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12-16 09:46:48

从群众感受强烈的问题切入

最近发生的几起事件让群众感受颇深:雾霾频扰京城,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治理大气污染的急迫;外地户口却在济南居住的一对夫妇办理准生证,辗转三地,两个月未果,让群众深切感受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衙门作风的严重;承德一名镇干部口出狂言,骂老百姓“给脸不要脸”,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某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恶劣……
  群众的切身感受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是真实可信的。关注群众的切身感受,也就是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干部作风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应该作为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切入点。
  把解决群众感受强烈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就要坚持民有所盼、我有所应,为群众谋取实际利益。我们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关注并致力于GDP的增长,根本目的不是为光鲜耀眼、美丽动听的世界排名,而是要通过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来造福人民,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养老、医疗、低保、住房等基本保障问题,让广大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此,在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质量,注重人的感受和民情民意,注重以人为本,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对此,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把公众幸福指数纳入政府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等。如果无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GDP增长点数再高,也是自娱自乐。由于“数字出政绩,政绩换升迁”的仕途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转换,在一些政府官员那里,只要GDP增长点数,不要老百姓幸福指数,更有甚者,把审批窗口异化为私利的交接口,把管理手段异化为刁难群众的手段,直至把自己置于群众的对立面,辱骂群众。这是需要引起警觉的。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一杆公平的秤,能秤出官员政绩的真与假,也能秤出官员的公心与私心。
  把解决群众感受强烈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就要摸透民情、顺应民意、集中民智,把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融入政府决策。制定方针政策时,要先征求一下民意,看看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干事创业时,要先考虑一下群众能不能得到好处、能得到多少好处。这样,方针政策才能更符合实际,干事创业才能更有底气。因此,不管是立法决策,还是重大事项决策,都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通过群众意见征集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以实现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近期京津冀为联动治理大气污染而出台的“组合拳”,就是一项建在民意上的正确决策。而近年来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则是由于在决策过程中置群众感受于不顾,不知群众怎么想,不听群众怎么说,不管群众怎么评,坐在办公室想点子,拍着脑袋作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一些决策和事件既关注结果,也关注细节和过程,这对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注群众感受,蕴含着深厚的百姓情怀,体现着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有了这种情怀和理念,就有了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就有了勤政廉政的工作常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就得以加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得以落地生根。作者:刘奎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群众感受强烈的问题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