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崆峒区农村科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陈英茹 孙香红做好农村科普工作是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近期,区科协利用一周多时间,深入全区16个乡镇、46个村社和28个农户中,通过听汇报、看实点、与分管领导、农技协、基地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对当前农村科普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一、我老秘网区农村科普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老秘网区农村科普工作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以创建“科普示范乡镇”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农村科普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大科普格局初步形成。一是组织保障有力。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每个乡镇均确定了分管科普的领导和科普专干,每个村也都有1名科普信息员。二是制度完善有效。区、乡坚持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与其他工作同安排部署、同检查考核。区委、区政府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农村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社会参与广泛。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三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中,区上统一下发活动通知,全区各乡镇(村)及相关部门都围绕各自业务积极参与农村科普宣传活动。
(二)工作重点突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一是科普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年来,区、乡科协坚持围绕科普之冬(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三下乡”、“5.12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普进校园”等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了良好的科普舆论氛围。先后开展各类大型农村科普宣传活动30多场(次),举办科普报告会20场(次),参与工作人员及科普志愿者1850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科技图书20余万份(册),展出科普挂图600多幅,科普展板300多个,接受农民技术咨询10000多人(次),义务就诊8000人(次),直接受教育农民达10万人(次)。在区电视台开办了科普大蓬车栏目,主要宣传农村科技种养殖技术。二是农村科技培训因地制宜、针对性强。区、乡科协把科技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业产业收入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培训资源,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定期举办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造就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村科技队伍。近三年来,各乡村共举办各类农村适用技术培训100多期,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三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扎实、效果明显。区、乡科协把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作为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围绕各乡镇(村)主导产业开发,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提供市场信息,逐步建立了淡水养鱼、小尾寒羊、种猪、肉牛、生态鸡养殖、贵妃杏、平凉金果、**材、山药种植、设施蔬菜等一批有特色、上规模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科技致富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累计普及推广新品种40多个,涌现出了曹转荣、杨存兰等一批优秀的农村科普带头人,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良好态势。至目前,全区已经成功申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7个,极大地提升了科普工作在农村发展中的影响力,较好地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一是农村科普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区16个乡镇均建立了科协组织,各行政村均设有科普分会,社有科普小组,乡、村有科普员,确保了科普活动正常开展。二是科普设施和科普阵地建设步伐加快。在部分乡(镇)建有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图书)活动室、科普学校等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配置了科普宣传设备;在各行政村建立了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和农家书屋。三是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区委把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提升列入崆峒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区委组织部负责区党员领导干部的科普培训,乡(镇)负责轮训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
二、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老秘网区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科普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区科普发展差距正在逐步加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部分乡村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乡村还存在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没有把农村科普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制定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科普工作对象也不平衡,我老秘网区相当一部分乡村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是老人和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普工作的开展。
2.科普组织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科普队伍有待加强。各乡(镇)虽然都建立了科协组织,但全部是兼职的科普工作者,这些兼职人员经常被指派搞其它工作;同时,由于基层分管科普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更换比较快,致使他们对农村科普业务不太熟悉,科普工作难以深入有序的开展。已组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人数虽然不少,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
3.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还比较缓慢,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目前,我老秘网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数量不多,质量也不够高,部分乡(镇)村对农技协的认识、发现、培养、扶持、服务力度不大,从而使农技协组织发展速度缓慢,运作不够规范,活动开展不够经常,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协会缺乏专业性实用技术人才,导致项目发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4.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相对薄弱,科普宣传较为单一。部份乡村科普设施较为落后,科普宣传栏、图书室等一些基本宣传设施不够健全,宣传资料更换也不够经常,缺乏吸引力。科普宣传培训方式方法单一,一般以出黑板报、挂图等传统的宣传方法向农民宣传科学知识,缺少新颖有效、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对身边各类种、养、加典型的示范、宣传教育作用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5.科普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 虽然区政府及大多数乡政府都将科普经费列入了年度预算,但实际拨付不到位,导致科普能力较弱,科普手段落后,科普条件有限,制约了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对进一步做好我老秘网区农村科普工作的建议
(一)狠抓农村科普网络建设。继续建立健全以乡镇科协、农技协、科普基地为主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一是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区科协要抓好科普老秘网建设,坚持定期更新科普内容,及时宣传新的科普知识、致富技术和信息;乡镇科协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实科协工作人员,完善科协组织机构,制定科普工作规划,健全科普工作制度,提高科普服务能力,为做好农村科普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农技协建设。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及当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实际,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协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并通过定期组织农技协举办联谊活动、在区科协科普网络发布农技协科普信息等方式,实现科普致富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动员安国乡东沟村**材种植示范基地与麻武乡石家沟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提供籽种、种植技术、收购等,在麻武乡石家沟村种植柴胡等**材,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各乡镇在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分类指导、严格把关,是产品类型的基地就必须有产品特色,是经济类型的基地就必须有经营特点,使科普示范基地在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示范,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巩固完善科普服务阵地。一是健全科普惠农服务站。在每个乡镇和所有农技协建立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在村级依托党员活动室、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建立科普活动室,做到科普阵地全覆盖。二是建立科普宣传栏。选择在人口比较密集、流动量大、产业产品集中的区域建立科普宣传栏,也可与村务公开栏、村宣传栏联合修建,使之真正成为农村科普宣传的前沿阵地。三是设立科普宣传员。在农技协、科普基地、科普示范户、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专业大户、科技能手中选拔一批文化层次高的人员担任科普宣传员,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科技普及的本领和科普宣传的技巧,提高其科普服务能力,真正成为农村典型示范、科普引领、幅射带动的科技骨干。
(三)逐步加大农村科普经费投入。按照《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等规定,各级政府应将科普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重点向农村倾斜,且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按照现行的物价上涨因素,科普经费应按辖区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0.5—1元拨付,为基层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足额的经费保障。加大对科普设施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图书室、科普宣传栏建设的投入,满足农村群众的需要。同时,加大科普大蓬车、科普老秘网、科普电视栏目等先进科普工作设施、科普宣传工具的投入,以便全方位开展农村科普活动。
(四)抓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一是加强到位项目的规范管理。对近年来已争取到位的科普惠农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发挥应有作用。区、乡科协要按照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回访督查。二是积极争取申报新增项目。以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科普带头人为重点,加强典型培育,做好项目储备建设,确保新增项目落实到位。三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各项目单位,要切实做到项目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的一致性,建立评估预警、绩效分析工作机制,增进项目实施工作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五)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全国统一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三下乡”等系列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以开展反对邪教、防灾减灾等多种科普方式,向广大公众宣传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破除封建迷信的科普知识,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生活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通过举办科普展览、讲座和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创建科普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栏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科普惠农政策,普及推广农村种、养、加适用技术,提高农民文明素养和应用科技的能力。积极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提升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切实抓好农民的素质教育,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六)切实加强科普人才培训。一是“请进来”培训。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实际,邀请专家举办科技讲座,聘请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讲理论、做示范,直观地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二是“送出去”培训。结合当地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组织乡村科普专干、农技协会员、科普示范户、技术能人赴外考察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三是层层培训。充分发挥科普惠农服务站等阵地作用,围绕全区畜牧、果菜、粮食等主导产业,采取理论培训、现场示范、技术交流等形式,层层加大对乡、村、社三级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动的技能型人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