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秘书 发表于 2013-11-23 10:11:54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启新改革 创造新奇迹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改革勾画了新的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明确的方向,也再一次吹响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集结号。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5年的改革开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影响或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影响或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35年前的改革创造了奇迹,35年后的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提高了对改革的认识,从总结经验、顺应时代潮流中看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全面深化改革。综观新一轮改革,在改革的理论和政策取向上都有不同以往的新意。

  新一轮改革“新”在激发全社会对改革成功的信心上取得了新突破。全会勾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和空前力度来表明坚定的改革态度,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新一轮改革“新”在廓清改革目标上取得了新突破。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总体目标、关键领域改革的基本目标上给出比较明确的答案,解决了改革“向何处去”的方向性问题。

  新一轮改革“新”在消除改革碎片化上取得了新突破。全会明确指出,新一轮改革将会是一场全面深化的改革,“全面”体现在改革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六个重点领域,使改革从单一走向全面、综合。同时,全会还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表明新一轮改革要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结合起来,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改革不够平衡,各地区改革推进力度参差不齐,改革举措支离破碎、不成系统、难以持续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新一轮改革“新”在改革的深度上取得了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体现在新一轮改革围绕重点环节进行系统设计、率先突破。重点环节,就是指治国理政各个领域中,那些基础作用强、关联度高、党内外意见集中的利益交织、机制扭曲的环节,集中表现为经历多次改革仍尾大不掉、积重难返的“老大难”问题。深化重点环节的改革,需要在理清制约改革的“瓶颈点”、阻碍改革的“痛点”基础上,选准改革的启动点,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新一轮改革“新”在优化改革方式上取得了新突破。全会公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由过去提出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说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作用主次分明,这体现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坚决态度。

  新一轮改革“新”在改革共识上取得了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而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面对新一轮的改革,人民群众希望知道改革的价值理念是什么?经过35年的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希望看到的是富有成效、公平正义、政治清明的改革,期待能带来实惠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使得全体人民能够自由迁徙,安居乐业。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改革新共识,可以直面现有体制的主要弊端,凝聚民众变革的要求。全会《公报》始终贯穿公平正义的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司法公正,使法律成为社会公平正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事务、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坚强后盾。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35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相信新一轮改革定将会给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方培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启新改革 创造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