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 发表于 2013-12-26 13:26:27

哲学方法在工作中的应用

      今天我想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哲学方法在工作中的应用”。来之前我问过年轻的同志喜欢听什么,想让我讲什么?他们说最好讲一些方法性的东西。刚才,王婷同志也介绍了,我学的是工程地质专业,讲专业大家很多人可能也听不懂,讲别的吧,我又不会讲,所以,就想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和工作经验来讲。讲这个题目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是从共青团干部要有思想这个特质来考虑的。我理解的,共青团干部有思想,最根本的是要有哲学思想。作为共青团干部,如果不懂哲学,不能哲学思维,不会哲学方法,我想共青团干部有思想就是一句空话。第二个考虑是,自己从事过地质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后来又转行到共青团的工作中来,在这两个阶段,都切身感受到哲学方法在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
      哲学方法有很多,但根本的就那么几条,我今天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主要讲四条。
      第一个方法,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我们平时常讲要主观符合客观,做到情况明、判断准,我想指的就是这一条。为什么要同大家交流这一条方法,因为,我认为能否把握事物的本质事关决策和工作的走向。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大家想想,之所以我们的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决策听起来很好,但操作起来不可行,是什么原因?我想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主要的我想还是事先没有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为什么这么难?原因在于:第一,是由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不够,人的认识水平不到,对客观事物判断不准,这样就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这是客观上的。第二,我们认识到了,很清楚,但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不敢对事实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判断和结论。在最近发生的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多多少少反映出这样的情况:事实是一个样,而我们的结论和判断却是另一个样,引发群众的质疑,值得我们深思。在研究共青团工作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一些团干部把基层面临的困境、存在的难题,归结于基层,归结为基层团干部素质低、热情不够、文化水平不高。这样分析,我个人感觉,就把基层问题分析偏了。是基层团干部素质低吗?要是素质低的话,他们怎么能把兼职的工作如办公室工作、土地管理工作、计生工作做得好,而单就做不好团的工作呢?再拿一些社会现象来说,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地方干部说现在农民群众动不动就材夜思,不讲理,这些干部把农民的正常诉求归结为不讲理,是不是也把问题分析偏了?这样分析,就是只看到一些表层现象,没有看到实际,没有抓住本质。他们一出现问题,就把责任归结为基层,归结为群众,就不会从自身、从领导机关身上找原因,从某个方面来讲,也是规避了领导的责任,说严重一些,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身作为领导存在的必要性。上面举的例子,我个人觉得其本质是,我们领导机关没有研究透基层,没有指导好基层,没有交基层任务、教基层方法,责任主要应该在领导机关,而不能简单把问题归结于基层这个层面。把握了这个本质,我们才能真正重视基层,把主要精力倾向基层。从这个角度看,新一届书记处提出下最大力气抓基层团建和基层,是抓住了目前团建的本质问题,是非常正确的。
      那么,如何把握本质呢?一是要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是要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三是要善于归纳,总结,把握本质性的东西。关于归纳总结,我举个例子:今年初,我们部门为了配合中组部做好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派我到山西调研,山西的同志让我看了一个点,他们先前对我说是一个联合建团的点。我看了以后,认为不是联建,其本质是找到了对流动团员管理服务的一个突破口!他们的做法是依托工商所,把工商所辖区的流动的团员青年登记起来,在工商所建立了流动团组织,团组织建立起来以来,将青年商户与工商所的关系,从以往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情感的交流关系,工商所的对工商户的管理工作变得好做,团员青年又被很好的联系凝聚起来,这就把团的工作同工商所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建立团组织既是团员青年的需要,也是工商所的内生需求。大家想想,这哪是简单的联建呢?这是多好的一个创新啊!有他们这一个创新,不就把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流动团员联系、管理、服务难的问题给彻底解决了吗?可惜他们还没有对他们的这个创新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凝炼。回来之后,我们对他们这条经验进行深入的研究,凝炼出这么一句话:“依托流动团员青年所从业的登记、管理和服务部门建立团组织”。这就是山西那个点上探索的“本质”。这么一总结凝炼,就抓住了这件事的本质。有这么凝炼的一句话,就可以指导全国各地去做好流动团员青年的联系、管理和服务工作。这句话后来写进了农村基层团建试点方案。还有一个例子,七八年前,我陪同团中央的一位书记去广东调研,了解到当地一个乡镇团委搞篮球比赛的操作方法:这个镇的团委书记跟我们讲,开始的时候是乡镇团委自己搞,搞得很费劲,不好组织。后来就想了一个招,把活动分解到各个村团支部里面去搞了,他们那个乡镇12个村,12个村轮着来,每月轮一次,这样一下子就把篮球比赛搞火了,各个村都比着看谁组织得好,后来村党支部都直接上手抓了,全力支持。这件事的本质在哪里?就在于他们的活动方式的创新,就是采取轮办、申办的方式,轮流坐庄,积极性就来了。我在很多地方都推介这个经验,但一些地方的团干部竟说:王处长,他们那里可以打篮球,我们这里啥也没有,怎么打篮球啊?我说,你这就没抓住事物的本质,我讲这个例子,不是要你去打篮球,而是要你借鉴这种工作方法,你打不了篮球,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开展别的你能搞的活动呀!上面举的例子,讲的都是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深入调研,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凝炼。核心的一句话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从决策层面、指导方式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
       第二个方法,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我们常说的避免走弯路,要吸收、创新,我想主要讲的就是这一条。陆昊同志指出要有世界眼光,要看历史经验,我个人理解也主要强调的是这一条。我这里说的他人,当然也包括前人,包括国内外的。这一个方法,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体会很深,对学习和工作都特别管用。我学的是地质专业,地质学上有很多学说,比如说地球现在这个构架的形成原因,就有板块说、造山运动说、漂移说等等,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问导师,哪一个学说是对的?导师对我说:小王,不要迷信。导师说这话让我很诧异,我就回答说,我从高中学政治起,就学的唯物论,怎么会迷信呢?导师说了一句令我刻骨铭心的一句话:绝对的相信是迷信,绝对的不相信也是迷信!
      是啊,现在看来,在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上,有多少人是在用“迷信”的方法啊!要么是绝对的相信,一字一句都不能改,不能变,照搬照抄;要么是绝对的不信,他人的东西都是不对的!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比如说在对待马克思的著作和理论上,上世纪30年代,王明为首的一些人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的原话原句,马克思没说的就不能做,马克思说过的就必须一字不改地执行。这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迷信”吗?血的教训证明了那样迷信地、机械地、绝对地照搬照抄马克思著作的词句,必然会断送革命!再比如说,在对待风水问题上,有很多的人又绝对的不相信。我个人感觉,这些人又陷入了另一种“迷信”。其实风水说是我们的祖先用一种朴素的系统观、整体观去审视人与自然,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协调,在出发点上是科学的。只是后来有些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技术上、方法上走歪了,搞玄乎了,搞的不科学了。看看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些经典建筑,哪一个不是强调协调,强调整体美的?还有在对待**上,前两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全盘否定**,打倒**,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绝对不相信”啊!这不是危害更大的一种迷信吗?
      举以上的例子,是想说明要科学地、辩证地对待前人的成果,在借鉴前人成果的问题上,不要陷入迷信的泥潭,既不要绝对的相信,也不要绝对的不相信。因为,前人的成果之所以能留传下来,总有其合理性。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成果,像那么多教派,如儒教、道教,这些教派的开山鼻祖都是学富五车,天文、地理、历算等无不精通,他们用毕生精力创造的学说,再经过一代又一代弟子的加工完善,才得以传承下来的,其中有许多观点、论断至今仍闪耀光芒,这些都不是我们想否定就能否定得了的。甚至是一些宗教,他们的一些观点也是很值得借鉴的。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看看佛教高僧的智慧。汉武帝时期,有人采挖到煤,当时不知挖到的是何物,但感到稀奇,就拿一块去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就问一些大臣们,有谁知道,谁也不知道,想东方朔见识多,有智慧,又问东方朔,东方朔不置可否。这时正好西域来了个高僧,拜见汉武帝,东方朔就借机说让高僧答吧,高僧看了看煤块说了一句:这是“前世之劫灰”。从这个故事,看出佛教的高僧多么有智慧!现在我们知道,煤是大片的森林在遭到突然的地动被埋到地下后,经几万年才形成的,真是遭“劫”形成的。“前世之劫灰”说的真是太形象了,这句话用来解释地质变化是再确切不过了,道尽了宇宙万物变迁之真谛!从这位高僧的话来看,喜马拉雅山也好、我们脚下的土地也好,不都是“前世之劫灰”吗?喜马拉雅山是经历多次地壳造山运动慢慢隆起形成的;我们脚下的土地,在几亿年前,也是一片汪洋大海,经多少次地质运动变成陆地的,形象地说就是遭劫形成的,就是劫灰。那个时候,高僧能说出这样有哲理的话,可见佛教学说里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佛教上还有一句话,说是: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这句话的“虫”是啥意思?就是微生物。那时没有显微镜,佛是怎么观察到水里有微生物的?所以说,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不要动不动就说它是迷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借鉴他人的成果。在借鉴他人成果上,主要的是借鉴他人的方法、观点,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在这里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当实践与理论不相一致时,不要把它当作否定理论的理由,而要把它作为发展理论的动因。
       第三个方法,要有系统观、整体意识。我们经常讲,不要孤立、片面的看问题,强调的就是这一个方法。我们能不能用系统的观点、整体的意识去分析观察问题,事关我们的大局意识,也事关我们能否抓住重点。没有系统的观点,就不可能有大局的意识,没有整体的观点,就不可能抓住重点。所谓的重点都是相对于一个整体来讲的,没有整体就凸显不了重点,就像没有群众这个群体就凸显不了领导,没有矮个这个群体就凸显不了高个一样。我们的前人在运用系统、整体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典范。比如,有句古语:“倾国宜统体,谁来独赏眉”,说的就是女人的美在于各个器官的整体搭配,是整体美。比如我上面讲到的“风水说”,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就是一种整体观、系统观;大家熟知的张衡发明的浑天地动仪中的“浑天”两个字,就是把天体看作是一个系统的意思。
      系统、整体也是相对的。单一个体,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自成系统。放大到更广的一个范围来看,它又是大系统里的一个小系统,是大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思维运用到我们工作中来,就要做到既守土有责地做好自身工作,又要自觉地把自身工作放到大局去审视。这一点对推进团的事业尤其重要。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地方的团干部讲,在任两三年时间就转岗了,搞几个漂漂亮亮、热热闹闹的活动就行了。这种认识就没有系统观和整体意识,是一种局部意识,短期行为。他们没有真正把共青团的事业放到党的事业的大局来审视,也没有把自己的短短任期,放到团的事业发展是个长期过程这样一个整体去思考。这样的局部意识、短期行为对团的事业是很危险的。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话,只做表面文章,不去夯实基础,那么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就会陷入整瘫轮回的怪圈,无法自拔。所以说,树立系统观、整体意识很重要。就年轻同志来说,退一步讲,如果没有系统观、整体意识,写个稿子,做个方案都不会做得好。再讲个写文章的故事吧。在清朝的时候,纪晓岚带了个学生,让学生写篇文章,那个学生兴冲冲的把写好的文章拿到纪晓岚那里,纪晓岚看了以后,批了两行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一看批的诗句挺美,但不知为何意就问纪晓岚,纪晓岚说,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说啥,一行白鹭上青天——愈飞愈远,离题万里。这就是没有系统观、整体意识,扣不紧主体,抓不住重点而写出的文章效果。
**** Hidden Message *****
      那么,如何做到原则性,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有些问题和现象是任何时候、任何体制都不允许存在的,不要因为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而不把它看成是问题,比如说贪污受贿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要去碰。如何做到灵活性?也请大家记住六个字:近人情,懂事理。最后还是想送大家一句话:多学点哲学,终身受用,最起码,得意的时候不会忘形,失意的时候也不会消沉。

于安 发表于 2014-3-14 20:07:19

谢谢,学习了。。。。。。。。。。。。。

陈功 发表于 2016-3-3 15:14:42

哲学对于我们工作生活而言,无处不在。

lizhongjun 发表于 2016-3-20 15:53:02

写得很好,有思路、有深度、有实践,很有用处,很受启发。

gouzhiyong 发表于 2016-6-4 15:42:51

总结的非常好,有系统的思考,学习再学习

一品竹 发表于 2017-6-22 09:29:16

,如何做到原则性,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有些问题和现象是任何时候、任何体制都不允许存在的,不要因为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而不把它看成是

香格里拉 发表于 2017-9-28 11:50:00

学哲学,用哲学,将哲学运用于工作生活

勉行 发表于 2017-12-25 16:25:06

原则性,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有些问题和现象是任何时候、任何体制都不允许存在的,不要因为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而不把它看成是问题,比如说贪污受贿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要去碰。如何做到灵活性?也请大家记住六个字:近人情,懂事理。最后还是想送大家一句话:多学点哲学,终身受用,最起码,得意的时候不会忘形,失意的时候也不会消沉。+

冰王子 发表于 2018-2-16 19:15:09

今天找了几篇可以用来看的哲学文章

飘渺柒 发表于 2020-5-19 16:04:47

如何做到原则性,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有些问题和现象是任何时候、任何体制都不允许存在的,不要因为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而不把它看成是问题,比如说贪污受贿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要去碰。如何做到灵活性?也请大家记住六个字:近人情,懂事理。最后还是想送大家一句话:多学点哲学,终身受用,最起码,得意的时候不会忘形,失意的时候也不会消沉。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哲学方法在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