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10-14 11:37:20

提升政治话语表达效果

   话语表达不仅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日趋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如果只有争论和对立,没有共识和沟通,社会就会从思想层面的多元演变成一盘散沙。因此,思想越是多元化,越需要运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更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要做到这一点,从政治传播的角度来看,执政党首先要建构一个个有效的政治传播符号,形成一套执政党的话语体系。具体而言,笔者以为,新时期执政党话语表达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重视改进党和政府的话语表达体系。实践证明,话语表达直接影响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影响政策宣传的实际效果。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和地区的官方话语中充斥着大量空话、套话和大话等,看似对仗工整的排比句,却言之无物,充满着空洞说教,留给人们往往是严肃、刻板、乏味的负面印象,带来的结果也是使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认认真真走过场”,即便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却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因为这是一个对于未来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更加重视改进党和政府的话语表达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群众理解决策精神和国家政策,更有助于基层党员理解中央精神,增加共识。因此,在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我们要把握契机重塑党和政府的话语表达体系,使我们党的思想教育能真正入脑入心,凝聚社会广泛力量推动社会建设和发展。
    倡导简练朴实的文风。在党的十八大上中央领导人所做的报告、发表的讲话中,“建设美丽中国”“打铁还需自身硬”“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等话语表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说明执政理念和政治智慧通过简约、朴素的语言表达更易为基层群众接受。党和政府的话语表达应当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而表达的问题是与学风和文风紧密相连的。江泽民同志在评价邓小平的文风时,曾专门提到邓小平“文风朴实,不讲空话,在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个评价可谓肯綮之论。翻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文字十分朴实,思想却非常深刻;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这种简练的语言看似简单,其实与一个人的思维方法、领导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拓宽视野、加强学习、提升修养,才能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从转变文风入手,提倡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始终把尊重实践作为创新话语表达的源头活水,把深入基层作为创新话语表达的重要途径,把服务群众作为创新话语表达的机会。
    养成学会用群众语言的良好习惯。话语表达要有“新意”,而这个“新意”新就新在讲话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亲切感,贴近人心,也就是用群众的语言讲到了群众的心里。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任职时就曾经指出:“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从思想教育与政治动员的规律来看,当受众感觉与某种话语出现隔膜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话不投机”的心理障碍,降低与之接触的热情,其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而从实际情况看,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干部不会群众语言,这种群众面前的失语症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与群众沟通,更谈不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了。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要带着真感情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真正当成群众的公仆,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这样才能说出让群众信服的话、感动的话、拥护的话,才能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总之,执政党的话语表达,不论在方法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论是领导讲话,或是文件以至于教科书,在话语表达方式上,要少讲或不讲教条式的大而空的话,要多讲贴近人心的话,领导讲话首先必须洞悉人性,充分了解听众的要求和意愿。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丢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在当下,语言艺术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组成部分。作者:李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升政治话语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