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秘书 发表于 2013-8-17 21:39:35

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是城市密集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在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背景下,北仑区将“建设都市型生态农业”列入“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把农业作为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区块来打造,进一步明确农业功能定位,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扎实开展产业升级、生态提升和增效增收工作。201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超1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999元。

  一、坚持转型升级,都市型生态农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
  我老秘网区坚持立足区情、科学发展、城乡一体的理念,以发展“精品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为主要方向,合理布局规划,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挖掘农业多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几年努力,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以农业休闲旅游、精品农业示范区、森林生态和农家乐旅游为四大主题的都市型生态农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
  1、拓展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依托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重点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区块的生产设施和科技水平,推动园区“农业休闲功能”转型提升,重点引进了丽盛玫瑰园、宁波东方恬园滕头生态老秘网、牡丹庄园等一批深得口碑的休闲农业项目,逐步推出了具有农业特色的迎春花展、牡丹花卉、盆景展等节庆活动。今年入园人数累计达到39.58万人次,同比增加143%,休闲农业收入达到3978.2万元,同比增加490%。在此基础上,与综合开发区隔路相望的新碶新兴农业产业园区已经完成土地流转和总体规划,启动实施通途路两侧沿山区域近万亩休闲农业区。
  2、培植现代农业精品区块。着力建设四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八大精品园项目,重点围绕精品花卉苗木、特色蔬果、名优水果茶叶和设施化珍稀特种养基地,推动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在完成数量扩张的基础上,重点向提高设施装备、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方向发展。今年实施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4个,面积8000亩,其中设施面积1200亩,总投资额3300余万元。已拥有“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和基地40余个,建成了十大特色农产品市级标准化基地 。
  3、打造秀美山川中央生态区。以38万亩山林为载体,同步推进低山缓坡区经济林培育、生态公益林保护、依托山水特色的美丽新农村建设、回归自然的森林步道系统和防火隔离带修建、绿化造林与林相改造等形式的生态修复,进一步释放森林的生态功能,形成村景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宜居与宜业统一的生态产业带,充分挖掘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生活、生产和增收功能,让市民有体验农村人文、享受自然美景的好去处,让农民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拓宽就业增收的好门路。
  4、形成了太河路沿线乡村休闲游精品线。依托九峰山区域和紫石瑞岩片区新农村、网岙4A级景区、洋沙山观海休闲及沿线山水休闲旅游资源,“网岙农家乐”、“碧秀山庄”、洋沙山餐饮带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餐馆带动了整个区块农家乐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全区新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2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户2户,上半年乡村旅游收入超一亿元,农家乐休闲旅游营业收入增长率达20%。
  二、培育新型主体,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继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基础上,培育发展了30家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协会、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上万名农业产销经营能手。农业新型经济组织和经营模式发展活跃,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组团形式,加强科技推广、业务培训、信息发布、金融支农、农业节庆活动组织等全方位服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老秘网区积极推行“农超对接”,将大润发、乐购、加贝等大型超市相继成为我老秘网区名优农产品的直销渠道,上半年我老秘网区名优农产品超市销售额已超3000万元。同时,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初步形成了农业经纪服务的整体合力。  三、强化质量监管,农产品安全体系构建基本成型
  在市场和公众对农产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我老秘网区以“三品一标”工作为抓手,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产品质量等环节入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监控,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柴桥花卉、春晓名优茶、丁家山葡萄等十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均已获评市级标准化基地。同时,抓好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止今年10月底,已抽检各类农产品1975批次,合格率达99.34%。
  四、改善农业服务,公共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1、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在原有传统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基础上,积极建设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以及农业项目申报及农产品营销服务等于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2、完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建立了良好科研合作关系,创建了北仑浙大新农村研究中心、农科院专家大院等合作机构,搭建了多种模式的科研合作平台,促进了名优茶、精品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我老秘网区还培育了多家民间科研机构,自行选育出了多种色彩的西洋杜鹃和“北仑香露”早熟水蜜桃等新品种。
  3、强化农民培训体系建设。依托科技服务和农民培训,培育了近2万名自立型专业农民,并涌现出了名优茶—鲁孟军、花卉—沃绵康、水果—汪贵章等一批新型农民领军人物,为农民创业增收树立了榜样。
  但是,在全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北仑农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一是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二是农业的增收和供给能力严重受挤。三是农业经营者素质急需大幅提高。四是农业科技服务尚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仍在低水平徘徊。
  五、理清工作思路,探索发展都市农业的有效途径
  按照都市型生态农业总体发展方向,我老秘网区在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在全域城市化推进的背景下,我老秘网区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思路为:以建成现代化都市型生态农业为目标,将农业发展作为全域城市化进程中重要功能区块来打造,以城乡一体理念,构建以“精品、休闲、生态、安全”为标志的北仑都市农业体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发展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发展,在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基础上,加快一二三产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农业生活、生态功能,将北仑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布局产业重点区块,建设精品亮点
  1、进一步明确重点农业产业。按照《北仑区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北仑主导产业、农产品重点区域,突出花卉产业、果竹茶林特产业、蔬果产业、休闲产业的加快发展,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生态功能提升多重功能的齐头并进。
  2、进一步确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打造 “四区五线”的产业格局,四区即梅山岛区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新碶新兴农业园区以及北仑中央生态区;四线分别为通途—石龙线、沿海线、太河线、大海线和穿咸线。全区重点建设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和休闲农业园项目。
  3、分批实施,层次推进。根据产业、自然、人才和项目基础条件确定每年实施项目,以项目投资规模、建设内容等,将项目分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大棚设施装备提升项目、区级农业精品园项目、科技示范项目等多种层次类型,分类立项实施,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内涵挖掘和功能拓展,高标准建设精品亮点。
  (二)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含量
  1、围绕重点项目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围绕培育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和园区项目,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发挥种子种苗在增产增效和品质提升上的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年度农业科技项目重点向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倾斜,每年实施1-2个区级重大农业科技项目。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继续借力高校科研院所,构筑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引进平台。加强农技推广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和服务功能。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部门合作和信息资源整合,发挥服务功能。
  3、抓紧实施现代专业农民培育工程。破解我老秘网区农业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瓶颈,培养一批“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制定落实引导激励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农业领域就业创业。
  (三)示范带动强化服务,提升经营水平
  1、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和农业龙头企业,强化经营组织的内部管理和服务带动能力。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提质工程,重点培育3-5家产业优势明显、运行机制规范、市场竞争能力强、服务带动范围广的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2、加强农业品牌和流通体系建设。推进主导农产品和传统特色产品品牌化经营,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商标注册和品牌营销,加大“三品”认证工作,促进区域化品牌发展。推进农超对接和配送对接,增强本地农产品销售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
  3、积极支持发展外向型农业。针对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区域实际,鼓励有条件的经营者在区外发展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北仑花卉、蔬果等产业基础好、经营能手多的优势,积极向外拓展,优化资源配置。依托港口优势,运作好佳禾园艺苗木进出口平台,使之我老秘网区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
  4、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采取政策引导、搭建服务平台,规范流转程序和合同管理等措施,促进土地向经营能手集中,经营能手向规模经营发展。
  (四)健全源头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保障质量安全
  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体系建设,保护优质耕地资源,控制工业和重金属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增强农民的行业自律和安全用药意识,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生产记录、农产品监测、源头追溯、责任追究等配套监管体系建设,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