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瓶颈
近日,水利部发文要求各地启动2013—2014年度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水利部要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力争较上年增长 10%以上,投资总额有望达到3700亿元以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增强农业的后劲与活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首要任务。虽然中央财政每年拨付大量专项补助,改造地方大中小型病险水库,以及江河湖泊的整险加固,但对于大量需求来说,中央财政投资依然是杯水车薪。
据了解,在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中,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约占 41%,地方各级财政配套投资占比 44%,社会其他组织投资占比15%。这表明尽管中央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但地方配套资金仍占整体投资的主力位置。
实际上,目前地方的农田水利配套投入很难按规定到位。以大型灌区为例,来自中国灌排发展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国平均配套资金到位率约 50%,中部平均不到 30%,西部落实配套资金的比例更低,影响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
鉴于此,有必要扩大农田水利投资渠道,合理筹集和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近几年来,尽管国家严格保护耕地和严控房地产开发的宏观策略一直没变,但计划内的基本建设依然占用了大量土地,土地出让收入已逐渐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有资料表明,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7万亿元,2011年为3.2万亿元,2012年为 2.7万亿元。今年,随着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土地出让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
按照“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建设农田水利”的规定,水利部部长陈雷曾经预测,每年至少可以落实600亿元至800亿元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将其实实在在地用于地方水利建设事业,势必为农业旱涝保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问题是,全国各地之间水利资金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比如说,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发达地区,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突破1000亿元,却几乎没有农田水利建设需求;但在新疆、青海等省区,农田水利欠账很多,却没有多少土地出让收入。如何解决土地出让收入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以及与农田水利建设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需要国家统筹安排。
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化省内统筹,中央也要统筹部分资金”。为此,2012年6月,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中央财政统筹部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中央财政按照 20%比例,统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从目前情况看,还不足以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瓶颈。如果将省级统筹升级为全国统筹,那将是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福音。 作者:蔡红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