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本杂说 发表于 2014-1-14 13:37:40

苗冰松: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2013年12月)苗冰松     今年11月下旬,参加了一次关于加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承德市的滦平、兴隆两县的调研,接触了大量基层干部群众,听到了他们的体会、看法和建议,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总体上感觉,当前农村的变化是巨大的,无论是农民,还是农村基层组织,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和各项政策,都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有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与时俱进,随势而变。我的粗浅看法是,要抓住十个“一对”,来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一、抓住两个主体,解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谁来做的问题。一个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也就是县乡党委政府和村级党支部、村委会。这是我们党通过多年基层建设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基层治理体系,是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和主渠道,也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所在。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必须将其作为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强素质、提水平、增能力上下功夫,解决好不想做、不愿做、不会做的问题。只要这支队伍不软不散,发挥正常,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有基本保障。另一个主体是新型市场主体,也就是学校、企业、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等。现在农民除了一部分仍然在乡务农外,许多农民外出务工,离乡离土的现象非常普遍,已经由农村人向社会人转变。他们长时间身处这些社会组织中,工作上、经济上受这些组织的主导,思想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非常大、不容小视的。因此,应当把这些社会组织纳入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当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对它们的领导和指导,通过它们来产生正确的引导和教化作用。    二、重视两个群体,解决重点做哪些人工作的问题。如何划分农民群体,从而分类施策,一直是农村工作的一个大问题。从农村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出去的,就是离开农村长期在外的,另一个是留下的,就是留在农村务农和离土不离乡就地务农经商的。出去的,以中青年为主,是主要的农村劳动力,对这批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双管齐下,一方面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户籍所在地也要通过对其留在农村的家属的工作施以影响,同时在其返乡期间就其关心的实际问题和与其有利益关系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留下的,除去一部分青壮年外,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是很大的一个留守群体,他们的生产生活与正常家庭农户有很大的区别。这个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所在地基层组织为主,但更要有针对性。    三、用好两个载体,解决用什么手段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精神和物质是影响一个人的两个极为重要层面,人的追求也无外乎精神的和物质的。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善于从这两个层面寻求载体。精神层面,应当用活用好农村先进文化这个载体,广播电视、戏剧、晚会、小品、小说、电视剧、大喇叭、广场舞等等,都是影响人、塑造人的好形式。尤其是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后,看电视、听广播成为农民的重要业余生活,播什么、演什么直接影响农民的思想。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应当细心的安排和甄选适合农村农民的题材,喜闻乐见、寓教于乐才是宣传的精髓所在。物质层面,应当不断增加惠农政策的广度强度力度,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新农合、新农保、扶贫、农开和农村的各项补贴等等农村强农惠农政策,要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既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又不给农民添麻烦。要在放活上做文章,各项事物简便有序,让农民办事方便,生活自由,男耕女织,休养生息,享受田园之乐,农民自然会从心眼里感谢党、信任党。    四、说好两句话,解决思想政治工作怎么才能效果好的问题。中国的农民是最讲道理、最讲实际、最讲实话的,只要一心为农民着想,理实话实,农民自然会接受。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讲好两句话。一是要讲大实话,事情是什么样子,就告诉农民是什么样子,有好事大家共同分享,有困难一起想办法一道克服。切忌只摆功买好,问题避而不谈,甚至糊弄农民,农民听不到真话,心里自然不会信服。二是要讲大白话。有些干部基层工作能力弱,很大程度上是不会讲大白话,不会讲农民的话,或者说不会站在农民的角度上讲话,说话高大全假大空,官腔官调八股气十足,不接地气,农民听了似懂非懂、云里雾里,就会觉得你说的没错,但你不实在,我不信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有,多和农民在一起,你就逐渐能用他们的语言说话了。要想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许多干部要放下身段,认认真真地补上这一课。    五、突破两个难点,解决制约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问题。一个难点是阵地问题。现在许多村公共设施十分缺乏,甚至有的村连村委会都没有,村干部在家里办公,这样做工作就十分困难。这里面有规划问题,也有投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多建一些村民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处理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问题。另一个难点是题材问题。农村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多搞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解决上面搞的农民不爱听,农民喜欢的又没有的问题。    六、关注两个层面,解决巩固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一是巩固提升现有的方式方法,比如科技文化“三下乡”、科技文化进农村、村村通、电波入户等,既要常抓不懈,又要不断深化创新,常抓常新。二是开创新的方式方法,比如推进农村信息化、三农服务热线、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办法解决现有问题,解决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 Hidden Message *****

永远的执著xx 发表于 2014-2-28 11:54:56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真的很重要农民的素质也亟待提高

思识无涯 发表于 2014-5-20 19:59:47

       读书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群众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听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但不可一日不读书”,读书学习可增本领,可长见识,亦可养浩然正气,一刻也荒废不得。毛主席曾经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多花心思读书看报就是获取工作经验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对开展群众工作、破解发展难题等应该是大有裨益的。然而,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每每将“工作忙、应酬多”等作为挡箭牌,把书本束之高阁,实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嫌。有的成天沉迷于迎来送往之间,整日流连于觥筹交错之际,俨然一副酒囊饭袋的模样;有的偶尔故作读书姿态,或为附庸风雅,或因迫于压力,求真务实之心尽失,只沾惹一身歪风邪气。久而久之,既会精神缺钙得“软骨病”,也会不学无术犯“本领恐慌症”。
  逆水行舟,一蒿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无论是工作本身、工作对象,还是工作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一旦学习停滞不前,工作便会陷入被动应付局面,所谓“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其实,读书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能否始终坚持学习,时刻考验着我们的毅力、品格和党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克服心浮气躁的心态,走出事务缠身的困扰,将读书学习内化为一种政治自觉;克服妄自尊大的心态,善于发现和检讨缺陷不足,多一点拿来主义;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用书香浸润心灵,勤于修身涵养正气。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读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而实践本身又是新一轮的学习,周而复始,循环不断,是为真学善用。目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些地方在学习教育环节仍然存在形式主义的苗头倾向。有的照本宣科无的放矢,无视当地实际情况,学习内容大而全,收效甚微;有的把精力用在对付上级检查上,单凭学习笔记的字数来衡量学习效果,看似严格要求,实则掉入“按图索骥”的陷阱,岂不荒谬?《三国演义》中有个马谡,谈起兵法滔滔不绝,空有满腹韬略,却不懂得因地制宜学以致用,最终遭遇“街亭之痛”。
  “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其实不难看出,一旦脱离社会实践,读书学习便会一文不值。必须始终立足改革发展这个最大的实践,牢牢抓住民生民心这个最根本的落脚点,善于从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抓住要点关键,针对诸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强、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差等现实问题,丰富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载体,指导和促进工作时间,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byyxlbyyxl 发表于 2014-5-30 14:50:07

好文章,调研文章也就如此

周末 发表于 2014-6-7 15:02:33

对新时期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的很到位,很有条理。好

贵州野人 发表于 2014-6-9 21:38:12

哈,基层宣传干部,要的酒就是这类学习

jovial 发表于 2014-6-29 09:29:07

很不错,值得借鉴,顶顶顶

xiexie12312 发表于 2021-6-10 17:00:36

一是巩固提升现有的方式方法,比如科技文化“三下乡”、科技文化进农村、村村通、电波入户等,既要常抓不懈,又要不断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苗冰松: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