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幸福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走以惠及民生为目的的发展之路。近年来,三元区紧紧围绕建设市区域发展主轴线上的“生态花园、创业乐园、幸福家园”这一目标,全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稳步增长。2013全区城镇化率82.8%,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为21300元和11185元,比去年增长10.1%和14.1%,基本达到小康标准。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捷龙江滨豪园、瑞都·山水御园等高品质住宅小区相继建成;省级试点小城镇岩前镇和市级中心镇莘口镇初具规模;楼源村、乌龙村、米洋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推进;星桥“依云山庄”、楼源上剧头等百户新村相继竣工;泉三高速建成通车,南三龙铁路、205国道及306省道改线全面推进;城乡供电、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先后实施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验小学综合楼建设等一批教育项目。平均每年新增就业2345人,促进下岗再就业915人,增加劳动力转移就业1216人。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6.4%和97.3%,新农合参合率达99.93%,新农保登记率达99.68%。同时,由于三元是老城区,规划较早,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增收渠道较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早期规划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建设需求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老秘网区将重点从项目建设、城市管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努力在“幸福家园”建设过程中迈出关键性的步伐、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打好民生工程战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载体,我老秘网区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民生项目的策划、推动,用项目建设带动民生事业发展。一是科学谋划新建项目。2014计划新建民生项目39项,总投资97.36亿元。其中教育项目9项,将建成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综合楼,并部份投入使用,丰富城乡教育资源;路网建设7项,涉及近80公里,形成覆盖全区的交通网;新村建设6项,将建成楼前新村、岩前四角亭安置小区等一批新型农村住房,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卫生医疗10项,将完成荆西社区服务中心新建及台江医院建设,建成惠及更广的医疗卫生设施。二是持续跟进续建项目。2014年续建项目35项,总投资191.57亿元。重点抓好荆西红酒小镇项目,推进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及商住开发建设;力争完成实验小学教学楼新建项目,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紧缺。三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安排区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76项,总投资308.94亿元。其中,省级重点建设项目10项,包括三明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等,力争完成船帆洞口保护棚建设;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5项,包括三明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等,争取教师宿舍、综合楼等建筑实现主体封顶。
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树立文明城区形象。城市管理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民生事业,也是我们工作的软肋。我们将强化管理、争创先进,为广大群众创造整洁靓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争创“两城”,提升居民素质。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卫生城”为契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四项管理,即集贸市场管理、建筑工地管理、交通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在现有志愿队伍的基础上,新增50位社会志愿者,通过潜移默化的劝导,帮助民众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二是争创“一城一区”,改善生态环境。做好迎接国家级“生态区”和“环保模范城”检查准备,在建成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42个市级以上生态村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目标。推进一批“环境友好社区”、“环境友好学校”的创建工作,为生态区建设增添绿色细胞。建立健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水土保持和“四绿工程”,打造“青山绿水、永续利用”的生态花园。三是争创“平安三元”,促进社会稳定。加强矛盾纠纷调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重点抓好征地拆迁、欠薪逃债等信访突出问题的稳控化解工作。新增100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公共场所、交通要道全覆盖。以“知基层情、交百姓友、解群众难”基层党建机制为引领,落实“23510”(即二级网络、三级综合信息平台、五项管理措施、十联工作机制)网格化服务管理任务要求,提高基层综治维稳水平。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居民增产增收。产业发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加大民生投入,归根结底要靠经济增长。我老秘网区将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产业,着力解决住房、就业、创收等基本民生问题。一是做优农业。充分利用近郊优势,加快推进莘口江南生态休闲农庄、中村农家乐等项目,发展壮大米洋、忠山、沙阳等蔬菜基地,实现旅游助农富农。重点规划建设中村富硒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并在全区范围内加以推广。大力推进高标准温控棚室建设,打造若干个生态环保型农业设施园。加强乡镇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引导土地向设施农业流转,扩大设施农业连片发展规模。二是做强工业。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要求,进一步壮大机械铸造、精细化工、稀土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抓好三农有机氟、华灿酶制剂、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龙头项目,加速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链,放大引领带动效应。坚持全程跟踪服务,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机制,优化投资环境。三是做活三产。巩固提升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重点抓好现有专业市场入驻率,拓展商贸物流、仓储物流等现代物流服务,推进“戴斯”老秘网和三元饭店重建等在建项目。扶持壮大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抓好“红印山1号”二期建设,积极与“中信”、“光大”等境外银行对接,争取到我老秘网区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村镇银行布点指标。
四、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美化生活居住环境。统筹城乡规划是保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保障。我老秘网区将通过改旧建新,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合理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一是加快新区开发。以南三龙车站建设以及市区公交枢纽站建设为契机,将台江新区打造成为客运物流基地,建立一批总部大厦、集散中心以及建筑行业大厦,增强新城的经济发展动力。按照市里将焦溪地块打造成三明市山地开发典范的设想,加快焦溪地块开发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岩前南岸新区、莘口三尖洋、竹州等地块尽快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利用莘口独特的生态资源,以甲垅地块开发为契机,逐步将莘口打造成人文生态旅游小镇。二是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推进东霞-富兴堡、白沙省一建、三胶厂等地块的旧房拆迁、安置房建设。全力推进富兴路、崇荣路、新市南路等路段约10万平米的立面改造,切实改善中心城区面貌。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加快村庄整体规划,努力做到“环境美化、建房规划、村庄绿化、生活优化”建设目标。三是完善交通路网。加快推进306省道和205国道过境改线工程,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带动东霞、富兴堡、槐林、台江、蕉溪、大坂、荆西红酒小镇等沿线地块约10平方公里土地的开发建设。完成富岗新村至仙人谷11.2公里的城市绿道建设,全面推进白坂路、富兴路以及崇荣路拓改,加快推进湄渝高速、“南三龙”高铁等重大交通路网建设。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民众后顾之忧。社会保障是民生之本,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我老秘网区将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师资均衡配置机制,推进省级“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工作,有效提高城乡学校师资的均衡水平。启动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实现中央远程教育资源和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继续完善学校设施设备,提升标准化学校水平。突出抓好实验小学二期工程、台江小学加固工程、岩前中学学生食堂改造等教育民生工程项目。二是完善医疗保障。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用台江医院,新建白沙光明专科医院、安琪专科医院和三元区卫生综合服务大楼,为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创造条件。三是提高社保水平。扩大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力争新农保参保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提高基础性养老金和缴费补贴标准,逐步推行丧葬补助制度,构建更高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公租房保障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重视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张文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