常委会会议对《公司法》的修订,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进一步降低了公司设立门槛,目的就是要减轻投资者负担,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投资活力。201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公开国务院各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去年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70项审批事项。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然而,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利益调整,不可能那么和风细雨、不可能那么波澜不惊。例如:面对手中掌握的审批权,有的部门明放暗不放,将审批事项改为备案事项,行政相对人的感受是,备案比审批还难;面对手中掌握的机构编制,有的地方明减暗不减,简单地将职能相近部门合并起来,再设立若干个二级局,机构叠床架屋,人员不减反增。凡此种种,往小里说是在打部门和地方利益的小算盘,往大里说是没有正确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往严里说则是不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定要相信市场的力量,一定要相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一定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真正做到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跳出“放收循环”周期律,就是要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修订《公司法》、放宽公司准入条件后,如何避免“一元钱公司”损害其他投资者合法权益,搞乱市场秩序,危害消费安全,防止进入“一放就乱”的怪圈,已经成为关系投资者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1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做到放而不乱、管而有度,真正跳出“放收循环”的周期律。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把应该交给社会、企业、公民的权力真正放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将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真正管好管住;这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两者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人们有理由期待,简政放权这个“当头炮”在马年能够马上成功,为全面深化改革开好头、起好步。作者:熊若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