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一介“俗吏”
领导干部除了有级别上的高低、权势上的大小之分外,其实还有文化品位上的雅俗之别。中央党校教授李书磊在《宦读》一文中说:“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 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俗吏一词,虽主要基于封建社会品评官员的传统文化语境,但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之高度,不妨要求当今的各级官员,不做“一介俗吏”。
俗吏之“俗”,除了“眼光短浅、不学无术”外,还表现为场官上的种种低级趣味和庸俗作风。如惟“一把手”马首是瞻,就是在俗吏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庸俗习气。由于政治体制中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一些地方的“一把手”相当程度上掌握了干部升迁调动的定夺之权。这就使那些把个人政治前程视为头等大事的俗吏们惟“一把手”马首是瞻,谁授予我权力,我就听谁的话,长而久之,甚至和“一把手”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所谓“搞政治就是跟人”是也),一切几乎出于都要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根本谈不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再如套话、空话、大话满天飞也是俗吏们的流行病。他们既缺乏开拓创新的过硬本领,更缺乏真抓实干的踏实作风,同时为了政治上的保险,所以也就只能在套话、空话、大话中兜圈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种种,对俗吏来说往往得心应手、独擅胜场。有人讽刺说,现在有些地方各级领导的报告模式是:上一级讲“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加强领导”,下一级讲“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贯彻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再下一级则在上述四句话前添上“进一步”。此中三昧,俗吏熟谙之。不得罪人也是俗吏的惯常套路。他们总是以保护自己为最高原则,为此就要尽量避免伤害别人。这就使他们在双方对立的情势中力求中立,在是非面前尽可能地保持沉默或模棱两可、含混其词,还自诩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另外,俗吏大多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现实功利原则,俗不俗无妨,自己有无好处可得以及所得利益之大小才至关紧要。至于吹吹拍拍、吃吃喝喝和拿一点、收一点等,在俗吏那里更是不在话下的小菜一碟。
且不论“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之说是否武断,可以肯定的是:俗吏通常是不讲学习的。一般的文化求知都排不上号,就更谈不上理论武装了。也难怪班固要认为俗吏“不知大理”。而一个重视自身学风建设的领导干部,要俗也俗不倒哪里去。同理,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官员,要不俗,难矣哉!俗既然作为雅的反面,那么,缺乏应有的文化品位自然也是俗吏的应有之义。而文化品位低俗的俗吏们又何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然,官员文化品位的高低,和其职位之高低并无必然的联系,高官里面可能有俗不可耐之人,而在不入流的小吏中可能不乏高文化品位者(如陶渊明)。但不做一介俗吏,当是对大小各级官吏的共性要求。
如今的问题是有人甘于甚至还乐于“一介俗吏”的角色,只要是“吏”的身份在握或能不断加官 进 爵,则 遑 论“俗”与“不俗”?自取其“俗”,终将招辱!作者:范一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