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情况汇报
株洲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情况汇报 尊敬的邵宁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在株洲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邵宁主任一行不辞辛劳,深入基层视察指导工作,这既是对株洲莫大的关心与支持,也是对我们巨大的鼓励和鞭策,让我们倍受感动、倍感振奋。现在我就株洲有关工作情况作个简要汇报。一、我老秘网市基本情况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五县(市)四区、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云龙示范区。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1万。株洲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一座有特色、有底蕴、有灵气的“三老一新”城市。“三老”:即“老祖宗福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安寝在株洲炎陵县;“老工业基地”,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老革命根据地”,株洲所辖的茶陵、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即株洲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新区。近年来,全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先后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获评“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2012年,全市完成GDP 1759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财政总收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2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亿元,同比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972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7.6%。二、我老秘网市城镇建设的有关情况目前,株洲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33.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30.9万人,城镇化率为59.1%,高出湖南省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5万;县域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3%,醴陵市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攸县稳居湖南省十强县;2012年共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65亿元,建制镇数量增加到66个。具体实践中,我们突出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效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初步构建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功能完善、结构科学、产业合理、运转高效的新型城镇体系。我们的着力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搞好顶层设计。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三规统一”,用科学的规划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一方面,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考虑历史背景、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将城市发展定位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其中“现代工业文明”体现资源节约的要求,“生态宜居”体现环境友好的要求。另一方面,按照“全域株洲”理念,坚持“内提外拓、统筹发展”,着力构建“一主两次、两轴四带”的城镇发展格局。“一主两次”,即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两轴四带”,即以G106(岳汝高速)、S211(长株攸快速路)沿线为纵向轴,以S313、S315、S320、S321及炎陵县至安仁公路为四个横向城镇发展带,并重点建设淦田、浦口等10个万人以上重点镇。第二,强化产业支撑。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推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我们的切入点主要有三个:一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5115”工程,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服务、特殊奖励,着力培育5个以上年主营业收入过100亿元、10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旗舰企业。目前,南车株机、南车株所、株冶、唐人神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时代电气、株硬集团、株洲电业、南方公司4家企业过50亿元。二是着力推动园区发展。推进园区改革创新,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园区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园区规划控制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75.8平方公里,园区规模企业1782家;株洲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三个千亿产业园区,所有县域园区全部升级为省级园区。三是着力打造产业特色。按照“四城三基地”和“五个千亿”产业集群的思路,在中心城区,重点规划建设轨道科技城、航空城、汽车城、服饰城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致力打造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服饰等千亿产业集群,中心城区的产业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次中心县域和城镇,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特色,因地制宜,形成了醴陵陶瓷烟花、炎陵旅游等特色鲜明的县域产业。第三,推动县域和重点镇建设。县城和重点镇是城镇体系的中坚力量,也是我们重点探索和实践的内容。如醴陵市实施大街小巷提质改造、小城镇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攸县推进“洁净攸县大行动”,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畅通县、省级卫生县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炎陵县开展“美丽炎陵、清洁家园”行动,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获评“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同时,着力打造了酒埠江、仙庾等一批旅游型特色镇,皇图岭、网岭等一批商贸型特色镇,高陇、界首等一批边贸型特色镇,重点镇面貌显著改观,集聚能力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二)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引擎,也是幸福株洲的集中体现。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发展格局。简单地说就是“一体三极、三环七射”。“一体三极”,即突出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区提质改造,完善配套城市功能,形成三个方向的城市发展极:北接长沙,建设云龙新城;西连湘潭,建设新马卫星城;南带“两江三镇”,建设枫溪新城和大渌口地区。“三环七射”,即完善城市内环、中环、外环以及进出中心城区的七条通道,同时建设武广新城、金山新城等十大新城。第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为新型城镇化扫清障碍。一方面,改革城区建设体制。我老秘网市于2010年启动城区建设体制改革,注重城市拓展与各类园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明确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权责关系,有效调动了市、区两级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创新投融资体制。2009年以来,我老秘网市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方式,搞活城市经营,重点打造了城发集团、国投集团等投融资公司,为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超过100亿元的资金支持。第三,提升品质品位。大力实施城市提质战役,全面开展小街小巷改造、人行道板改造等“五改”行动,有效开展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等“四化”工程,全力推进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等“四大精品工程”建设,城市品质品位显著提升。神农城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金奖,成为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湘江风光带河西段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大奖,并以其亲水、亲民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建成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黄绿相间的自行车成为街头靓丽的风景;建成了规划展览馆,成为展示株洲的有效平台和窗口;率先成为国内公交电动化城市,并且使用的都是株洲本地生产的电动公交车。(三)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近几年,我们探索建立了“运行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由政府包揽向市场运作转变、由突击式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由以城为主向城乡同治转变,城市管理高效有序,市民满意度不断提升。市场化运作,就是按照“管养分离、重心下移、市场运作”的思路,先后在环卫保洁、“牛皮癣”清理、园林绿化、渣土清运等领域推行市场化改革,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公司经营。网格化管理,就是依托数字城管系统,将公共厕所、道路、农贸市场等管理对象统一编号,对全部环卫作业车辆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把城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将信息采集员对应安排到每个网格,建立责任到网格、处置到网格、监管到网格、奖罚到网格的运行机制。精细化作业,就是建立定人、定时等“五定”作业标准,在全城24小时清扫保洁的基础上,坚持每晚12时至次日早晨6时清洗马路和人行道;全面推行渣土运输审批、价格、市场管理等“六统一”;实行市政“保姆式”管养,确保全市主次干道、桥梁涵洞等市政设施完好,实现侧石无缺损、行道无破损等“六无”目标。标准化考核,就是坚持“日检查、周反馈、季讲评、年总结”,采取暗检和明检的方式对城市各区进行考核评比,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公布考核结果,每月第一名奖100万元,第二名奖60万元,第三名奖20万元,第四名不奖不罚,排在末名的罚30万元。同时,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同治,攸县创造了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的“四分模式”,获得时任总理温家宝的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目前,我老秘网市正按照“四清三基二统一化”的要求,在各县(市)进一步深化环境卫生城乡同治工作。“四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三基”,即农村基本不见垃圾、基本消除马路市场、农户基本完成“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二统”,即农村垃圾统一分类处置、中心镇污水统一集中处理;“一化”,即大力推进路边、屋边、水边“三边”绿化,努力营造优美的城乡环境。三、下阶段工作打算下阶段,我老秘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型理念、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务实精神”的要求,围绕打造株洲城镇发展升级版的目标,继续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全力打造景色宜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保的生产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力争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城市。(一)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重点做好六件事情:一是强化规划工作的全覆盖和可操作。加快公共交通体系、城市风貌景观、沿江发展战略、镇村规划等规划编制进度,尽早实现城市、县城和中心镇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全覆盖。二是理顺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职责分工,建立规划、建设、城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相互衔接和协调配合的规划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三是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引擎作用,强化5县市的区域中心地位,增强其在经济、金融、信息、商贸、科教和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加快发展卫星城和中心镇,重点支持发展10个万人以上中心镇,100个集中居住千人以上中心村,并将其建成高品质、特色型的生态宜居精品城镇。五是坚持国际视野、本土智慧,优化规划决策机制,引进高水平人才和机构,提升规划编制整体水平和品位。六是强化规划执行,维护规划权威性。(二)进一步突出两型特色。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株洲必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先行先试,充分体现两型特色。一方面,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的力度。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战略性改造,引导发展总部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与治理,严格控制新项目(企业)重金属污染增量;加强城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封禁治理,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加大城市公园、城区水体和集中绿地建设,在城区中打造具有株洲特色的丘陵生态公园群落,形成“百米见林、千米见湖”的城市生态环境,使株洲从景观性园林城市进一步提升为方便市民生活使用的公园城市。另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制度障碍和制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是推进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税制度、村级治理制度等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活力,铸造株洲特色,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探索新路。(三)进一步推进产城一体。产城一体,就是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融为一体。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努力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实现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一是明确城市功能分区,根据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实际,科学地选择空间组合方式,使各个区域相互支撑、配合。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提高园区吸纳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为企业引进、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引导产业科学、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建立重点产业发展定期协调沟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四是加强小城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增强城镇自身造血功能和产业的支撑能力。(四)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新的生态宜居格局,铸造美丽株洲。主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打开拥堵瓶颈,构建新型交通。规划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辅助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行低碳的有轨电车试验。优化当前城市规划所惯用的道路分级模式,推行均质化的网格道路模式,加大新社区新组团的道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尽快拉通城市中环,有效串接与环线交接的各条支路,充分发挥环线的主动脉效能,带动十大新城建设。二是突出山水特色,开启湘江时代。做好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和产业规划,引导东西两岸向南推进,形成拉动两岸产业开发和环境建设的动力源,迅速推动湘江新城、枫溪生态城等沿江新城建设。立足湘江沿岸的传统古镇、景观山体等重要人文景观,采取分段建设、多点同步推进的方式,形成山环水绕的南部城市新景观格局,构建东岸老城区水系绕城的新生态景观格局。三是打造标志精品,强化风貌管治。强化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增加技术管理内容,引导城市规范有序建设。实施路牌、路灯、公交车、垃圾桶、电话亭等城市家具设施的整体性设计与改造,推动形成疏密有序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彰显株洲特性。提高设计水准和建筑质量,打造一批标志建筑精品,营造城市重要的公共节点,提升整个城市形象和格调。 (五)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长久持续的工作,这方面我老秘网市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下阶段,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巩固已有的城市管理成果,进一步完善“运行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推动城镇管理水平持续升级。二是加大城市管理的研究力度,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不断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努力探索城市管理特别是小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将城市管理的成功做法延伸到乡镇和村庄。三是提高城市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增强城管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切实维护城管队伍形象。 新型城镇化建设材料,我需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