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澄 发表于 2013-9-27 11:16:11

去除侥幸心理 远离职务犯罪

天下诸事,成与败,兴与衰,均是由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贪污fubai是祸国殃民、群众最为痛恨的社会毒瘤。我个人认为,心存侥幸心理,缺乏足够“定力”,铤而走险,最终不能自拔、锒铛入狱,是许多原本清白、正直的人沦为fubai分子的内因之一。 关于“侥幸”,词典上的解释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fubai是党和人民深恶痛绝的现象,fubai者理应获得失去幸福、自由甚至生命的“沉重代价”,按理说,谁也不敢fubai。那么,侥幸心理是怎样在fubai者身上发作呢? 首先,有人认为,侥幸是人的普遍心理,是社会的真实存在,自己“收”点、“拿”点、“捞”点,属于人之常情,不足为怪。我们不得不承认,确有一些fubai者生前一辈子也没有东窗事发,成为了“漏网之鱼”,那些制度的悲哀。然而,即使如此,他们整日色厉内荏,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常常是警笛入梦,大汗淋漓。请问,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命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常言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更何况,不少fubai者身后还是出了事,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 第二,有人认为fubai者出事是偶然的事件,未必个个都“中枪”,即使“中枪”,也未必轮到我。要知道,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偶然到必然的渐变过程。试想一下,包养二奶的广西省原人大副主任成克杰,抽天价烟的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深陷“微笑门”“名表门”最终落马的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占有84套房、受贿一千多万的原浙江省药监局局长黄萌……这些fubai分子哪一个不是由“胆小”到“胆大”、由“偶尔为之”到“一心为之”、由“小贪”到“巨贪”,直至走上不归之路、滑向犯罪深渊的呢?由此看来,那种认为“fubai者出事是偶然之事”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 第三,有些fubai者认为,我只要低调不露富就不会出事。这种现象确实有,但不带有普遍性。一个人fubai的犯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的不露富而消失。盐城市原人大主任祁崇岳10年受贿索贿221次,为掩人耳目、遮盖犯罪事实,他故意装出生活俭朴、为人低调的样子,对于巨额贪款没有动用一分钱,但最终还是出了事。中国有个成语叫“欲盖弥彰”,还有一句俗语叫“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是很值得人们深省的。 第四,有人认为某某某捞得比我多,他都没有出事,我更不会出事。存在这种想法的人要知道,某某某捞得比你多,这只是你的判断,事实并非一定如此;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他现在没有出事,谁能保证他以后永远不会出事? 第五,有人认为“法不治众”,“你贪、我贪、大家贪”,国家治不清、治不了。在这里,我想正告这些人,丝毫不要怀疑党中央惩治fubai的决心和意志,“君不见反腐之剑天上来,fubai分子落马来”!新一届党中央早已下定决心,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庄严承诺:“反fubai,‘老虎’‘苍蝇’一齐打”! 第六,有人认为,我快要退休了,下台之前“捞”一把,然后溜之大吉,岂不美哉?要知道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会因为某个人的退休而失去效力,这些年,因为在退休之前“捞一把”而出事的fubai案件还少吗? 第七,有人认为“小贪”不打紧,我只要不“大贪”就没事。西北有句谚语:板凳、柜子都是木头;大舅、二舅都是舅舅。你只要不警醒,伸了手,就是犯罪,“小贪”“中贪”“大贪”,其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情节有轻重而已。古语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一旦“小贪”了,就离“中贪”“大贪”不远了。 第八,有人认为贪腐的事只要做得足够“隐蔽”,就不会出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常常是行贿者对受贿者的宽心话语。要知道,你一旦收了钱,就是客观事实,就是所谓“天知地知”,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暴露。还有,行贿者目的达到后,过了一些时候,常常会口无遮拦,以此显摆;也有人因行贿目的没有达到,与受贿人反目成仇,最后“竹桶倒豆子——全抖出来”。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此说来,世界上确有侥幸之事,但人们不能靠侥幸生活。多少贪腐者,本来出生寒微,靠自己多年的辛苦打拼,才被提拔重用,走上要职,终因侥幸心理作祟,思想防线崩溃,堕落成为阶下囚。他们声泪俱下的忏悔声时刻警醒大权在握者,为国家,为自己,为家人,为后代,要切实去除侥幸心理,远离职务犯罪祸灾。当然,要想使反fubai斗争取得真正的成效,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贪污fubai这一社会毒瘤。希望我们每一个社会公职人员都能坚守法律、道德底线,筑牢防腐拒贪的思想防线,去除侥幸心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志存高远,光明磊落,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泰州市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 王九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去除侥幸心理 远离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