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
近年来,随着京沪、京津、武广等快速铁路的通车运营,我国已跨步进入高铁时代。由高铁带动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而形成的高铁效应,在各地也越发彰显。在三明,随着向莆铁路于2013年9月26日的建成通车及南三龙快速铁路、浦建龙梅铁路、长永泉铁路的立项、动工、建成,届时将开通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三明南、三明北、永安、大田、宁化等十多个高铁站点,三明的高铁时代也将到来。由此,针对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应当成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化认知与有效应对高铁效应冲击的首要诉求。一、高铁效应在三明的生成
(一)三明即将迈入高铁时代
三明是典型的内陆市,群山环绕,相对偏僻,长久以来三明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使其“远离”福建沿海的经济辐射,发展也相对滞后,三明人民对“高速通道”的渴望由来已久。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泉三、福银、长深等高速公路的开通,三明快步进入高速公路时代。但高速公路运输成本大、运载量小、运输时间长等弊端,在三明经济飞速发展的场域下越发凸显。由此,高速公路早已不能满足三明人民对高速通道的诉求。基于高铁有着生态环保、运输成本相对较少、运载量大、运输时间较短的特点,而成为高速公路的有益补充。
所谓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在我国是指既有线路改造达到200公里/小时,新建时速达到200—250公里/小时的线路。现有铁路及规划建设铁路只要预留200公里/小时及以上的提速空间,一旦经过后期改造,皆可成为高铁。由此,途经三明的向莆铁路、南三龙快速铁路、长永泉铁路皆属于高铁,而浦建龙梅铁路后期经过改造有希望迈入高铁行列。
实际上,向莆铁路的建成通车已开启三明高铁时代的大幕。由于长永泉铁路全长约279公里,建设周期约为3—4年;浦建龙梅铁路全长约556公里,建设周期4—5年。可见,在2017年前后,以上规划铁路有望全部建成,届时三明高铁时代的高潮也随之到来。
(二)高铁效应在三明的滋生
高铁效应是指高铁开通将加速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资金、人才、信息等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区域聚集,而投资环境不佳或者相对不够完善的地区将出现人才、资金、企业等流失的现象。高铁时代的到来,在三明必然会迅速地滋生高铁效应。一方面是对其它地区高铁效应考察后的科学判断。2008年8月1日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天津市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经济增长16.5%”,“京津城际铁路对2008年旅游增长的贡献率为35%”,“2008年8月至12月,本市新签合同外资额累计突破51亿美元。2009年1月至6月,本市累计新签合同外资额74.2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相当一部分得益于京津城际铁路显示出的强大聚客效应和带动效应。”“京广高铁自去年12月26日贯通运营至今年3月26日,已整整3个月,运客逾2000万,产生巨大虹吸现象……推动南北客货运输大畅通,提速南部沿海地区产业大转移”。“据武汉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京广高铁贯通3个月,先后有30余家珠三角企业到汉投资,项目投资额上百亿元。”此外,福厦、龙厦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城市影响巨大,海西“一日生活圈”已逐渐成型,效应也日益凸显。可见,高铁所通之处,皆迅速滋生了高铁效应,对途经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另一方面,高铁效应在三明的滋生是高铁特性彰显的必然。高铁有着快捷、高效等特点。短时间内高铁能迅速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进而有力地带动了项目、产业的集聚、转移与调整。如“京广高铁贯通后,珠三角的经济腹地进一步扩大,使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进发,预计两至三年内将带动数千亿元甚至上万亿元的产业转移。”“京广高铁架起了一条将实体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圈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导向高铁沿线省份的快速通道,从而形成具有战略地位的‘经济走廊’,使珠三角的产业向长江腹地转移。”此外,“郑西高铁投入运营100天,高铁效应得到了全方位彰显。”
二、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的助推
1、高铁效应将促进三明物流运输业、旅游业、沿线地产业等的迅猛发展,推动部分产业的重新调整。高铁时代的到来,首先受到推动的是物流运输业。毋容置疑,相比于汽车运输,高铁运输有着时间短、成本低、运载量大的优势,尤其是大宗货物及1700公里以上的运输,高铁的优势将更为明显。此外,高铁在三明的开通将开启一股“感受高铁”的风潮,短时间内,大量城乡居民出于“感受”需要会选择乘坐高铁。高铁效应将促使人们不仅在外出交通工具选择上,还是在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上,皆指向高铁。由此,三明高铁物流、客运业在短时期内将飞速发展。二是高铁效应还将推动三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高铁在三明的开通,一方面,将促使更多城乡居民,走出家门,乘高铁旅行。基于高铁拉近了三明到华北、华南、中部等重点城市的距离,高铁旅游专线的开通也会提上日程,三明也必将催生一股外出旅游的高潮。另一方面,高铁效应将拉动更多的外地游客涌向三明。三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泰宁的水上丹霞、永安的桃源胜景、将乐的玉华古洞、宁化的客家祖地和沙县的风味小吃,都是三明久负盛名的品牌,随着高铁的开通,更多的游客将前来三明、感受三明。高铁效应对三明旅游业的推动,不仅凸显于游客的大量涌入,更凸显在宾馆住宿业、饭店业、购物风情街等旅游配套产业的爆棚。三是高铁效应还将促进三明沿线地产业的加速发展。高铁途经县市,新老城区连接之处,必将迅速地集聚大量的地产项目,高铁的开通为其聚变提供了绝佳契机。四是高铁建设的巨大投资,对三明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拉动,其拉动效应将逐渐显现。不难看出,途经三明在建及规划铁路投资额巨大,对三明地区建材、工程施工等行业的拉动较大。最后,高铁效应还将加快推动三明汽车客运、县域代理等部分产业的优化调整。
2、高铁效应将加快三明“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并促进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的建设,为大三明城市群的快速融合提供了可能。高铁在三明的开通,促使三明一小时辐射半径提升到200—350公里,“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也呼之欲出。高铁时代,从三明出发半小时能抵达所有高铁途经三明辖区县、市,一小时内能到达厦漳泉经济圈、福宁莆经济圈、赣东南经济圈、闽西南经济圈的大部分城市(详见表),高铁效应冲击下三明“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将不断加快。
三明一小时经济圈
事实上,三明“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提升了三明城市群的品质,增强了三明对经济圈的融入性,更为重要的是开启了“小时经济圈”的效应叠加。高铁效应下三明实现了2—5小时能辐射到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能够到达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实现了5—10小时能到达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等。由此,三明“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及“小时经济圈”的叠加,加速了三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提供了驱动。同时,高铁效应为建设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巨大的推动。其一,高铁的开通不仅为三明生态工贸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物流运输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促进产业的集聚,带动大量产业项目的落户。其二,高铁效应还将为三明生态工贸区打造一条快速的出海通道,从而促进三明对接沿海的实现。其三,高铁效应推动下,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加速集聚,为三明生态工贸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要素条件。高铁效应推动下,三明市区、沙县、永安三城实现了快速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沙中心城区与永安城区的交通时间,促进了城际间快速公交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高铁效应将促进相关产业及人口在沿线的集聚与布局,从而为大三明城市群的快速融合创造了条件。
3、高铁效应将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促进经济交流的频繁,改变人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加速社会的变迁。高铁在三明的开通,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高铁效应推动下,三明的人才流动将更为快速,基于对接沿海的方位优势、规模项目的聚集、优越人才政策的吸引及高铁效应的推动,三明将成为海西人才的集聚地;三明有着丰富的林产、矿产等资源,更有着林博会等贸易交流平台,因此,高铁效应推动下,三明与外界的贸易流通将更为频繁;高铁效应将推动资金流的加速运转,也将促进沙县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此外,高铁效应推动下,各类产业向三明的集聚,将带来技术流的汇集和促进技术交流的加速,从而为三明科技创新、“科技兴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事实上,高铁效应对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性的推动,最终将促进全市经济交流的频繁。一方面,高铁效应将促进三明各县、市、区间经济交流的加速,为县域经济、小城镇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高铁效应还将促进三明对外经济交流的频繁,有效提升了交流的档次。高铁时代,三明“小时经济圈”的效应叠加,为三明实现跨地域经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高铁效应推动下,人民的经济生活方式也将发生改变。基于经济方式与经济交流的多元,无论是购物地、休闲地,还是居住地、工作地,人们的选择也将随着高铁的开通而走向多元。高铁带动下,跨越多城的生活方式将逐渐成为时尚和现实,诸如“将乐”、“三明”等狭隘的地域概念将逐渐淡化,而“福建”、“海西”将成为地域话语叙述的表达。因此,居住在A城,工作在B城,购物在C城,休闲、度假在D城,将逐步成为现实,甚至随着高铁的发展,将成为生活的主流。可见,经济交流的频繁,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将加速思维方式的嬗变,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明社会的变迁。
(二)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的冲击
1、高铁效应冲击下,三明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类生产要素严重流失,城市群凝聚力、吸引力逐渐弱化,部分产业加速式微、客户群流失的挑战。尽管高铁效应促进了三明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活跃了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等市场,但由于长久以来,三明处于福建次中心位置,相比于沿海的福州、泉州、厦门,其城市群凝聚力、吸引力相对不高,面临着各类生产要素严重流失的可能。实际上,高铁效应对各类生产要素的驱动,表征于“流进来”与“流出去”两个层面,一方面,高铁效应带动下,大量的产业、项目涌向三明,各类生产要素也随之流进来;另一方面,高铁效应冲击下,各类生产要素逐渐被“中心城市”凝聚、吸引,三明则遭受了“流出”。当然,“流进来”与“流出去”,二者间能否相抵,主要取决于城市群凝聚力、吸引力的大小。途经三明在建及规划铁路直接连接着南昌、福州、泉州、厦门、杭州、金华、广州等中心城市,可间接连接到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大东北经济圈、长江上游经济圈等全国重点经济圈,高铁效应冲击下,三明城市群面临着凝聚力、吸引力遭受削弱的可能。此外,三明的部分产业也将遭受严峻挑战,如汽车客运业、汽车运输业、市县级商品代理业等。事实上,高铁效应冲击下,三明长途客运的部分线路,如三明到福州、厦门、泉州、南昌等线路,将面临重大调整。高铁时代的到来,三明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资料购置、休闲品消费等方面,有着更多目的地选择,周末乘坐高铁外出购物、休闲将成为三明人民未来生活的潮流,而三明由于大型商场、购物广场等的相对落后,面临着客户群严重流失的可能。
2、高铁效应冲击下,三明有着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水平有待提高、旅游服务业亟需提升的困境。高铁效应将推动三明开启一场配套设施建设的高潮。第一,高铁时代,需求全天候快速城市公交系统(简称BRT)或地铁与高铁做无缝对接。同时,需求高铁沿线站点与相邻县市之间交通系统的完善。第二,高铁效应冲击下,需要高质量的城际公路与城市基础设施。第三,高铁效应冲击下,需求良好的城市综合管理技术做配套。此外,在应急管理方面,高铁运营还需要一支反应快速、机动灵活的消防、治安巡逻、安全排查队伍做保障。以上方面,当前三明还存在诸多空白或不足,如BRT的论证、规划、建设尚未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全天候公交系统有待规划、建设。高铁效应冲击下,三明的应急医疗救助也面临着挑战。当前三明在应急医疗救助上存在着人才匮乏、车辆不足、保障资金较少等困境,严重地制约了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旅游服务业是最先遭受高铁效应冲击的行业之一,尽管高铁将为三明带来大流量的游客,也会最大化地促进三明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但也对三明旅游服务业的承载力、服务力等提出考验。事实上,大规模游客的涌入不仅需求大量的迎接车辆、人员,需要大量的宾馆老秘网为其提供食宿,还需要丰富多元的文化娱乐项目、购物休闲项目做配套,更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业与安全技术保障做支撑。当然,高铁效应下,地方旅游服务业在以上层面的尚不到位,将直接滋生大量的游客投诉,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显然,当前三明旅游服务业的承载力十分有限,旅游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服务质量等也待提高。
3、高铁效应冲击下,三明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社会综治也面临着挑战。高铁的弊端,也随着高铁效应的产生而彰显。最为突出是噪音污染,“当高铁列车以300公里左右的速度通过时,其产生的噪声一般都在70—80分贝或者是平均值在80分贝左右,”高铁噪音由列车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声响、轮轨摩擦声响、动车弓网摩擦产生的电磁噪音等组成,在夜间的干扰尤其明显。其次,电磁辐射。“当牵引电流流过接触网时,将在接触网导线周围形成电场和磁场,对周围的环境有电磁影响”。“高铁线路上运行的列车所产生电磁辐射量的大小与其列车的运行速度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列车以200—350公里的速度运行,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就会高一些。”再次,高铁运行还存在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高铁沿线污水主要来自动车组、高速车站、动车段(动车运用维修所)、工务段(综合维修段)、供电段等生产、维修场所,主要污水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洗车废水和高浓度粪便污水。沿线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列车、车站及其它铁路办公、生活场所产生的垃圾和段所维修作业产生的少量工业固体废物。此外,游客、客商、外来务工人员等大量涌入,增加了三明社会管理的难度。一些不法分子也可能利用高铁的快捷特性,进行流窜作案,破坏了三明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为三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综治管理上的严峻挑战。
三、高铁效应的有效应对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做好高铁效应冲击的前期评估
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应务必高度重视、客观审视,要积极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铁时代的来临加大了‘虹吸效应’”,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认知,一方面,应高度重视高铁效应的影响。大力发展高铁是我国交通建设的趋势,也是对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因此,高铁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对像三明这样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城市的影响将巨大而深远。另一方面,对高铁效应要辩证审视。不但要肯定其影响,还要认知其冲击。高铁效应对集聚力较强城市的推动往往更大,对于集聚力相对差的城市,其冲击往往更大。由此,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的冲击也将持久而巨大。实际上,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历史过程性的特点,向莆铁路的开通将开启高铁效应的首轮影响;2017年前后,南三龙、长永泉等规划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引发高铁效应的第二轮影响。当然,在三明,不同行业遭受高铁效应的影响也不同,铁路客运业、旅游服务业等最为明显,而作物种植业、林业等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务必做好思想动员、影响宣传,更应做好高铁效应冲击的前期评估。要抓住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大力推动的机遇,迎接冲击带来的挑战。
(二)相关职能部门务必制定应对规划、积极出台政策引导
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机遇和挑战两个层面的分析入手,加快做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城际交通线路设计、工业园区建设等层面的规划。有效应对高铁效应的冲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要以建设“速度三明”为目标,着力围绕全市各行业的效能提升,加快实现公交系统与高铁站点对接工作的规划。基于三明市情、海西生态工贸区建设的需要及BRT有着“快、准、捷、廉”的特点,BRT将成为三明各城区有效对接高铁站点的必然选择。由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推进BRT建设的论证、规划,还应加快促进对接高铁站点的全天候城市公交系统的论证、设计。同时,应着力促进高铁途经县市站点与相邻县市城际交通线路的设计,切实打造以高铁站点为中心,50平方公里交通线路全覆盖,从而提升三明城市群的集聚力与辐射力。相关职能部门应围绕高铁站点,努力做好工业园区建设及产业项目集聚的规划,还应加快做好预防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流失的政策制定。用政策留住人,就要在福利待遇、发展平台、成长环境等层面制定相关切实可行、且有竞争力的政策;让政策留住资本、技术、市场等各类生产要素,就要在融资渠道、创业扶持、工商税收、经营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了有效应对高铁效应冲击,优化产业格局,相关职能部门还要积极出台相关产业格局调整的政策。
(三)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
为了有效应对高铁效应的冲击,要加快推进途经三明高铁站点县市的道路、市政、老秘网宾馆、会议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前要有序推进站点县市道路建设,重点打造从高铁站点进城的快速通道。同时,要以高铁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宜业宜居三明”、“速度三明”的建设配套为目标,在道路绿化、公园广场建设、公共设施改善、行政效率提升等方面致力,坚持从细节入手,着力提升市政建设品质,打造市政精品。此外,为了有效应对高铁效应的冲击,还要加快促进老秘网宾馆、会议场所、旅游景点配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提高三明旅游服务业的承载力,当前要重点推进商务型老秘网、规模型宾馆、大型会议场所的建设,要加强全市星级老秘网的参评、申报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首先,要加大服务业的培训力度。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局、旅游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服务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职级晋升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行业内要加强自我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其次,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服务业的行业监管。要做到日常排查常态化,重点监察突击化。要重视游客投诉,针对投诉比较集中的服务场所,重点监管。最后,还要加快引进高素质的管理、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全市服务业水平。
(四)应巧用高铁效应的冲击,加快特色产业集聚,走特色发展之路
高铁效应促进了三明产业的重新调整和集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应巧用“冲击”,可通过政策、资金、人才等扶持,促进特色产业集聚,走三明特色发展之路。当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快推进以高铁站点为中心的县市城区、工业园区、项目聚居区的规划建设,逐步打造形成高铁沿线经济带,要充分利用高铁的优势,加快促进铁路物流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临近高铁站点的集聚。还要巧用高铁效应的巨大冲击,淘汰部分效能低、效益差的产业,优化调整部分行业格局。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快出台有利于行业、项目聚居的土地、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政策,要优化审批流程,加快行政效能建设。还要在人才扶持、资金支持、市场培育、技术支撑等方面着力,助推现有产业跨越发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立足三明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承接港澳台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整合提升汽车和机械装备、冶金及金属深加工、林产加工、纺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构建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地方特色资源的挖掘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大项目、特色项目。
综上所述,高铁时代,三明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良好契机,机遇和挑战并存。高铁效应不同于以往任何交通方式所滋生的连锁效应,它对三明经济发展的推动及冲击将巨大而深远。为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做好政策引导;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地产等相关行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战略布局;广大城乡居民要加快思想解放,敢于先行,勇于先试。总之,有效应对高铁效应冲击,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致力。●刘 刚/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