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秘书 发表于 2013-8-24 08:25:22

依托“天网” 打造“平安合肥”

依托“天网” 打造“平安合肥” 朱明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中国,230088 摘要: 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围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要求,结合近年来合肥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实效,认真思考平安城市建设中依然存在的诸多影响因素,并以此为据,从政策指导、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投资模式、运行机制、实用技术、智能应用、市场运作等多个角度展开对策分析,为合肥市即将深入开展的工作新实践—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暨“天网工程”建设—提出十项建设性意见,以期“天网工程”在“平安合肥”建设、把合肥打造成为全国最和谐稳定的省会城市之一和全省的“首善之区”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 平安城市;平安合肥;天网工程;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2012年11月8日,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要求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不断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创造更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视频监控系统在现代化侦查破案中的运用愈加广泛,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关的治安、刑侦、交通管理、禁毒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中,是当前公安机关掌控犯罪、锁定嫌疑人、抓捕现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警务载体,对于安全管理城市的道路交通、实时监控社会面的治安状况、积极防控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以及顺利开展侦察破案工作等都具有重大保障作用,已成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合肥作为全国第二批38个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公安厅确定的安徽省“3111”工程试点城市。合肥市自2005年开始谋划“平安合肥”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并成为省厅确定的省“3111”工程试点城市,2006年正式开始系统建设。我老秘网市7个公安分局、39个派出所辖区均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承载视频汇聚设备、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部分派出所还专门建立了监控中心,已在全市搭建了街道(派出所)、区县(分县局)、市(市局)三级监控平台,建设了20套无线CDMA和1套无线视频图像传输系统。截至目前,合肥市共建有治安前端监控点560个,社会监控点12000多个,800个校园探头纳入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道路视频监控559处,交通流量和事件监测点130处,“电子警察”208处,智能卡口18处。全市104家市级重点单位、市区495个储蓄网点、6个金库、15个大型商场、373个新建居民小区、684家网吧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设施。“平安合肥”建设取得实效。已建视频监控系统有力地保障了2008年5月奥运火炬在合肥传递、2009年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及2010年5月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的安保任务顺利完成。自2007年1月以来,市公安局通过监控系统破获或提供重要线索案件3291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423名,带破各类案件199起。到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实现命案全破,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八类主要案件同比下降6.21%,刑事案件比重仅为2.5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最低,现行命案侦破率等3项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一。统计调查显示,合肥公众安全感达94.88%,高于全国1.58个百分点。因为综治工作成绩突出,合肥已连续16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两次捧回“长安杯”,成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一、客观分析现状,思考存在问题,找准建设发展的改革根由“居安思危,思而有备”。虽然合肥市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包括硬件设施承载力差、监控探头数量不足及架设不合理、监控方式落后于科技发展、监控资源分散整合困难等方面。这种现状与城市管理要求存在着很大差距,严重影响了我老秘网市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一)动力运行环境存在隐患,亟需改造。视频监控系统设备技术含量高,对动力运行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老秘网市大部分派出所监控设备机房环境均不能满足系统设备运行需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系统承载力较差,难以适应未来监控资源大幅扩展的要求。 (二)监控探头数量不足,盲区较多。随着我老秘网市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已建的监控点数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需求,监控盲区较多,迫切需要增加前端监控点数量,提高监控覆盖率。(三)部分监控探头架设不合理,影响使用。一些监控点为了能够统观全局而摆设在较高较远的位置,导致监控图像严重模糊或扭曲变形;一些监控点的监控画面被植物、广告牌、建筑物等遮挡,监控探头形同虚设;一些监控点之间衔接不当,形成大范围监控盲区。上述现象的产生,其原因一方面是设置监控点之前调研不够充分,规划不够合理,没有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监控点周围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是“建”与“用”脱节,监控点的建设部门与监控信息的使用部门沟通不畅,建设部门不了解使用部门的需求。(四)监控人力达不到监控探头增长速度,死角较多。随着城市安防建设的开展,监控探头数量越来越多,视频数据的快速增长和有限的监控人力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传统的完全依靠人力的视频监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要求。一方面,监控人员数量远远不够,成千上万路的监控视频根本看不过来,另一方面,监控中心屏幕数量也是有限的,同时只能呈现几路或几十路的监控画面,远远达不到实际监控画面的数量。这些问题导致监控死角太多,即使某路监控画面拍到犯罪活动,也不一定被监控人员看到或呈现在监控屏幕上。因而视频监控最终成为“事后取证”的工具,失去了“监控”的实际意义。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展应用智能化视频监控技术,用机器代替监控人员对海量的视频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报警。(五)侦察办案方式落后,制约效率。视频图像侦查应用往往采用人海战术,缺少应用工具,规模应用、简单应用和全警应用还没实现。办案实践中,许多办案民警已经具有遇到案件就查找监控录像的意识,但只能依靠人工连续查看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查阅时间往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大案要案往往需要多名办案人员同时查阅监控图像,严重影响监控人员的正常监控,比如在周克华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侦破中,南京警方针对上万小时的视频,组织了1500人警力进行全天候观看,工作量极大,同时也达不上破案的时效要求;二是不同办案部门、不同监控中心查阅监控图像获取的有效信息不能共享,往往有串并案条件的案子都不能迅速串并案;三是大部分监控中心和各办案部门都未配备模糊图像增强处理、视频浓缩检索、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行人/车辆目标轨迹重现和预测等智能化视频图像分析与处理装备,侦察办案效率不高,迫切需要智能化视频感知手段来协助公安干警对图像资源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处理;四是面对各级指挥中心及办案部门接受的警情,市局还没有一支专业的图侦队伍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研判,往往能破的案件破不了。 (六)社会监控资源分散形成“孤岛”,影响效能。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要织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这张“天网”,社会监控资源的整合不可或缺。然而,社会上有很多部门、单位、小区和公共场所自建监控系统,由于单独建设所致,监控资源较为分散,视频信息共享程度低,形成了许多监控“孤岛”,无法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大大降低了监控系统效能。同时,由于早期平安城市监控系统建设模式、技术路线以及规范文件等不统一,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建设标准也不统一,资源整合工作困难重重。二、立足实践,寻求突破,找准建设发展的措施对策为解决我老秘网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工作中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强化我老秘网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平安合肥”,积极推进我老秘网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暨“天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主动破解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发展难题,着力在政策指导、科学规划、资源整合、运行机制、投资模式、实用技术、智能应用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天网工程”建设应用工作开展,较好地发挥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一)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协调全社会力量全方位推进推进“天网工程”,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天网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的工程,在建设、运行、应用、维护等诸多环节,不但需要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还涉及到路面开挖、管线架设、取电接线等大量工程,需要得到广大群众、企事业单位、城管、供电、路灯管理、园林管理等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主体力量,应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情况,争取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并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企业、事业单位,推动“天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市委、市政府应把“天网工程”纳入民生行动计划,上升为党委重点建设工程,成立“天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建设目标、原则、任务、步骤和时间节点要求,实行“党政领导、政府负责、综治牵头、公安承办”的运行机制,把“天网工程”纳入合肥“大建设”,采取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全额保障的方针,确保系统建设扎实推进,从而实现社会管理更加有序、打击犯罪更加精确、人民生活更加安全的管理目标。(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建设方案符合合肥实际、贴近实战由于“天网工程”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投资巨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多地实际调研考察学习,积极借鉴其他城市建设经验,并结合合肥市区域面积、治安情况、城市管理、交通等情况,对本市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进行认真规划和研究。在系统建设推开前,各级公安机关应秉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思路,组织各警种,对全市治安现状进行调研,摸清近年来案件分布情况,梳理出案件高发、防控薄弱的复杂地段和场所,作为建设重点,以需求为主导,科学规划,急用先建,每项建设内容须经反复核对调整,从而保证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同时降低消耗,节约资源。在此基础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技术方案及实施方案,并组织邀请各领域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另外,还需出台公安机关自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和应用规范,以及对社会单位开展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全面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管理。(三)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形成一张覆盖全市的视频监控专网以基本覆盖社会面,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预留未来为总原则,充分考虑布局选点的针对性、关联性以及整体效果。在对我老秘网市社会治安情况开展充分调研、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案件侦查实战需求,实现对目标监控范围内点、线、面相结合,直观、灵活、高效、全覆盖、无盲区的立体监控空间的构建,并通过对单个立体监控空间的构建逐步实现多个监控空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消除死角,做到无缝连接,从而形成一张覆盖全市、细布密织的 “天网”。同时,针对案件高发地段、区域和治安复杂场所,有重点地予以加强。依托这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点线结合、汇聚成网、分层设防、协调联动的网格化监控格局,确保对违法人员和车辆活动轨迹的有效管控,最终效果达到监控网络范围内所有社会面异常行为、违法犯罪活动能够被及时发现并记录,进出视频监控网监控区域的车辆以及人员可以被清晰摄录、形成路线轨迹。具体点位布局上,要同时兼顾公共点建设和社会点建设两种。公共点建设中,应加强对重点单位、治安复杂地区、金融商业区、居民住宅小区的出入口和周边的监控布点,以公安监控覆盖为主,实现整体态势和重点部位监控兼顾;增加重要交通路口、重点单位门口、城市出入口的监控,以及高点监控、高清卡口和综合检测系统;保证警卫阵地、警卫任务途径要道的监控布防;完善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和警卫安保重点区域的监控布点。社会点建设中,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公共监管场所、银行金融机构、治安重点企业、网吧、中小学、幼儿园和高校及其周边的视频监控投入。为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规模扩大带来的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新需求,“天网”还应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向区县、乡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和扩展,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在大大加强县区乡镇安全防范能力的同时,从整体上增强了全市驾驭社会面动态治安局势的能力。(四)整合资源,集约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全市联网、整合共享。社会监控资源是公安自建监控点的有力补充。整合社会监控资源,是提高全市报警监控系统整体效能,避免重复建设,做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促进视频监控系统深化应用,切实提升原有和新建监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把“天网”系统与报警系统、情报信息、指挥调度、警用地理、应急通信等关联起来,搭建贯穿全市、区(县)的统一技术平台,依托该平台建立多级监控中心,把全市主要道路和路口、治安卡口、公共复杂场所以及易发案部位的监控图像分级接入。通过新建或整改,社会监控资源都应与“天网”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由市级监控中心统一调度、县区分中心具体实施的指挥体系。市政府需出台相关文件,在非公共场所建设的监控系统,比如新开工房地产项目视频监控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需要经过公安部门的联审联验,才能通过验收。公安部门还应成立工作组,分批到各非公共场所监控系统所在部门、企业和公司,帮助整改现有监控系统,使之并入统一的监控网络;对未开展视频监控建设的部门、单位、住宅小区和城中村进行摸排,帮助或协助其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对现有不能和市级监控中心互联互通的监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及居民小区内部的监控资源,在确保公安网络安全的前提下,采取选择性接入。这些经新建和改造的社会监控资源将在工作组的技术指导下并入市级、县区级监控中心,整合了社会监控资源,便可以实现市级监控中心统一调度指挥,构筑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型“天网”。 (五)先进实用,注重效益,保证监控设备满足建设要求在新建和改造过程中,监控设备必须坚持选择主流技术和成熟产品,保证“天网”建设的先进性,同时又要始终把满足工作需要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把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统一起来,注重系统应用效益。一是对市公安局各公安分局、派出所监控机房进行基础动力环境系统改造,参照计算机机房建设国家标准,按照“实用可靠、有效适度、经济节约、技术先进”的原则,完善机房供电配电、防雷接地、空气调节、综合布线、消防报警、灾害防护等动力运行环境系统设施,使之具备标准、稳定、先进和灵活的架构,能按需调整并可持续扩展,既能满足现在需要,又能适应未来发展要求。二是选择全数字高清、可见光/红外模式自动切换的监控摄像机,满足全天候24小时监控要求,行人可清晰辨识面貌、体貌、衣着等特征,非机动车辆可清晰辨识驾驶人面貌特征和车辆外观、颜色、型号等特征,机动车可清晰辨识驾驶员及副驾驶员面貌特征和车辆外观、车型、车牌等,克服当前存在的由于监控图像分辨率不够、画面不够清晰而引起案件难破的问题。三是前端监控摄像机选配应遵循固定枪机与球机搭配使用、交叉互动的原则,应根据监控区域的差异性,合理地搭配多台枪机和多台球机配合工作,以保证监控空间无盲区、全覆盖。(六)组建专业化图侦队伍,充分发挥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规模效益视频侦查实战中普遍存在视频应用效益低、人海战术疲劳、图侦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等困难问题,难以发挥出视频监控网络的规模效益。在“天网工程”项目建设中,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应成立专业化的视频监控图像侦察中心,组建图像研判专业队伍,总结提炼数字高清新形势下图像侦察实战技术,深度挖掘高清监控图像潜在信息,努力打造侦察破案新手段。图像研判专业队伍,不仅掌握着图侦实战技术,而且熟练使用智能化图像侦察装备,根据每天的警情通报主动研判监控视频图像,协助指导办案人员对视频进行侦察,对视频录像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处理,挖掘潜在的人、车、物等破案线索,通报给办案部门。图侦中心和队伍,实现了人工和智能化图侦技术手段的集成融合,不仅充分发挥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规模效益,凸显实战应用成效,而且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七)应用智能化视频感知技术,发挥新一代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与价值有了数字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化感知技术就有了载体。采用了智能化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才能发挥出视频监控的实际效益。过去建设的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存在一系列问题。为克服传统监控的局限性,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应运而生,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思想就是用机器代替监控人员完成枯燥、乏味、重复性的监控工作,自动地对视频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只在发现可疑事件时,才向监控人员和地面巡逻人员发出报警,并可在事后侦察办案时,从视频录像中快速锁定人、车、物等破案线索,由于是在后台对海量视频信息进行实时在线处理,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摄像头越来越多、监控屏幕缺乏、监控死角过多等问题。在“天网工程”建设中,由于有了数字高清监控设备的支持,智能化视频感知技术就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规模化效益。其中,满足“天网”实战要求的智能化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智能无人值守功能由监控人员设定虚拟警戒区域,通过智能视频分析与处理技术,实现对指定警戒区域的安全防护、入侵检测、可疑事件监测,及时通过声音、邮件、手机短信等途径,向本地或远端的监控人员发出报警信息。2、智能交通警察功能实现车牌识别、车型识别、车流量及违章行驶检测等功能。一是车牌识别功能,综合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字符识别和字符训练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对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省市区汉字简称、军用车牌汉字、号牌分类用汉字及武警车牌字符的准确识别,能识别黑、白、蓝、黄四种车牌颜色。分类识别各省(自治区)及地市的区域车牌和军用、武警等特种车牌,供随时查询并分类展示;同时具备模糊图像增强能力,对模糊图像进行自动信号增强、运动匹配和去模糊,得到清晰的视频图像,有效提高车牌识别率,满足实战应用。二是车型识别功能,对大、中、小客车、军、警车辆和货车分别进行识别和统计。三是车流量及违章行驶检测功能,对过往卡口的车辆进行自动检测,统计数量,供路疏使用,同时还可对违章停车、逆向行驶、压单/双黄线等违章行驶行为进行检测、抓拍和自动上传,依法打击违章车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3、海量视频智能浓缩功能面向海量视频监控信息,采用智能视频分析与处理技术,对视频中的人、车、物等目标进行可靠检测,保留包含目标信息的视频帧,剔除无用视频帧,从而把一段长时间的视频信息流或者录像,浓缩为一个很短的视频片段,让侦察办案人员在几分钟内查阅几个甚至几十小时的录像,大大提供公安刑侦办案效率和破案率。4、视频保密传输功能对视频监控网中涉及保密信息的视频信号进行可靠加密,防止视频和图像信息被指定用户之外人员获取,从而有效保障涉密信息安全。5、人脸识别功能通过高清网络球机拉近焦距,实现对监控画面中人脸图像的清晰成像、人脸自动检测、跟踪和识别,并与数据库数据进行快速比对,实现对可疑人员和犯罪在逃人员的排查报警处置。6、针对ATM取款机的人脸通行证功能为防止犯罪分子用异物(口罩、墨镜、帽子等)遮挡面部在银行ATM机上取款,把人脸检测作为一道关卡。ATM机在检测到银行卡已插入的情况下,还须对取款人进行脸部确认,在检测到人脸时,才允许取款操作。同时,把取款时间、地点、人脸图像等信息关联起来,保存并上传取款人脸部图像,供日后办案人员使用。7、模糊图像智能清晰化处理对多种物理因素,包括运动、虚焦、雨、雪、雾以及光线灰暗等造成的监控图像模糊进行自动信号增强、运动匹配和去模糊,得到清晰的视频图像。8、行为检测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人群聚集、抢劫等事件进行实时监测。9、轨迹恢复结合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模块的输出信息,实现对行人和车辆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轨迹恢复和轨迹预测。10、图像质量监测图像质量分析模块实现对摄像机故障、视频亮度、冻结、条纹、模糊、偏色、雪花、无视频信号等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八)探索融资建设模式,解决经费投入和运营维护问题随着“平安城市”在全国各地的推广,省内外相关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企业投资建设,政府租用,公安使用”的融资建设模式。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经费投入和运营维护方面存在的困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鉴于“天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地方政府经费紧张,筹措大笔建设经费十分困难,另一方面运营维护任务繁重。因此,建议由投资运营商先期投资开展建设,政府分期支付租赁费用,公安机关管理使用,系统建成之后,运营商负责对整个系统和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根据运行情况、技术发展和新的需求适时进行升级完善。这种融资建设模式,既解决了筹措建设经费的问题,也解除了系统后期维护、维修的后顾之忧。而且,这种建设模式把“天网工程”变为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低成本扩张、规模化效益”的发展道路,确保“天网工程”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九)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天网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各项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和规范,抓好系统的应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以管理促应用,以规范出成效,形成规范的现场监控、接处警、信息反馈、重大警情处置预案等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监控系统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积极开展视频监控技战法研究,在实战中检验技战法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天网”的实战效能;结合警务机制改革,逐步规范“网上巡逻”、出警机制及图侦研判分析工作;加强报警监控统计工作,客观全面地掌握“天网”建设与应用情况,提高宏观指导的针对性;加强与运营商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天网”系统的维护保障,在维护上下大功夫,确保系统建成后服务实战、发挥效益,真正起到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作用,实现“天网”的可持续发展。(十)市场化运作,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深入挖掘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治安防控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扩展用户群,既解决资金难题,又能缓解警力不足压力,实现“政企双赢”。面对合肥市店面、商铺、住宅小区等场所,各类案件高发,态势严峻,必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基层队伍和基层居委会的作用,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努力发展“天网”联网报警用户,在提高“天网”综合利用率的同时,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天网工程”既是党委政府建设的一项“益民工程”、“惠民工程”,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平安工程”、建设“平安合肥”、“法治合肥”、“幸福合肥”的重要举措。在深化平安建设,完善我老秘网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我老秘网市“天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过去的平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思考、认真总结、分析对策,着力在政策指导、科学规划、资源整合、运行机制、投资模式、实用技术、智能应用上下功夫,主动破解系统建设发展应用中存在的各项难题,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步伐,拓展应用层面,努力推动“天网工程”建设和应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经济发展需要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以及合肥市的经济腾飞做出应有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依托“天网” 打造“平安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