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答本报记者问记者:我们了解到,前不久福建省委召开了九届九次全会,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举措。对此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尤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施政方略,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化和拓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多,给福建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推行“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加快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提出并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省建设、数字福建建设等重大布局调整;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马上就办”,改进工作作风以及餐桌污染治理等。这些思路举措富有战略性、前瞻性,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历届福建省委、省政府注重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思想理念,同时结合实际,完善思路举措,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效。
省委九届九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宽阔的视野,对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是:福建必须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后来居上,保持比全国更高一点的发展速度,尽早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上赶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比全国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这个速度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必须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择优汰劣、突出重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通过做大增量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既要发展、又要环境,不走老路、不留后患,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记者:您到福建工作后,就一直强调福建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那么,如何把这些优势和潜力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尤权:改革开放前,由于地处对台前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上对福建没有大的投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之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时期,福建逐步建立并形成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201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万亿元,人均超过8000美元,公共财政总收入突破 3000亿元,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时我们也感到,福建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省内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但这种差距和不平衡也意味着福建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空间。福建手中握有好牌,关键是如何把好牌打成好局。比如生态,福建山好水好空气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福建的生态优势更有利于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比如对台,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更加明朗,随着ECFA后续协商进程加快,闽台在深化产业对接、扩大贸易规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比如港口,我们的深水岸线资源居全国首位,如何加强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港口群对产业群、城市群的带动作用,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民间资本,福建拥有雄厚的民间资本,据估计仅省内的民间资本存量就不少于1.2万亿元,相当于201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的50%,现在利用外资增长乏力,正是我们争取闽商回归、吸引民间投资的大好时机。此外,福建还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福建处在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发展相对滞后。我们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机会,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现在福建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发展的力度加大,相继颁布实施了“三规划两方案”,即《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家各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央企进入福建。只要我们把握好机遇,用好中央赋予的政策,发挥各种优势,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开拓空间,福建就能够实现后发赶超、后来居上。
记者:既要实现后发赶超,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福建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关系的?
尤权:当前福建经济发展的主要现状是:第一,总量不大。去年福建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12位,在沿海地区处在下游,人均GDP排在东部第8位,只相当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 91.6%。第二,结构不优。产业结构偏轻,传统产业仍然占比较大的比例,地方特色产业虽然形成一定优势,但体量有限。第三,产业不强。福建有些产业如电子、汽车在全国起步比较早,但后继乏力,现有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带动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这种现状,意味着我们面临加快“赶”和实现“转”的双重任务。处理好这个关系,关键点在做大做优增量。如果增量是优的,结构也会逐渐变优。我们把调结构的重点放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海洋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上,让增量增在优的产业上;引进和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让增量增在好的项目上;加快十大新增长区域开发建设,让增量增在新的区域上。上半年全省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工业整体回落的情况下,三大主导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提高1.9个和1.1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改变了近两年来持续低位增长的徘徊状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
处理好这个关系,必须重视加强薄弱环节。从区域来讲,重点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从产业来讲,农业是一个重点。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限越来越近了,我们针对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把加快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在省委九届九次全会进行了部署,决心以更大的力度,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处理好这个关系,还必须充分挖掘城镇化所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去年年底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前不久又出台了“关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八条措施”,同时全面启动了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一些方面的探索实践成效显现。我们将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陆续推动部分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不同主题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为下一步工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记者:福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这个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怎么体现?
尤权: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福建过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现在中央又赋予福建先行先试的使命,我们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和行动。今年以来,我们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体制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深化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措施。特别是在先行先试的探索方面,积极推进厦门综合配套、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莆田城乡一体化、石狮全域城市化、沙县农村金融、鼓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改革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的精神,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和眼界,冲破那些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打造福建改革开放的升级版。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用好用足中央赋予福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确定的各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累经验,探索新路。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实施全方位大开放战略,善于在国际经济发展变化中把握机遇,加快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对外投资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记者:福建在对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您到福建后提出坚持“两个服务”,这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尤权:闽台两地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上有相当的互补性和合作优势,决定了双方合理配置资源、进行有效分工、实现互利共赢的必要和可能。目前,闽台交流合作保持良好势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逐渐形成。从统计数字看,台湾已成为福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福建赴台投资企业数与投资规模均居大陆首位。今年上半年,福建对台双边贸易总值6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3.3%。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已渐入佳境,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也正加快建设。
同时,对于福建的对台优势也要有个新的审视。一方面,福建与台湾在人文交流上具有别的省份不可替代的优势;另一方面,在经济合作上,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人才资源、综合配套等都比福建强,对台资更有吸引力。目前福建实际利用台资在大陆各省市只占第三位。随着“大三通”的推开,地缘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就不再成为绝对的优势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提出,福建对台工作要坚持“两个服务”,即服务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服务和促进福建自身发展。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将突出先行先试,用好用活“三规划两方案”赋予的优惠支持政策,着力提升闽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物流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优化合作的区域布局,推动闽台合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抓紧落实产业指导目录,选好产业做强实体,推动“分线管理”海关监管模式进入实质性运作,积极争取和推动平潭自由港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的扶持力度,切实发挥好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记者:您在许多场合强调坚持“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福建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这方面,下一步有何设想?
尤权:福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全省干部群众长期以来共同维护的成果。早在2000年,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亲自提出并推动生态省建设,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使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去年达 63.1%,全省 2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优良。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光有好的生态环境,但是发展上不去,老百姓富不起来,这不是生态文明。同样,经济发展了,但是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这也不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应当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应当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怎样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福建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我们提出,在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的基础上,争取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此为抓手,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为此,必须重点构建六大体系: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主体功能明确的区域发展体系,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二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与我省资源禀赋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三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构建可持续的资源支撑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四是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构建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五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人居体系,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六是大力培育生态文化,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在全社会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养成。
记者:良好的作风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福建有什么考虑?
尤权:有好作风,才有好发展。我们把作风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及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并在省“两会”、工作检查等重大会议活动从严落实;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推动各级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开展“马上就办”活动,整治“庸懒散拖”。
对于中央统一部署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有更高的期待,我们也决心抓出更实在、更持久的成效来。目前我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展顺利。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大家提高了认识,强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通过广泛听取意见,我们查找了单位和个人在“四风”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整风精神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既紧紧盯住和解决好“四风”问题,又下力气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利益问题,让党员干部作风有一个明显改观,让群众看到活动带来的变化。坚持党员领导带头,尤其是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开展活动与完成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活动和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福建人的精神是很可嘉的。我很赞赏闽南一带老百姓“敢拼会赢”“输赢笑笑”的干事风格,也很推崇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这些都是福建的宝贵财富、巨大优势,也必将在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春涛 李玉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