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而从 发表于 2013-12-30 12:06:37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系列:聚焦“诚信”

话题的由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得以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精髓所在。国人长期以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恪守承诺、相互信任的良好品德。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主体之间的活动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各种失信行为频繁曝光,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强调要“完善信用约束机制”。深刻理解社会诚信的重要性,探寻重塑和保持社会诚信的途径,是现阶段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有关背景——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及2013年上海市诚信活动月相关安排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9月18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以及于今年9月23日至10月23日举行的以“筑牢信用基石,共建诚信上海”为主题的2013年上海市诚信活动月相关安排。
(一)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介绍了本市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和今年诚信活动月的有关安排。
  一、近期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征信办会同市社会信用体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积极落实,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加强信用制度规范的研究制订。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制度建设为核心。8·29会议以来,市级层面:1、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上海市企业失信信息查询与使用办法》,为各领域信用信息的记录、共享和使用,特别是为对失信企业依法实施限制提供了一定基础。2、研究起草《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办法》(暂名),规范各类主体归集、披露、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的活动,已面向170余个单位征求了意见,将为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面向信息主体提供服务提供依据。3、加快形成《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例》(暂名)的立法草案,力争列入2014年立法计划项目。4、编制发布了《上海市政府部门示范使用信用报告指南(2013版)》等规范。此外,截至2013年6月底,25个市级部门、中央在沪单位制订各类信用相关制度近50项、标准规范18项、其他相关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等20余项,为各领域信用信息的记录、共享和使用提供了一定基础。各区县都积极推动信用相关制度建设,如长宁区制定《关于实施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措施的若干意见》、《长宁区建筑业诚信记录管理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企业良好信用信息和失信信息社会公示制度。
  二是全力推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关系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一轮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平台主要采集来自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公用事业单位3个方面与自然人、法人相关的公共信用信息;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信息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符合条件的信用服务机构3类用户;未来将建立完善信息归集查询、信息联动监管、信用监测预警和信用市场培育4方面功能。今年6月3日,平台已面向政府部门开通试运行。此后,围绕促进信息有效提供、提高信息质量和推进平台使用进一步建设完善,已就平台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制订了10余项制度规范,新增3家政府部门确认提供数据,平台可提供查询的登记类、资质类、监管类、违约类信息已达2.8亿余条;19个部门66人已申请成为平台用户。
  三是深入实施重点领域试点专项。落实《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市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12个重点领域牵头部门围绕本市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环节,扎实开展13项专项试点工作,取得一系列制度建设成果,形成一批信用记录的典型应用案例。同时,市监察局、市统计局、市文明办等单位也积极研究建设信用制度、使用信用记录或信用产品,闸北、静安等7个区县在有关行政审批事项中有序开展使用申请人信用记录试点工作,信用手段在政府管理、公共资源分配等领域正日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是推进市场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发展。2012年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全市有信用服务机构共计82家,行业同比增长7%;从业人员同比增长9.7%。行业整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2年业内机构出具企业信用报告(含资信评级报告和商业征信报告)约45万份,出具个人信用报告约27万份,防范交易风险3.6万亿元,全年业内机构开展信用管理业务培训近12万人次。机构开展科研活动43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0项。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上海地区年度查询企业信用报告份800万份、个人信用报告约4100万份。
  二、2013年上海市诚信活动月特点
  2013年上海市诚信活动月以“筑牢信用基石,共建诚信上海”为主题,以信用制度宣传为核心,以推动信用记录应用为重点,分“信用与政府职能”、“信用与百姓生活”、“信用与市场环境”、“信用与转型发展”四个专题,组织整合各区县、各条线重点活动。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各委办、区县文明办将举行近120项活动。
  和往年活动相比较,今年的诚信宣传月活动有四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制度宣传。推动各区县、委办加强对各自领域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共享使用方面制度性安排的梳理,并将制度宣传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加以展现,使活动的参与者了解制度、遵守制度、宣传制度。
  二是突出群众参与。各区县、委办将通过便民信用服务、专题研讨交流、主题报告讲座、信用专题培训、诚信知识竞赛、典型事例征集、诚信漫画展览等活动形式,更加方便市民群众参与互动。
  三是突出新媒体应用。推出基于平板电脑的“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网络展”和基于智能手机的“上海·信用·生活”移动客户端,以更加亲民、便利、快捷的形式,让信用知识和信用服务贴近市民的生活。
  四是突出长效机制建设。以活动月为契机,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搭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信用服务机构等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合作共建,促进民生相关的信用便民服务活动公益化、长效化、常态化。
  三、诚信活动月的主要活动
  (一)举办上海市重点领域信用制度建设成果展
  上海市重点领域信用制度建设成果展着重梳理展示了12个部门和单位在信用信息记录、信用记录使用两个方面的制度性安排,将于活动月期间进商圈、进社区、进园区巡展,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树立“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意识,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诚信自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诚信便民服务活动
  组织涉及民生的政府职能部门、协会、公共事业单位、信用服务机构30余家开展现场咨询活动,现场为群众解答各类信用相关问题,比如如何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珠宝、皮革、建材等商品的真假鉴别、选购技巧以及维权方法等诚信消费知识等。下一步,我们还将与市文明办一起,组织诚信便民服务进社区,让更多百姓受益。
  (三)发出诚信经营倡议
  结合旅游节、购物节活动,为推动企业诚信经营,加强自我监督和行业自律,共建诚信上海,在活动月首日活动上,全国文明单位东方商厦代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向全市企业发起诚信经营倡议。从诚信理念、制度建立、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产品质量、社会责任、弘扬风气等七个方面提出倡议。市文明办将把诚信经营纳入到文明单位建设考核中。
  (四)“上海·信用·生活”移动客户端开通上线
  为使信用信息、信用知识、信用理念与群众走得更近、贴得更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联手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量技监局等与民生相关部门,共同推出了“上海·信用·生活”手机移动客户端。通过信用知识类、信用预警类和信用服务类功能模块,为老百姓梳理出政府部门事务中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推送到用户手中,为百姓获取信用相关信息和服务打开一个新的、更便捷的渠道,使信用更加贴近百姓、更好的为市民生活服务。
  此外,“诚信活动月”期间,从近120项申报活动中选取了48项重点活动。重点推荐其中8项有代表性的活动:
  1)信用与政府职能专题
  市社团局将信用管理手段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组织召开“行业协会自律与诚信建设推进会”,发布《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深化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并分批次分别针对社团、民非组织和基金会开展全覆盖式专题信用培训。
  2)信用与百姓生活专题
  依托东方讲坛,市档案局举办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场报告会。邀请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要点和知识进行宣讲。
  市教委以“倡廉洁、讲诚信”为主题,举办上海高校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通过对伟人有关廉洁与诚信的经典名作进行诵读,促进各高校诚信文化建设,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品德。
  3)信用与市场环境专题
  市质监局组织推动上海名牌餐饮企业统一设置“消费公平秤”活动,开展诚信计量承诺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促进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
  市食安办开展“上海放心吃”活动,组建食品安全“诚”诺联盟,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审查制度、公示制度、退出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觉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
  市高院开展涉及诚信审判和执行案件的集中宣传活动,以召开新闻发布会、进社区以案论法、网络及电视庭审直播和播放典型案例电视短片等形式,通过负面典型的警示宣传,提高大家守信遵法的意识。
  4)信用与转型发展专题
  市文明办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活动,针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应对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等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
  市科委组织开展“诚信创新与转型发展”研讨会,专题交流讨论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背景下科研诚信体系的机制建设。
(二)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燕爽介绍了上海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中不断加强诚信建设的主要举措和工作安排。
  诚信既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上海倡导的城市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的领导下,市文明办与市经信委、市征信办等部门一起在推进诚信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围绕“诚信上海”建设开展了宣传教育、道德实践、制度设计等多项工作,通过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建立,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加快诚信法制建设,全市诚信建设呈现出快步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育诚信文化
  市文明办将联合市经信委、市征信办等部门,以“诚信上海”为主题,进一步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诚信观念,加强对党员、团员、公务员、白领、大中小学生、来沪务工人员以及商圈、园区、楼宇、社区、学校的诚信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强对食品药品行业、窗口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从业人员的培训,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培养高度的诚信文化自觉。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理念,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水平,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举办诚信建设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加强诚信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充分挖海派文化的内涵,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途径,形成诚信文化的理论体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广泛的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诚信品德,批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使诚信的理念入脑入心。丰富诚信文化的表现形式。积极搭建诚信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依靠网络志愿者与广大网民的力量把握舆论导向、传播诚信理念,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宣传诚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为迎接2013年“诚信活动月”,市文明办发动各区县委办文明办积极宣传诚信理念,设计活动项目,参与诚信建设,力争在全市形成知诚信、讲诚信的社会氛围。
  二、深化制度建设,善用信用信息
  在2011版上海文明创建标准将诚信建设纳入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市文明办将加大诚信建设考核权重,充分运用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在等各类评选活动中运用服务平台,并将评选结果纳入信息库,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实现和保障信用信息的及时更新、有效流转和充分使用。在个人信用信息运用方面,经过前期与市经信委、征信办及申通地铁集团公司协调配合开展的“地铁逃票”专项教育治理活动,经统计今年1月至7月地铁逃票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在此基础上,今后将进一步探索在铁路等领域扩大对逃票等不诚信行为的教育和治理范围,促进上海市诚信体系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相互支撑,使失信者在升学、就业、信贷、生产经营、个人消费等环节受到制约,营造恪守诚信的社会环境。市文明办还将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有关牵头部门,广泛建立诚信信用公开制度、诚信评议制度、诚信戒免整改制度和诚信奖惩制度。健全和完善举报投诉电话、监督岗、监督员、曝光台等社会监督体系。进一步发挥上海文明网、东方网文明在线、新闻坊、市民巡访等新闻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组建成立上海诚信宣传监督志愿者组织,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镇创建中加强监督检查,探索建立诚信档案,推动社会诚信责任监督体系建设。
  三、树立诚信典型,形成建设规范
  充分发挥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企业诚信建设活动,依托行业协会,搭建“诚信网络管理平台”,使这些平台成为各行业内部企业诚信建设宣传教育的常态平台,以反映本行业企业诚信创建的整体状况,展示各企业诚信建设的措施、方法和成果,同时及时发布行业消费警示,接受社会投诉和监督,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提升行业协会的凝聚力和权威性。研究建立行业协会开展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的评价体系,从行业协会开展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的组织架构、培训机制、推动机制、管理机制、应用机制等方面建立评价模型,从而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流程。进一步推进上海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要求全市市级文明单位按照“指导手册”要求每年度编制本单位的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公布,通过上海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网络评估平台对全市市级文明单位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并组织专家评审。每年度出版《上海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向全社会展示上海市文明单位诚信建设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上海文明单位诚信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四、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道德实践
根据中央文明委的部署和安排,结合“诚信上海”建设,在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不诚信现象大力进行整治,并将整治结果、成效公之于众,继续深化“企业诚信建设”活动,深入开展食品行业“诚信生产、诚信检验”巡访展示、万家企业网上诚信承诺等专项活动,为全市食品药品单位建立“诚信档案”,并对参与企业诚信创建单位的诚信状况进行总体评估和指导,在制度上和舆论上形成约束。结合信用体系建设,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为导向,以行业信用管理与市场信用监管为支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教育、舆论等各种手段,大力推进“诚信上海”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明确责任,综合治理。对行业不正之风,要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切实解决问题。对食品药品行业中存在的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日常监管,坚决遏制不法行为。食品药品行业、窗口行业的所有单位和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诚信缺失等问题,查找具体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治理措施,明确达到目标,向本单位干部职工通报,向上级部门报告,向社会公开,着力在重点领域通过对突出问题的治理推进诚信建设,努力让市民看得到明显成效。

“公务员考试之路”新浪博客博主,遴选公选辅导名师上海刘源老师总结的有关重点:
  社会诚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随着我国个人诚信档案系统的逐渐完善,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愈加离不开“诚信”二字。特别是最近“全国个人诚信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完善,通过为个人建立社会诚信档案,记录个人在社会上的诚信、文明行为表现,帮助企业更全面、更精准地判断员工的诚信度和品德素质的高低,以此降低企业招人、用人的风险。同时,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不良的诚信记录,势必会给其带来更为昂贵的择业成本。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兴旺的不竭动力。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信誉或信任。在经济体中,只有具备信任的基础,资本才可以有序有效流动。同时,现代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信贷资金,有信才会有贷,试想,若市场经济参与者不讲诚信,借债不还,经济活动将无法开展,更不要谈繁荣兴旺了。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当下,农地的征占、城镇住宅的拆迁、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以社会诚信为基础的,这既要求国家守信使百姓能够安心,又要求百姓守信使各项改革措施能够得到配合落实。可以说,社会诚信是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兴旺的不竭动力,是推动城镇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诚信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诚信是每一个小家乃至社会这个大家团结稳定的根本所在,更是社会主流价值观鼓励和倡导的正确选择。“小悦悦”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人性冷漠等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六旬老人陈桂华捡瓶子还万元债务的事件则感动了无数网友。我们应当树立这样的认识:诚实守信依旧是社会的主旋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以别人的过错来为自己的不诚信买单,只有人人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正能量”。
如何重塑和保持社会诚信——
  鼓励诚实守信、宽人律己的优良品德。诚信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做人做事的经历中慢慢去领悟,让其逐渐化为自己为人处世的习惯,形成行为自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与诚信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时常进行自我审视,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讲信用、守规矩”,要以诚为本。要将这种品德融入到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树立模范典型的方式鼓励人们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培养人们恪守信用、实事求是的优良品德,促使诚实守信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倡导开诚布公、友好和睦的社会风气。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仅是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应该是社会的规范。当前,诚信已经是社会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社会舆论的正确指引,主流媒体的大力关注,网络监控、微信传播等层出不穷的创新方式,能够及时快速地披露、制止背信弃义、弄虚作假之举,给重塑社会诚信提供了正能量。同时,现代传媒技术也为倡导社会诚信、友好和睦的社会风气提供了捷径,通过媒体树标杆、网络选典范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在全社会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营造克己奉公、恪守承诺的文化氛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尚在建设、完善之中,但这并不能成为中国企业可以背弃商业道德、忽视经济伦理、违背诚信原则的理由。相反,我们更应努力塑造完备的从业规范。对企业而言,要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必须塑造良好的诚信文化,它体现了“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内在性基本价值观”,也是企业开展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对于社会而言,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形成团结民众、友好和谐、相互认同、互帮互助的社会关系。通过广泛宣传、舆论引导等方式将诚信植根于民心,使得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团体都能够自觉地把讲诚信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处事的态度和价值观。
强化违法必究、惩罚必严的约束机制。一直以来,诚信被划为道德的范畴,并没有完善的专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对失信行为惩处力度的不到位,导致失信成本过低、失信行为屡禁不止。有鉴于此,应完善惩治失信行为的相关立法,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加强严格执法,威慑失信行为。要用法治的手段治理社会诚信的缺失,强调“明规则、定底线”。例如,对于多次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从而提高企业失信成本,促使其不敢失信、不愿失信。
如何用用制度构建“诚信中国”——
褒扬诚信的制度设计:
褒扬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核心,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褒扬诚信的社会风尚,是实现“诚信中国”的重点。
  这首先需要设置多元化的奖励举措来弘扬诚信文化,构建全民守信的氛围。要实现全民守信的良好氛围,必要的奖励措施是不可或缺的,奖励的形式应努力实现从物质到荣誉的转变。对于征信个人、见义勇为个人,要给予一定的荣誉,而这些荣誉要与其个人信用评级挂钩,提高社会主体的守信意识。
  其次,完善我国的见义勇为权益保障制度,激励人们见义勇为。要明确国家补偿义务,保护见义勇为者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国家应制定明确的补偿范围、标准以及规范的赔偿程序;同时,完善见义勇为基金管理制度。为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特别是保障见义勇为者在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牺牲后其家属的权益,国家及政府应完善见义勇为基金管理制度。
  再次,以证据规则保障诚信者的权利,重塑敢于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当前多数人不愿见义勇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害怕因见义勇为而承担责任。需要用证据规则进行保障,对于证据不足或者没有证据的,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作出对举报者不利而对见义勇为者有利的处罚决定。这对于重塑被扭曲的见义勇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
  最后,通过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推进全民守信的新格局。新闻媒体在报道见义勇为行为时,要多发现正面的宣传材料,而不是围绕有争议、负面影响较大的反面材料报道,推进全民守信新格局的早日实现。
惩戒失信的制度设计:
柔性的惩戒制度设计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个人信用账户,促进个人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可以通过个人信用账户的形式实现。该信用账户类似于我国的银行账户,但适用范围应大于后者。具体而言,个人信用账户应涵盖用户的身份证信息、投资情况、借贷情况、社会公共信息等内容。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诚信。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政府应努力推进信息公开化进程,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实现由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三是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监督作用。搭建联合征信数据库系统平台,探索建立公民、法人诚信档案,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监管。通过对失信者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披露、曝光,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真正发挥对失信者的约束惩戒作用。
  刚性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设计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惩罚性赔偿制度源于英国,发展完善于美国,如今该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当前我们也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来保障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从法律经济学角度看,惩罚性赔偿具有秩序价值。欧洲多数国家的地铁与城铁无人检票,但会有人在不固定的时间查票,如果查到逃票将会重罚。而在我国,即使有人检票,仍有人逃票。因为,即使被查到,也只不过补票而已。换句话说,在我国逃票的人没有任何损失。从警示的角度出发,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引导价值。由于赔偿的数额大于实际损失,会引导更多的人避免同样事情的发生。从保护被害人的角度看,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正义价值。惩罚性赔偿不仅具有补偿性,还有惩罚性。这样既保护了被害人,也彰显了正义价值。我国在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时,应特别注意惩罚性赔偿适用标准的制定以及如何确定具体赔偿金额。

有关范文——
张忠诚:以诚信为中国梦圆作基础支撑
中国梦的圆梦之旅,如同现代化列车奔驰在高速铁路之上,既需要举国上下戮力同心、卯足干劲的快速度,也需要不偏不倚、无缝对接以规范社会运行秩序的“好轨道”。以诚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道德素养不仅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润滑剂”,也是规范社会运行秩序的“平衡木”。而社会诚信素养的整体提升是确保“轨道”结实顺畅的基础和依托,将为中国梦圆发挥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一
  信用有溢价,失信必折价。一个失信的社会,其高昂的运行成本体现在所有地方。由于市场交易中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使得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居高不下。2011年中国质量信用白皮书显示,我国每年因失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其中因为制假售假、产品质量失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由于存在政府失信现象,国人对政府出台的政策和公职人员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心存疑虑,不仅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消极影响,稳定社会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当至关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出台时,人们往往抱以怀疑的态度,使得决定市场定价的主要因素常常被混淆。可以说,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诚信危机绝非危言耸听,它同环境问题、fubai问题一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污染源”,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进程中不能不正视并扫除的现实障碍。
  二
  实现中国梦急需诚信导航。为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快《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步伐,从道德与制度层面确保诚信升值、消除欺诈失信以扭转诚信滑波趋势是当务之急。
  培育诚信公民是前提。全社会的诚信素养建立在全体公民的诚信意识基础之上。当今中国应当发起“诚信革命”,面向全体公民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倡诚信伦理,增强诚信意识,形成诚信风尚。一方面,通过政府推动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将诚信教育纳入在校学生德育课的主要内容,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考核范畴,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加快形成守信者获利并名利双收、失信者失利并付出高额成本的明确社会导向。另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强化诚信示范,将诚信方面的好坏事例通过新闻媒体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实地去鉴别假恶丑、褒扬真善美,真切感受“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熏陶,从而在灵魂深处真正意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惠之于人,受之于己”是做人应当遵循的黄金法则,不讲诚信的人将会失去立足社会的根基。
  打造诚信政府是关键。政府是诚信社会的维护者、倡导者和管理者,政府诚信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精神,推动、决定着社会的诚信程度。对于素有“以吏为师”传统的中国社会而言,打造诚信政府对于建设诚信社会更具有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从长远来看,政府应当努力做到“三个一致”:名与实一致,即政府机构设置、行政权限要与维护和增进人民利益的程度、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相一致,这是政府诚信的政治基础;言与行一致,即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应当保持一致,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这是政府诚信的管理基础;“信民”与“民信”一致,即政府取信于民的政策制定、实施与人民对政府的理性预期和信任期待相一致,这是政府诚信的行为基础。此外,还应当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通过强化立法,积极构建政府行为、公务人员的诚信约束机制和体制内外相结合的政府诚信监督机制,着力修好官德,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是基础。现代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基本内涵包括个人信用登记、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及风险转嫁等制度。现代个人信用制度根据成本——收益原则,使个人信用违约成本大大高于违约收益。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量——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引导个人守信意识的提高,从而建立起信用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当前有必要尽快健全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信用评分机制,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评分登记,使其成为终生评判一个人的依据,并作为升学、就业、升迁等重要依据,并上网公布,伴随终生。为鼓励人们诚实守信,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市场主体应当给予较高的银行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安排,通过这些政策法规的引导,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自觉性。
健全失信约束惩戒机制是保障。当失信的收益高于相同的资源和时间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收益时,市场主体就会选择违约。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诚信缺失,不仅要靠舆论监督、思想教育,更要靠强力监管和严厉处罚。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和推行“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的失信惩戒法律体系,将失信者永远淘汰出局,直至名誉扫地、寸步难行。只有建立这样的失信约束惩戒机制,才能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平台上实现契约双方的共赢。当然,普及诚信价值的手段仅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制约是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孕育一种自上而下的诚信文化、诚信品质。

上海刘源团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系列:聚焦“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