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11-18 10:07:3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进行时

    十年前的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42条)。十年来,历次党的全会始终不渝地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成就斐然,但也存在多方面不完善问题不容轻视。十年后,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鲜明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会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动摇。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确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长治久安”,从而物质财富不断涌流、不断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任何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完善的,三中全会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的明确指引,使我们更有决心和信心找准问题并针对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诚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2013年8月10日,“市场经济与诚信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们踊跃发言,揭露的一些不诚信行为真是惊心动魄。特别那些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某些中国公司做假账、虚构利润、隐藏关联交易等违法行为,被称为“纳斯达克的中国丑闻和中国殇”,致使华尔街一度掀起了中国概念股停牌、被勒令退市等“做空中国”的风潮。固然,中国不可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到美国纳斯达克去,在纳斯达克违规的少数中国上市公司也无权、无资格代表中国,但“纳斯达克的中国殇”毕竟让中国蒙羞,让世人怀疑中国人的诚信。
  《论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660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如此强调诚信,而且还指出了维护诚信的制度构架,这考问着当今的子孙们:“你们守信了吗?你们建立了维护信誉的制度了吗?”
  当然,人类社会从来是“知易行难”。诚信虽然只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表象,但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强基石。大厦基石不牢必倾,市场缺少诚信必生乱象,“完善”更无从谈起。“诚信”二字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则比“诚信”二字更加复杂、丰富得多。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有效扬抑竞争的正负能量强调某项工作,一般来说有两重含义。一方面表明最重要,另一方面又表明做的还不够。党和国家的一次次重要会议都不断地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话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着许多说不完的地方,更有着做不尽的实践。
  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是自利,外在表象是竞争。市场与竞争是一对利益捆绑的“孪生胎”,没有利益的竞争是伪竞争,没有竞争的市场是伪市场。计划经济时期,在理论上不能说“市场经济”和“竞争”,在实践上不能干“市场经济”和“竞争”。全国统一定价,变动一分钱都要上报批准,任何生产经营者如果自主涨价或者降价,都是违法。现在听起来真是耸人听闻,但在当时,这既是国家政策,也是“全民共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竞争”二字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禁区,也需要人们去冒着理论、思想、甚至政治风险去“创新”和“突破”。在那个时代,笔者也成为改革开放伊始最早对“竞争理论”进行拨乱反正者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突破口在于一个“放”字,就是放开市场,而放开市场的核心效应在于立即形成数量、品种、质量、价格、服务、规模等方面的竞争,竞争的自发高效传导又使得市场的规模不断膨胀。这就是竞争的神奇力量。
  神奇的竞争是一个超强的“鼓帆机”,它把效率之帆鼓得满满,把经济增长之帆鼓得满满,把财富积累之帆鼓得满满,也把一国的GDP之帆鼓得满满,从而把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送上世界财富“第二把交椅”宝座上。
  神奇的竞争又是一个邪恶的“犯罪者”,它也外溢出了一系列“负产品”: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两极分化、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低劣文化、道德滑坡等外部性问题……
  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在于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公正、公平、公信的正能量,抑制收入分配的严重失控和差距过大,控制既得利益集团恶性膨胀,适度保护社会弱势阶层,防止其跌入社会低谷,坚定不移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在于是否成功地抑制了市场经济和竞争野性的负能量,从双重角度和双向钳制有效地抑制市场机制的失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成时
  天地万物,以人为本,人为主宰。一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表象是围着“钱”转,但钱是流转和创造财富的支付工具,它是为人、为社会、为经济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增强国家实力服务的。但在市场上,人往往被异化为非人,成为钱的奴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坚决清除那些以钱为本、金钱异化人的现象。
  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一个全面均衡和稳定的市场经济,包括国家宏观经济均衡和稳定,市场供求均衡和稳定,商品价格均衡和稳定,资源配置均衡,等等。
  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一个全面和谐的市场经济,包括市场买卖和谐、供给需求和谐、品质和谐、价格和谐、资源开发和利用和谐、宏观调控和谐、收入分配和谐,等等。其中,收入分配的和谐处于核心地位。平均主义不是收入分配和谐,而差距过大更不是收入分配和谐。
  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为社会创造幸福、让人民切实获得和感受幸福的市场经济。全民幸福的市场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高境界。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美好的,但它不会自动地从天上飞下来,也不会自动地从泥土长出来,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会自发完善,它的完善需要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共同努力,发挥集群强力效应。无形之手,即市场优胜劣汰的自发调节、市场群体的自律和互监。有形之手可包括:法治之手,政府宏观调控之手,国家工商管理之手,纪检之手,全民监控之手,全民自律之手,等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协同共进的局面。这是保证公正、平等、效率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制度前提。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党的十八大报告80多处谈到“改革”二字,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示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道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最强音,也迈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而沉稳步伐。
  在党的十八大刚闭幕不久的2012年11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的观点,被国人评为当年内“最令人鼓舞的语录”。
  2012年12月7日—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寓意深刻地到深圳,拜谒邓小平铜像,重走20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深圳行之路,向全社会释放了一个激励人心的重要信号:“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邓小平当年办特区和‘南巡’的勇气,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上一个新台阶和新的征程。”2012年12月31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们可以接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完善→完善→新的不完善→再实现更新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辩证法和路线图。 作者:邹东涛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11-18 10:08:33

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者:辛鸣

从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虽说距“建立”已经二十余年,距“完善”也十余年了,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处于破题阶段。要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当然选择,又是必然要求。
  比如说:既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又不去越俎代庖横生干预;既以开放的心态为资本发挥正功能提供舞台,又不能反客为主让资本侵占劳动;既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又更加充分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破题。
  ——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根本的是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有高度自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没有现成的蓝本可照搬,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句话要讲:第一句话,用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注入活力。市场经济可以也能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夯实经济基础,营造生机活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基础性的,更是决定性的。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调节社会生产,激发企业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句话,用社会主义为市场经济“画龙点睛”。马克思曾经讲过,在一个社会中总有一种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宛若“普照之光”决定着其他一切生产方式的展开及运行。在中国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决定其他一切体制、机制的“普照之光”,任何体制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普照之下,都会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改变着自己原来的特性,带有了社会主义的特性。市场经济也如此。市场不是十全十美的,市场存在盲目、滞后等消极因素,我们特别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这四个字,就是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来引导、规范市场经济,既把市场经济的好东西拿过来,又避免市场经济的一些固有缺陷。
  这两句话决定了我们要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是走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也不是被权力“寻租”扭曲的“权钱”经济,更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社会的模式。
  ——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关键的是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只是一种制度安排,但这一体制健康有效运行是有前提的、是需要条件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合作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先决条件。我们要营造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公民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我们要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光辉,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我们要涵养诚信合作的社会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合作的良好氛围,使得市场主体在市场交往中言必行、行必果,遵约重诺、守规合矩;市场主体在合作中竞争,通过竞争促进合作。
  ——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务之急是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有实质性突破,取得决定性成果。
  创新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把零和博弈化为正和博弈,把各自为战聚为攻坚合力。我们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现代国家治理格局下的政府治理模式,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打破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利益格局,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让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来;我们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为先,公平是本,通过效率为公平创造物质基础,通过公平为效率提供持续动力,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在更加自觉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这一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通过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