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 发表于 2013-10-30 00:30:00

如何对待文稿中的质量问题

    □司宇春(龙门书局)    作为一名编辑,我们的工作对象、工作载体是稿件,所以“如何对待”这四个字决定了这是一个涉及工作态度和行动的话题。应该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编辑工作,如何更好地完成编辑工作,哪些是要遵守的职业原则,是下面要谈到的。
    工作的质量 取决于工作态度
    在出版行业中,我们常说:“质量是稿件的生命线。”其实,人就是工作质量的根本,好的稿件质量取决于我们的正确工作态度和敢于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只有严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人,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也就不言而喻。
    我们每个人工作的目的和成果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每个员工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公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才能够在为公司作出自己的贡献的同时,也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
    爱尔伯特·马德说:“一个人,如果他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够借助于极大的热情、耐心和毅力,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工作中,令自己的工作变得独具特色,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令人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极其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否真的让一个人成为艺术家或者天才,这个问题暂且不论,但是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尽己所能、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觉悟所带来的内心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一旦心情愉快起来,就会全身心投入,本来你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会变得妙趣横生。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细微处见真章 升级编辑真功夫
    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主观上需要具备的工作素养。那么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心态之外,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呢?我想,专业技术的修炼当然是万般重要的,作为出版行业中的一名编辑,编辑技能正是需要我们不断体会、积累、训练的职业真功夫。
    也许,有的新入行的编辑会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已经了解了编辑在出版工作中有怎样的流程,各流程应该做哪些具体事情,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会在实践中熟悉这些工作,知道了在什么环节需要做些什么事情以后,最主要的还是凭借在学校中学到的学科专业知识,就完全能把自己所负责的稿件的审读加工处理得井井有条,掌握了规律,一切将会是很简单的。甚至还有的编辑觉得,在工作一年之后,什么都学会了,可能这样天天埋头在案头加工稿件,没准会是枯燥无味的呢。
    其实不然,每一个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老编辑会告诉你,编辑行业的职业修炼大有文章可以谱写,看似简单的,只有原稿审读、初二校、三校、核红、压核片子的几个阶段性工作,但想要做完,做到位,做出高水准,是很不容易的。应该说,简单的招式修炼到一定层面就是绝技。
    下面总结了三项加工工作不易全面达到,但每个敢于挖掘修炼、乐在其中的编辑所一直追求的目标,看一看编辑这个行业的真谛所在。
    1.将错误降到最低程度。
    出版物编校质量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又十分严肃的工作,我国曾有“校对如校仇”的说法,就是说编校者对错字要像对待仇人一样,必见而歼之,毫不留情。但是,目前一些出版物质量低劣,粗制滥造,错误百出,“无错不成书”,误人子弟,有的差错率甚至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对教育教辅类报纸进行质量抽查,23家教育类报纸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三的占16家,占69.5%。现在出版中的急功近利、浮躁之风和责任心缺乏是造成出版物差错的主要原因。
    作为教辅图书出版机构,我们的产品是要给学子使用的,错误不仅仅是贻笑大方,更严重的是会误人子弟。比如,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学生必备工具书——多功能学生字典》,差错率达到万分之三十八,常识性错误很多,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本身就是废品。
    当然,实际上不存在错误的出版物少之又少。记得我还是个出版社的实习生时,校对科的老师告诉过我,国内不存在任何错误的出版物只有一种,那就是《毛泽东选集》,编校人员将书稿前后仔细校对过7遍,有的篇章校对了16遍。虽然我们工作的周期只能保证出版物最多经过四个校次,但降低错误率到最低程度应该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
    2.掌控进度,学会沟通和管理的技巧。
    看起来做案头编辑加工工作,是一项私人的行为,一个人完成通篇稿件的审读,不需要过多与外界交流。其实不然,尤其是在教辅图书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时间性强,稿件数量多,要求审读质量较高,就要求编辑在完成各自担负的工作时,统筹把握,与各环节的同事通力合作,尽可能使稿件完成时的质量达到自己能做到的最高水准。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编辑们长期摸索,逐渐达到:
    第一,学习掌控。我们所有稿件的加工进度都是有倒计时生产计划要求的,当分配到的稿件很多时,如何将这么多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使每部稿件的各校次都正常运作,并最终按照时间要求完成稿件付印,可以说确实不很容易圆满地完成。所以说,里面的学问很多,需要自己去积极探索、体验和积累。
    第二,学习沟通,交流磨合,最终默契合作。需要合作的包括公司内部的同事,其他部门(比如校对科)的同事,排版厂的工作人员,等等。每个人的性格和工作习惯都不一样,如何与大家通力合作,也是需要长期摸索的。
    第三,学习管理。加工任务繁重时,我们往往会聘请学生外编协助审读稿件。如何选择、培训学生,让他们的工作符合我们的要求,真正帮助我们完成进度,提高稿件质量,同样不是几天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长期去观察和考验。
    这些学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培训中,编辑们就会交流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收集的资源,供大家分享。
    不易做到,需要不断修炼的第三点是:
    3.职业水平升华到能够看出小不同。
    作为一名编辑,不仅仅只是要看错别字、错误符号,这只是初阶段的审读功力。当一名编辑长期致力于一门学科,凭借多年的编审经验,可以看出稿件中的细微缺陷,真正将审读中表层的审错字上升到审错题。
    资深编辑在审读一本稿件时,可以发现作者写作的问题,比如:重复类似的题目,陈旧题型的题目,题目中词不达意的部分,题目设置与教材内容没有严格同步,题目的知识点问题等等,然后汇总,反馈给作者,给作者正确的修改指向。作者收到这样的问题建议单,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稿件的不足,另一方面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编写质量,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编辑能力很强,不做教学却懂教学,不可能被轻易敷衍。
    实际上,我们的选题创作十分需要加工编辑们这些方面工作的指引,对稿件质量的判断,也正是挑选作者时的重要依据。一位作者在写作时是否认真,他的能力水平如何,他对学科的把握是否精准熟练,都需要编辑们从稿件质量审核中提出意见,作为选择作者的重要参考。
    以上第二部分是编辑技能修炼的方向,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从细微处才能看出真功力,编辑的真功夫正是我们产品质量要依靠的奠基石。
    牢记必须把握的原则
    保证稿件的质量是编辑们的根本工作,但在审读中还有一些务必要遵守的原则。
    第一,尊重作者的原则。
    1.尽量尊重作者的文风和写作方法。
    2.审稿学生改动和编辑重大改动要获得作者确认,有疑问的题目及时问作者。加工过程中的严谨性问题,即改动不能随意修改,是否合理、正确要和作者沟通。
    第二,以教材为准的原则。
    目录、章节、引文、解释、名词、术语、字体要以配套教材为准。
    第三,改必有据的原则。
    1.斟酌再三,慎重下笔。改动一定要有依据,确实有错再改,不能依自己的认识水平随意改动。
    2.改动稿件时注意查阅专业书籍和工具书,并多和其他同志交流。
    第四,尽量少动笔的原则。
    1.可改可不改的情况不要改动。
    2.同一问题全书不统一的,哪种情况多就向哪种情况统一。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对待文稿中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