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社论12.24)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社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个倡导”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渴望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这一要求与中国梦的内涵是一致的。只要全体中国人都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中国梦必将获得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倡导,更需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使之大众化、普遍化,变成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凝聚共识、引领风尚、规范行为的作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使之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落实到公民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喜闻乐见、针对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教育、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新闻媒体等成为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实现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在全体公民中牢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准则和良好精神风尚。
各级党委、政府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有重要责任。人心齐、泰山移。当前各项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重,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不但有利于保证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有利于促进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好德则下无隐”。只有党员、干部都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才能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不可能取信于民,更不可能赢得群众的尊敬和效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党员、干部要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为群众树立效仿和追随的榜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改造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因而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随着制度、政策、法律等日趋完善,随着全体公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会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认知认同是关键。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群众普遍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其最大与最终利益所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利国利家利己。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正能量;要坚持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多用群众语言和身边故事感染人、启发人、教育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基础,践行是根本。行动最有说服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说,更要做。既要说清楚我们信什么要什么、讲明白我们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更要以实际行动去贯彻好、落实好。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实践,人们才能从具体而微的变化中,体会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社会进步、个人提升和生活改善,从而进一步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道德建设作为重点。要通过道德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对于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整治,对于那些背信弃义、见死不救、制假贩假等丑恶行为,要充分运用舆论、经济、法律手段予以遏制。只要我们长期不懈抓下去,就一定会扭转不良道德风气,就一定会取得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
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但诚实守信依然为人们赞美;虽然如今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尊老爱幼依然为人们称颂;虽然现在许多人居住在高楼大厦,但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依然为人们渴望。这些植根于中华历史、蕴藏于中华文化中的道德准则,今天依然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倍加珍视、大力弘扬。
全党动手,领导干部带头,全社会参与,就一定会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
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牢固精神根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时事,顺乎民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总体谋划、深入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宏大工程,其意义非同小可,必将带来深远影响,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牢固精神基础。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奋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时隔七年之后,中央又出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意见,体现了我们党在树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面的持续努力和深入探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自觉培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不断增强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凝聚和扩大社会共识,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期盼改革、谋划改革、推动改革的思想氛围,为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精神保证。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35年来,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辟出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了一个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有机结合的体制,形成了一套为实现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治理成效。同时,要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从而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如果说制度是一个国家的骨骼的话,精神就是这骨骼里面的钙;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强筋壮骨”,也必然离不开丰富的钙。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就缺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缺乏凝神聚力的思想共识,一个民族就缺乏有力的精神支撑。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贯穿于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引导、制约、规范着人的实践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基本道德规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顺畅运行,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绩效,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能量。
打造稳定的改革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具体措施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就业结构必然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价值观领域也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样性态势。同时,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引起价值观的深刻变化,还使得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交流和竞争加剧,相互激荡和碰撞,局面错综复杂。特别是西方一些政治势力借助其在经济、政治、国际文化和国际舆论方面尤其是传播手段上所占有的优势,极力推销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给世界造成了新的不安定。体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诉求相互交织,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开出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甚至自行其是地对改革进行所谓的“解读”,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对此,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另一方面,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战略任务,缓冲、对冲各种不良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的干扰,确保改革在一个良性有序、温和理性的社会文化生态中稳步推进。总的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呵护改革、支持改革、宽容改革的思想舆论氛围,有利于纠正对各项具体改革措施的理解偏差,有利于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增强加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改革的各项成果固化为社会的基本认知和价值取向。
总之,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既要消灭物质上的贫困,也要实现精神上的富足。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既需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又需要实现精神面貌上的现代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为此也。可以想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显实效,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必将形成强大的正反馈效应,共同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