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性情 发表于 2014-1-17 15:52:01

曾经沧海的体验,除却巫山的感慨,其实,文字成为一种职业,千人千面,阅读人家,验证自已,也是愉悦之事。

/ty雪儿 发表于 2014-1-17 22:10:30

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余老秘真是有心人,可以看出您心思非常细腻,善于观察思考,提炼总结,对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来讲是如获至宝,如广告语在不经意间已入脑入心,且时常蹦出来,给以启发,带来灵感。谢谢您的无私分享!{:soso_e183:}

三月风 发表于 2014-10-11 15:23:06

拜读余大秘的大作,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山水性情 发表于 2014-10-13 17:34:08

确实不错。把写材料人的个中感受和体味,勾点的入木三分。我也经常写材料,反映问题,写好后发通报,一是作为对下面的工作的检查和督查;二是为领导参谋,验证。我特别认同作者提到的“自信”和“站位”,这不是简单的体验了,而是长期的经验的升华:保持自信,放空学习,自然“水涨船高”。

sean 发表于 2014-10-14 09:08:46

说起笔杆子,好像都是指的单位里的写材料的人。当然这是对的。但干部职工队伍尤其是公务员队伍,人人都应成为笔杆子。作为指导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工作的重要手段、重要工具,每个公务员都毫无疑问地肩负着以文辅政的重要职责。发布政令、报告情况、请示事项、答复问题、商洽公务、交流经验、通报信息、记载活动、开会动员、思想教育,等等,每一项都离不开笔杆子,笔头功夫如何,体现着一个人的理论水平、认识高度和基本素质能力,可以说文字功夫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潜力、能力、综合实力,它是检验公务员素质能力的试金石,正所谓不会干的人不可能会写,不会写的人不可能会干,只有想明白,才能写明白,只有写明白,才能说明白,只有写明白,才能做明白。

kaixin2177 发表于 2014-10-14 10:24:18

人说材料最终的“审判者”是领导,其实一个材料好不好、成不成,并不仅仅是领导说了算。一般而言,当自己写完最后一句话时,心里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材料的命运,自己通不过、肯定通不过,自己较满意,基本上领导也就满意

小飞 发表于 2014-10-14 11:43:05

写的太好了,锦绣文章,字里行间展才智

羽觞醉月 发表于 2014-10-14 14:31:45

学习了,很有启发,不错

可克达拉 发表于 2014-10-15 16:40:56

写的好,很看了很有启发性。值得慢慢去品味这些经典的话。收藏了!

四月天 发表于 2014-10-16 21:41:46

机关里的“笔杆子”,就像幕后的导演和编剧,领导的演技固然重要,好的剧本也至关重要。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写在格子边上(文秘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