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三十年
我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底参加工作,到2007年退休,40年时间,有32年从事公文写作,其中,1991年到2001年在市委办主要为领导同志写报告,先后担任过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党代会报告的起草组长。可以说我的工作人生主要是在撰写公文中度过的。回顾几十年公文写作经历,我的主要体会是:培养兴趣爱好,从实践中悟透公文写作的意义,安心和热爱公文写作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工作,热爱、兴趣都是第一位的。很多有成就的人、特别是自然科学家,从事的都是在旁人看来枯躁无味的工作,而他们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无怨无悔,凭的就是热爱和兴趣。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有了浓厚的兴趣,你就会不畏艰难,加班也好,返工也好,连轴转也好,都不在话下,不辞辛苦。为什么兴趣对人的行动影响这样大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兴趣能把人的内心认知和欲求与外界的需求和条件结合起来了,这样就找了一个兴奋的爆发点,从而调动了人的内部潜能,使之成为一种一往无前的动力。为了爱好,为了兴趣,什么困难、什么压力、什么挫折都不在话下,从而出了很多爱好迷,包括公文写作迷。我们今天要培养一大批公文写作的突出人才,也必须从培养公文写作的兴趣入手。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公文写作的兴趣呢?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主要是社会的需求和领导的激励。我年轻的时候,整个社会文化程度都很低,能写点东西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人们对能说会写的人,特别是笔杆子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赞叹!参加工作后,我起草的很多领导讲话也受到了领导的肯定、社会的好评,很多文字变成了铅字上报、下发,收到了好的社会效益;还有一些以领导名义,或以我自己署名的文章在中央权威报刊上发表,都给了我极大的激励,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公文写作,终生不变,无怨无悔。
今天,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人变得困惑浮躁。党政机关不是真空,同样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官本位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同样存在。不少同志不愿意从事公文写作,甚至感到厌烦,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使机关里的同志们,特别是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志对公文写作产生和强化兴趣,我想是不是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深刻认识公文在机关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大家从事这项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夺取政权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巩固政权同样靠这两杆子。他赞扬丁玲的文章写得好:“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拿破仑也说过,“新闻记者一枝笔,抵得上十万毛瑟兵”。可见笔杆子的力量有多大。领导机关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核心和司令部,它的功能的强弱,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和部门工作的好坏,发展的快慢。有人把公文当成了机关的门面、领导的招牌、水平的标志,把搞文字工作的干部看成机关这座建筑大厦里的“钢筋”。一篇高水平的领导讲话,一个高质量的机关文件,往往能极大地推动一个地方的工作,提升一个地方领导成员和领导机关的形象。上级机关的情况我不了解,从我个人所亲身经历的情况来看,发现有四个县市领导的大会发言和工作报告反响特别巨大:第一个是毛致用同志1965年在全省县委书记会上介绍岳阳县委工作经验的发言,第二个是文启龙同志1980年在省委党校关于农村改革的发言,第三个是储波书记1987年在全市党政负责人大会上关于改革、发展、建设的报告,第四个是张昌平书记1999年在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关于“抢机遇、谋大事、长精神”的报告,都在当时的县市刮起了一股巨大的旋风,影响非常深远。毛致用、文启龙因这两次发言在全省一举成名,储波、张昌平也因这两个报告在全市的威信大增。而这四个报告发言的起草,虽然主要是领导的意图、思想,但也渗入了参与起草者的大量心血。正是因为公文在机关工作运行中特定的巨大作用,所以各级机关的领导对公文写作都十分重视,对机关笔杆子往往也高看一眼,厚爱一酬。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机关公文写作的生态环境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公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领导同志渴望和看重写作人才的心情没有变,青年朋友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二是要看到公文写作对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家在撰写公文中加速成才的紧迫感。机关工作主要是政务服务和事务服务,机关干部的成长途径也主要是做好本职工作。然而客观地说,机关干部成长进步的一条主要的、有效的途径,应该还是从事公文写作。别的部门单位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具体到市委办、政研室,成长进步最快的还是那些公文写得比较好的笔杆子。因此应该说,从事公文起草对机关干部的成长进步作用是明显的。因为文字表达能力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核心能力,也是干部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一个机关干部如果没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是写不出好公文的。因此,一个聪明的、有大智慧的、真正愿意进步的机关干部,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仕途上干一番事业,就应该高度重视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把“会写”作为从事机关工作的第一要务,下苦功钻研公文的写作之道,在“以文立身,以文立业”方面有所作为。一个不能起草公文的机关干部,在某种程度上说,在机关里是很难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一个没有公文写作基本本领的机关干部,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机关干部。最近有一本写机关的书列出专门章节,充分阐述了机关干部应该会写的必要性,提出“手中有妙笔,腐朽化神奇”;“手中有妙笔,方能显才智”;“手中有妙笔,领导尊重你”。这是很中肯的。当然,会写公文的不一定都会有大进步,但不会写公文的则一定难有大进步。明白了这一点,对起草公文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接受起草公文的任务时也就不会那么害怕、那么畏难了。
养成勤奋作风,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公文写作的规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业精于勤荒于嬉”、“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炼不成才”、“天道酬勤”。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所谓天赋、所谓文字工夫的基础,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吃得亏,舍得炼,多学多看多写。因为天赋,谁也不比谁蠢多少,文字功夫基础,你有大学、研究生学历,也就不会是一张白纸。“勤奋出天才”。一个渴望在公文写作中有所作为的机关干部,必须抛弃懒人哲学和投机心理,在实践中多写多练,舍得下功夫,舍得付出,才有希望真正把握公文写作的规律和方法,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1、要进一步弄清好公文的基本标准。一篇好的公文,除了要具备主题鲜明、选材真实、结构合理、文风质朴、文种正确等五个条件之外,还必须做到“四有”、“八戒”:
所谓“四有”就是:
一要有思想作灵魂。所谓思想,是指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如《岳阳楼记》这篇千古不朽的名著,其思想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正是有了这种思想境界,这篇文章才得以千古流传。因此,文章赖“思想”而永生,无“灵魂”而猝死。
二要有事实作筋骨。任何一篇好的材料,都不能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要充满事实的力量。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联合国决定降半旗志哀。而为一个国家政府首脑降半旗,在联合国还是第一次,当时有些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异议。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台阶上作了“一分钟的演讲”: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一样,终生只有一个妻子,而且始终相亲相爱?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那样,无比热爱他的亿万人民,自己却没有一个子女?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那样,虽然他的国家家大业大,而自己却在外国没有1分钱存款?如果有这人,逝世后联合国为他降半旗。听了之后所有的代表都被折服了,这就是事实的力量。
三要有细节作血肉。机关文字材料切忌空泛论述,呆板抽象,大话套话,要有血有肉,详略得当;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理性的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大部头的理论著作吧,可马克思在描写劳动力买卖时这样写道:“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所有者成了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买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这样的写法是何等传神形象,具有何等强烈的感染力。
四要有感情作容颜。“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事感人”,这样的文章才会“和颜悦色”,备受青睐。
所谓“八戒”是:
一戒结构紊乱,层次不清。有的文字材料既不讲究结构的形式,大小框架紊乱,观点重复交叉,段落分布不均,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这就不能算一篇好材料。
二戒贪大求全,特点不明。“动人春色不需多”,大凡好的材料,都是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引人入胜,因此一定要把最有特色的东西突出来,把最有价值的经验推出去,把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好。
三戒老生常谈,观点不新。主要表现为写作手法老,抓的问题老,文章语言老,从内容到形式看不到一点新东西,让人看不下去,这也是文风不正的产物。
四戒宽泛议论,内容不实。有的文字材料有观点无背景,有抽象无形象,有问题无对策,也是无法吸引人的。
五戒以长为荣,文章不精。不少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叫人看着头痛。
六戒润色不够,语言不美。公文语言应该朴实无华,准确规范,简洁明快,琅琅上口,而实际情况与此差距很大。“言之无文,引而不远。”要使语言美起来,需要好好润色。
七戒心浮气躁,推敲不够。文章反复推敲,意义重大。如曾国藩是清末湘军将领,开始在九江、洞庭湖等地屡打败仗。他的“师爷”起草报告朝廷的公文中,有“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提法,曾看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样呈报,只能反映他无能、失职,那就不仅是受处分的问题,还有可能杀头。但曾不愧是行文高手,他沉吟了一下,轻轻把笔一挥,将这两个词的位置调换了一下,成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表现的是一种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的精神。果然朝廷看后,不仅没有责怪处分,反而大加奖赏。、
八戒粗心马虎,核对不细。有的公文发出后错误百出,不仅影响了材料的质量和机关的形象,还对工作造成了不良后果,值得高度重视。
2、要逐步摸索写作好公文的方法。自古以来“文无定法”,每个公文写作者的个人性格特点不同、文字功夫素养不同,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有不同,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个别同样寓于一般。写好公文的一般方法还是有的。根据我的体会,大体要从四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把握“三情”。吃透上情。任何一篇公文都不是凭空写出的,必须有所依傍,这个依傍就是上级精神,主要是指中央、省里的路线方略、部署安排、政策措施。脱离了上级精神,任何公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解下情。就是要了解下属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民情民意,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肯定推广,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等等。洞悉“市情”。这个“市情”特指公文的受众。因为无论哪一种公文都有一定的服务对象,有的是为领导个人服务的,有的是下发执行的,由领导个人和下级部门、下属单位和干部群众所组成的群体就是我们公文起草的市场,对此必须区分情况,加以洞察。特别是为党政领导服务的讲话文稿,必须特别重视把握领导的个性要求。不然的话,你自认为再好的文章领导不用也是废纸一堆。
如何有效地把握“三情”?我的基本方法是“五学”即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向内行学。通过学习,丰富头脑,积累资料,适应变化,搞好服务。
其次,要夯实四个步骤:第一步,把前期工作做扎实。第二步,把框架定妥当。第三步,把腹稿打过细。第四步,把初稿拉顺畅。
再次,要巧用“三法”。即智慧碰撞法。个人见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即使再高明的公文作者,也需要听取他人意见,特别是向知情人和同行请教。成果借用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人家的经验对于自己都是有价值的。要通过同行之间相互访问、相互交换资料等多种方式,认真参阅有关地区、有关单位的有益经验,作为自己起草公文的借鉴。冥思苦索法。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静下心来,反反复复把公文的每个细节思考清楚。
第四,要增强“三力”。即积累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弘扬执着精神,在实践中品尝公文写作的乐趣,用时间打造自己的名笔人生
执着就是坚持。执着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对个性的张扬,对人生的自信。聚沙成塔,滴水石穿。“十年磨一剑”。人在世界上要干成一件事业,要成就一项工作,必须具备十分执着的精神。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看似聪明,其实愚蠢。
公文写作由于是幕后工作,文章写得再好,著不上自己的大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年可以,两年可以,时间太久,则心有不甘;由于“苦”字突出,辛苦、清苦、痛苦,许多人望而生畏。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初步尝试的多,自始至终坚持的少;把它作为敲门砖的多,把它作为终生职业的少;任务当前,绕道而行的多,迎难而上的少。因此,在公文写作的问题上,要做到十分执着,长期坚持是很难的。有一些同志,虽有公文写作基础,但浅偿辄止,没干二年就想改行,生怕把自己陷进去;有些没有写作基础的,在一旁看到写作者的艰辛,暗自庆幸没有涉足其中。所以公文写作者曾被人称为机关的“苦力”,公文写作成为一项“一般人干不好,干得好的人不愿干”的工作。以前,机关里什么人都好找,就是笔杆子难找;什么人都不缺,就是缺起草公文的笔杆子。
那么,怎样才能把更多的同志造就成为公文写作的名笔,以适应机关工作的需要呢?
第一,要切实树立“三观”: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前,整个社会以“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无私奉献”为荣。那时候,起草公文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誉,再苦再累也心甘。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人不再追求崇高和奉献,而个人的名利则已成为人们工作的主要动力。因此,许多人再也瞧不起和不愿干这项又苦又累、默默无闻的工作。有的人愿意干几年,也是为了把它作为向上爬的敲门砖。但我认为,人生价值决不能仅仅用名利来衡量。有一位哲人说得好,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只能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同时,通过公文起草,可以把自己长期学习积累的知识凝聚到公文之中,变为领导讲话稿和其他公文稿的一部分,推动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完全有意义的、值得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起草公文时就再也不会患得患失。
二是树立辩证的得失观。得有大得、小得,眼前的得、长远的得,失也是这样。得与失的关系,从来是祸福相依、得失相伴,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上从来没什么纯粹的福,也没有什么纯粹的祸;没有什么纯粹的得,也没有什么纯粹的失。起草公文也是这样。一方面,起草公文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有的人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人写瘦了,背写驼了,头发写白了,而个人一没有高升,二没有发财,这确实是失;但是,起草公文迫使你学习,迫使你思考,迫使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创造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这却是一种得。不少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开始时,政治上还比较幼稚,思想上还比较简单,笔杆子还比较稚嫩,经过几年的磨炼,成为比较成熟的业务骨干,有的甚至因此而走上领导岗位,这难道不是一种得吗?
三是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什么是人生最合适的职业?有的人认为是当官,有的人认为是发财,有的人认为是出名等等。我个人则认为,自己热爱的胜任的职业是最合适的职业。有的人不适合当官,你把他放到一个当官的位置上,是把他放在火上烤,“戴着碓臼唱戏——人吃了亏,戏却不好看”;有的人一心想发财,千方百计东奔西撞,但到头来可能仍一贫如洗。有的人想出名,左包装,右包装,最后还是出不了名,所以选择职业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有的人书读得好、思维能力较强、笔杆子比较硬,但性格比较内敛,不是那种呼风唤雨、纵横捭阖、八面玲珑的性格,与其让他去谋求一个什么领导,不如让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安心和献身文字工作,也许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二,要自己寻找“三乐”。人生中的快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心态好,人生“苦”即“乐”,心态不好,人生“乐”即“苦”。“加班就是加机会,吃亏就是吃回报”,这话对人生很有启发。我说的主动寻找“三乐”,就是:
一是从知识拓展中找快乐。起草公文的任务逼着你去读书,去找资料;逼着你下基层接触实际,接触群众;逼着你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既是付出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既是痛苦的过程,也是快乐的过程;特别是读书之乐,不受外部的任何限制,更是可以随时相伴,成为自己最好的快乐的朋友。我一辈子没有什么嗜好,唯有读书例外。从识字开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几乎天天都要读书。现在虽已退休,读书仍是我头等大事。
二是从工作成绩中找快乐。公文写作是为领导提供服务的。这项工作的成果将直接进入领导的决策指挥层次。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白费,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积极作用,对于参与者来说无疑也是一件最快乐的事;而且这种快乐感是其他人无法体验的。
三是从横向比较中找快乐。俗话说,“条条蛇都咬人”。意思是说任何单位、任何岗位的工作都有自己的麻烦和难处,只要你身临其境,你就会对此有切身感受。公文写作虽然难处不少,但与其他岗位的工作相比,也有自己的好处。多想好处,少想难处,快乐感就会油然而生。比如,机关其他一些岗位的工作虽然没有这么压头,但离领导比较远,要让领导了解可能比自己难一点;有的岗位的收入可能比自己丰厚一点,但精神生活则可能比自己空虚一点,等等。这样一想,你就可能感到无比快乐。有位外国哲人说得好:“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劳动,劳动就是天堂;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劳动,劳动就是地狱。”其他劳动是这样,公文写作同样如此。有了“三观”,加上“三乐”,长期坚持,你就会气定神闲,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自得其乐。
最后,我要送给那些以公文写作为职业、长期伏案工作的朋友们一幅对联互勉: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贪闲乐,闲人就是废人。作者:张端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