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笔杆子与媒体人的六大差别
有幸在机关混事,忝称“笔杆子”,年方不惑,自忖老迈。不久前与一媒体朋友闲话,发现机关笔杆子与媒体人六方面差别迥异,记录如下,权为一哂。1 在机关里,你稍微能多识两个字,顺溜地写几段话,很快就能脱颖而出。因为机关里眼高手低、嘴硬手软的人太多了,要不个个单位都缺笔杆子?物以稀为贵,只要在机关,稍微能提起笔抡两下的人马上被领导青睐,部门到处争抢,同事们时不时拿来几页纸让你帮个小忙,很快成为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在媒体工作,个个都是写手,高手如云,强手如林,你能写?比你能写的人多得是!这里没有闲混饭吃的,看看周围的人一个比一个有能耐,即使你天天发一篇稿子,领导可能眼皮都不抬一下,一个人想通过写稿子脱颖而出,比寒冬腊月去墨脱还难。
2 机关里搞文字,大多是一些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经验材料之类的东西,十有八九已形成基本套路,所谓“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会套不会套”,在机关里这是真经。因为所有材料无非是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效果良好的一些套话,贯彻精神就套上级的,汇报工作就剪下级的,有时急了换换数字也应付得过去,反正这类东西长是慢、死得快,基本没人细看。一般的活,你能有这几板斧就差不多了。
媒体人写稿子就不一样了,谁也碰不到一模一样的两次矿难,跟鸡一样,天天自己刨食吃,所有的稿子都得从头开始,还必须写得有思想、有深度、有文采、有血有肉有看点,否则读者不买账,编辑不答应。再复杂的社会事件,你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揭示出真相,还得保证各方“和谐”,不留任何后遗症。作一个媒体人,天天是新考验,眼前铺开的永远是一张白纸。
3 机关写稿子叫“下苦”,都是刚刚入门的“新鲜血液”们的事,年龄一旦过了四十岁,马上嚷嚷“年龄大了,神经衰弱了,不能再写了”。领导肯定于心不忍,很快调换一个轻松岗位,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下半辈子基本就可以吃老本了。而如果通过写稿成为部门负责人或单位领导,马上脱离具体工作,文字活自然交给手下人去打理,自己只需要出出思想、提提意见、把把关口就行了。
一旦跨进媒体大门,只要你不想离开或不能离开,那就一辈子写吧,哪一天退休哪一天就不用写了。四十岁到五十岁的年龄,如同刚刚开了十万公里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样样正好,正是该好好写的年龄。君不见有多少满头华发的媒体人背着个采访包还在四外奔波。六十岁前,谁又说自己神经衰弱写不成了?
4 机关离不开码字工作,尤其是领导的事业,三分靠干七分靠吹,工作成绩全赖笔杆子们的妙笔生花。所以笔杆子们大多和领导走得比较近,领导很给力,当秘书、当办公室主任、当领导身边的人,慢慢了也就成了小领导。所以在机关只要你有一笔好写,只要不出大的纰漏,政治上一般不会被组织亏待,熬个一官半职的不是什么难事。
在媒体也是码字,但那完全是自己的一份差事,要想拿上整份工资,那就狠命地写吧,还得不出差错、不捅漏子、不被人**。领导离得开你,同事不求你,没人优待你,不会因为稿子写得好组织的阳光就会照见你。哪怕你混上了主任、编辑、总编,该写稿时还得再写,一边当领导一边爬格子的大有人在。
5 机关里文字工作总是大事,特别是召开一些重要会议、起草一些重要文件,那更是了不得的事,马上要成立一个写作班子,有领导挂帅、有分工负责、有后勤保障,宾馆开了房间,包吃包住包烟茶水果,动员、慰问、犒赏一样都不能少,跟打一次大战役似的,事成后免不了庆贺一番,再补休几天假,领导一高兴说不定公派考察学习几日也是有的。
媒体里也要报道一些重要事件,写一些大稿子,但都算是日常工作,没有隆重悲壮的饯行仪式,采访包一背、摄像机一扛就走了。去了以后能不能写出稿子全看自己的本事,在人家大门外黑天白夜地等,在人堆里你死我活地挤,采访对象能对你说上一两句话,那就谢天谢地了。遇上特殊时期,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抗洪抢险,哪里危险哪里冲,差点把命能搭进去。有时回来刚刚交了差,电话铃一响,第二天说不定又出现在哪个车祸现场。
6**** Hidden Message *****
机关“笔杆子”与“媒体人”,其实都是很辛苦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匠”。机关写作,主要有三种文体:一是往来公文,二是领导讲话,三是报告。往来公文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机关文字工作。往来公文其实就是把公文需要传达的内容,用公文的形式一套,就可以了。以前机关有文化的人少,往来公文也是“笔杆子”的活。现在呢,新进的大中专毕业生,哪个不会写作文?几天就熟悉公文的形式了。所以,往来公文,一般不需要专门的“笔杆子”,一般是谁办事谁自己拟文、领导签发。领导讲话,这个得“笔杆子”了。不过,领导讲话是口头的,也是一种“八股文”的形式,把上级方针和领导管辖范围内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用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口头语言的方式,一是尽量避免书面化的概念、词汇,让听者不至于很费劲,容易听懂。不然,他往往不会认为自己听不懂,而会认为:“这都讲的什么呀?我都听不懂”。再一个,就是不要用书面语言的长句子,要尽量简短。长句子意思层次多,逻辑结构严谨。但是书面语言看得清楚,往往口头语言难以听的清楚。而且,领导一口气把很长的句子念完,可能会闷的面皮红紫,至少也得气喘。如果不是口一气念完,而是断断徐徐的念,那在讲话中给长句子分层次分段,可不容易。弄不好会像一个“结巴嘴”。
最难写的是报告。因为,报告是书面的,而且要科学、严谨、全面。不像讲话可以只讲重点,可以拿“弦外之音”当主要内容。反正后面听着前面忘着,一般不会找出大的问题。但是,报告就不一样了,报告一般要发书面文稿,而且可能是面向社会公布的。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专家有的是,你写的不对,人家很容易就找出毛病。所以,报告最难写。
文章本身来说,并非是文字工作。关键是文章的内容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以前文字工作也很不容易。比如封建朝廷的文字工作,由翰林院负责。翰林院的翰林学士,是有考中进士的再考试选拔出来的。状元、榜眼、探花,是免试直接升入翰林院的,其他进士还要考。可见文字工作也很不容易,也很重要,比分配的中央各部和各地的进士,要更重要。古代的文字工作虽然不容易,比现在还是容易的太多。因为,写文章就是文字。古代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知识含量几乎没有多少增加,就是有些专业术语,很少,也很简单。在古代,认识字,就基本可以知道词语的含义,就会写文章。现代社会不同了,知识爆炸,专业术语汗牛充栋。即使本专业的,也很难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术语。比如学法学的,有几个能够把全部的法学术语都掌握的?“文字匠”看不懂这些专业术语,等于不识字。那他怎么能够搞好文字工作呢?即使一知半解地看懂了专业术语,那些专业术语之间的内在关系,包含专业术语的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逻辑关系,是极难掌握的。我见过省部级机关的“笔杆子”写的文字。他是把大量的文字资料,用WORD文档的编辑、压缩功能,整理出一段“文章”(其实是文字)。这一段“文章”,文字上语法上都是正确的。但是,专业词汇概念混了,句子之间层次颠三倒四,逻辑混乱不堪,整个意思表述严重错误。外行看了,反正是不知所以,懵懵懂懂。内行一看,简直是神经错乱的文字。
机关“笔杆子”与“媒体人”,其实都是很辛苦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匠”。 行行职业都有各自的心酸苦楚,只有认清了才能走得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