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作:也说文风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偶尔看到一则新闻,中国公文写作年会在西安召开,感到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我从事公文写作20多年了,还不知道公文写作行业有这么一个研究机构,看来有点井底之蛙、孤陋寡闻。</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据说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成立于22年前,最初任务是解决各大学教授公文写作之人并不会写公文的问题,现在重点是公文写作理论研究、公文写作实践推进、公文写作文风研究和名人公文写作研究等多个方面。截止目前,研究会已经举办年会12届,会长换了三届,出版发行了大批公文写作方面的专著和书籍,为推进中国公文写作和公文写作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整治不良文风,倡导优良文风,这是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紧贴党和国家要求的务实之举,也是推动中国公文写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老公文写作者,我为之由衷而呼。</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从事公文写作了。几乎是与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一道走过来的。20多年的公文写作实践,使我深知公文写作的酸甜苦辣,清苦、清贫、清平,还责任重大。没有甘于寂寞的韧劲是不能成事的,不下苦功不经磨砺是不能写就千古文章的。没有一个当官的是不重视公文的,也没有一个当领导的不想讲惊世骇俗的经典讲话,但真正重视公文写作的人并不多,静下心来研究公文写作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几乎所有机关都超编,也几乎所有机关都缺公文写作的人。公文写作说起来极其重要,但公文写作者却永远进不了领导的核心圈子,因而,公文写作成了说起来重要,看视红火,但并没有人愿意干的差事。不是没有人写得了公文,而是许多人承受不了写公文的寂寞,吃不了写公文的清苦。我就像围城里的人,急于突围出来,但又不甘心两手空空出来。于是,在离开办公室时,对自己在办公室从事公文写作的体会文章进行了整理编辑,取名为《办公室工作实践与探索》,并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把册子里,有文秘工作,有政务信息,有调查研究,有新闻宣传,有协调服务,但总体上还是以如何写好公文为主体的,包含了自己对公文写作的体会和认识,也包含了公文写作研究的感悟和实践。</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公文写作是以文辅政,因而文风历来就代表着作风,反映着党风。从人们一开始用毛笔书写开始,到钢笔书写公文,公文文风的主要问题在于形式上的八股、内容上的“假、大、空”和语言上的穿靴戴帽冗长。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在提高公文写作速度和加快公文传输速度的同时,公文抄袭现象也与日俱增。在公文写作年会期间,公文写作研究会创始人苗枫林和第三届会长桂维民接受媒体访谈时,抨击了当前公文写作中种种“怪现象”。苗老说,烟台鲁东大学有一个公文研究中心,最近检索了30件公文,35万字,最后检索的结果有一项指标让人吃惊。这30件公文35万字,其中“要”字句就占44.94%,就是说每篇公文几乎全是“要……”“要……”。桂维民指出,前段有几件事网上炒得很厉害。有一个县年终政府工作报告,结果和邻近的另外一个县几乎一模一样,除了换了地名和几个数字外,连土地面积、人口数量、植树造林的数字都是一样的。网上有人评论说是双胞胎县。国家检查组到一个市去检查安全生产,结果有两个县汇报内容竟然一模一样,原来这两个县都抄袭的是另外一个省某县安全生产的汇报。更为奇怪的是一个市开了一个规模浩大的新闻发布会来推介他们的旅游风景区,结果领导讲话居然与别的城市推介另外一个风景区的讲话稿一模一样,甚至在抄袭过程中连地名都没有改,成为一大丑闻。</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 Hidden Message *****</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我党历来重视文风问题。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明确提出要反对党八股,并且带头撰写公文,提倡公文写作的“短、新、实”文风。在今年春季中央党校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作了《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解决矛盾的时机。公文写作,并不是个人写作,因而不能凭个人喜好而随心所欲,必须体现组织意图,必须体现领导者意愿。因此,无论公文写作者职务高低,但都必须解放思想,敢于讲实话,善于调查研究,坚决摒弃照搬照抄,用生动的语言、规范的语言,反映鲜活的思想,力求把公文写短小一些,写平实一些,写新颖一些,写解决问题一些。领导干部更要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开动脑筋,多深入实际调研,勤于研究问题,善于思考对策,减少文山会海,把中央政策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从严把好公文审核关,力求做到没有新意的公文不发,照抄照搬的公文不发,没有思想和灵魂风格的话坚决不讲。于2010年8月</FON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