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赴重庆学习总结
本帖最后由 晓宇 于 2013-11-2 12:19 编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能带走点什么—— 济源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赴重庆学习总结 济源市济水东园学校 王 娜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临行前所谓的漫长学习,在不经意间从笔尖悄然流逝,一天一天静静地聆听、一晚一晚默默地反思、一次一次真诚地交流,52人充实的重庆学习生活告一段落。把时光的镜头慢慢地回放,却发现镜头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当睁大眼想再看一看时,却只是徒劳。才发现:日月既往,已不可复追。临行之际,装点行囊:我,能带走点什么?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带走李达武老师不断前行之美重庆这一山城,大街小巷没有平原之坦途,天天在上行爬坡之时,不得不让人鼓起前进的力量。这让我不由想起退休之后仍然活力四射、不断前行的 李达武老师。听到李老师讲述自己已64岁退休在家,以及自己对三尺讲台的特爱,一行人爆发出发自内心折服的掌声。作为女人,有一点我的确费解:看看我们的周围,当丈夫小有成就之时,有多少凭夫而贵,脱离了一线?能发报纸绝不带一节课,能管图书绝不上课,能在家有病绝不到校?可李老师的丈夫身居高位,但她却仍有自己的追求,且还是教学的一线“三尺讲台”,试想,全国这样的女人有几人?我想这本身就是她独特魅力之处!也许在我会想她特殊魅力的此刻,已退休的她正在中国大地的某一个角落,忙着给热爱国学的人们讲唱她的“快乐国学,边走边唱”;也许此刻,她正在飞往邀请她去做讲座的某个城市途中……私下,几个同事又一起谈起了李老师,共同感慨道:别的不说,当我们64岁时,我们能不能像她一样美?能不能像她一样仍激情四射?能不能像她一样仍站立在教学的三尺讲台?我不由疑惑:李老师为何能做到?为何能在花甲之年依然这样美?——让我不由想起了赵本山小品中说过的一句话:劳动者是最美的人!因为她在不断前行,这种不断前行的美,让她屹立在了三尺讲台,让她能对学生孜孜不倦,让她有了“台前灯下”,这种美让她活力无限、激情四射!而我呢?我怎样才能带走这种美?我想,像李达武老师一样不断前行,让美与我们如影随形。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带走“真善美”1、心灵之爱真理,过于眼睛之爱美丽——立足审美化教学之美审美化教学追求的是真善美,它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能互动,实现认知和情感的连通。在余立新教授的课堂上我明白了“何谓“假教学”:例如教师安排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一堂课太顺,说明目标定位太低,学生思维到不到碰撞等均为假。习作中让学生说真实的事情,才会有细节,才能有真情实感等等之为真。我们老师更要会引领学生追求这种真善美,如:教学材料——艺术之美:敲“传神之词”的艺术美、欣赏“精彩语句”的艺术美、品味“谋篇布局”的艺术美;教学状态——投入之美;教学境界——人生之美;教学过程——逻辑之美。我们要引领学生挖掘课文的“情感与价值观的美”“知识与能力的美”“过程与方法的美”,比如让学生由这篇文章掌握写作的方法、品词析句的能力、朗读的能力等等,一步步让学生品味这些布局的艺术之美,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字字总关情”的含义。再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将教学流程程螺旋式层层推向高潮,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得以深入,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等等都是美的教育。我们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始终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情感美为教学宗旨,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教学语言美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出学生美的心灵。相信美的事物欣赏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不难提升了。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断科研实践之美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必须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科研理论知识,杨蔚教授的课堂便为我们明确了这一点。如果我们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不关心、不重视,只关心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总把眼光盯在考试成绩,不考虑如何通过科研这一有效途径,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学校的教育就永远不会开展起来。“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提高主要不是靠听课,主要靠做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才是主要的方法。不搞科研,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因为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会选择内容。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教中研”“研中教”,才能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师生互动中的人文关怀之美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带走阅读之美**** Hidden Message *****3、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读写结合通过荣维东老师的案例,尤其是看完外国教育对习作的指导,我更清楚了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不得法。教师如果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如果不注意读写结合,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作文指导课点拨不得要领,学生就会对作文感到无所适从。今后习作我会努力朝以下方面努力:一选实。选实就是选择生活化的作文题材,从生活入手,获得鲜活的语言,让学生心里的想法、愿望、甚至怨气、委屈,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他们诉说的机会。二选法。从方法入手,解决结构问题。例: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写人,抓住人特点,要有具体的事,描写要从多个侧面进行,不能只叙事要有语言、动作、神情、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真情真言,不说假话;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总之每一类的作文都给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动笔前有法可依。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山城的云雾迷蒙我带不走、山间的绿树红花我也带不走,我所能带走的只有诸位学者学富五车的一角,装入行囊,踏上归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