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喜 发表于 2013-8-16 01:26:17

关于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公文写作的体会。

   我66年高中毕业,由于文化大革命,没有读大学,种了2年田,68年底参加工作,到2007年退休,40年时间,有32年从事公文写作,另有8年是,读电大2年,当市委副秘书长3年,退线3年。

   在公文写作的32年中,68年到71年在乡、区、县写典型材料,72年到80年在岳阳县委办写综合材料(包括抓情况)、81年到83年在岳阳地委办写调查材料,84年到85年在市电大读书,86年到89年在合并后的岳阳市委办办刊物《岳阳工作》,91年到2001年在市委办为领导同志写报告,担任过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党代会报告的起草组长。可以说我的工作人生主要是在撰写公文中度过的。照理说,今天要我谈谈公文写作应是驾轻就熟,娓娓道来,出口成章,但实际上,我却做不到这一点。其原因,一是我这个人历来是就工作做工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像一本分农民,种了一辈子田,田也种得不错,但就是讲不出道道。二是大家知道,酒越陈越香,不断升值,其他食品则是保质期一过,就是废物,成了垃圾。我们这些公文写手也是一样。过去还比较适应,今天却没有多少用处了。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环境、观念、要求甚至语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了,加上年纪一把,记忆力不好,丢三拉四,讲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大家会觉得不对劲,甚至好笑;三是要从总体上讲公文写作,口子太大。因为机关公文按有关规定分为十四种,加上领导讲话、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典型材料及计划、安排、意见等,超过了20种,其中每一种的写作方法都可能讲半天,笼统讲公文写作不可能讲得很细。所以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体会只能大多是粗略的、带有鼓动性的,具体的、写作技巧方面的比较少。加上我的一口岳阳土话,内容不吸引人,语言又不动听,所以允许大家思想开小差,看别的东西,打瞌睡,只要不打呼噜和大声讲话就行了。

    下面,我想围绕“兴趣爱好、勤奋作风、执着精神”十二个字讲三层意思:

   一、培养兴趣爱好,从实践中悟透公文写作的意义,安心和热爱公文写作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工作,热爱、兴趣都是第一位的。很多有成就的人、特别是自然科学家,从事的都是在旁人看来枯躁无味的工作,而他们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无怨无悔,凭的就是热爱和兴趣。居里夫人为了提炼放射性元素,忍受的煎熬难以想象。我国研究试验原子弹的科技人员,在孤壁大漠一干几十年,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凭的也就是爱国爱民的一腔热血和对科学事业的无比虔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研究杂交水稻,八十岁了仍操劳不息,精神更是感人……工作是这样,生活中的爱好也是这样。有的人喜欢钓鱼,不怕骄阳酷暑;有的人喜欢打球,成天不离球场,有的人喜欢打牌、下棋,白天黑夜连轴转,一点不知疲倦……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有了浓厚的兴趣,你就会不畏艰难,加班也好,返工也好,连轴转也好,都不在话下,不辞辛苦。前几年,有位市长在全市一个大会上,表扬了市政府经研室的负责人,说他写材料成瘾,有报告写他就兴奋,一肚子劲,相反,没有东西写,他就不舒服。为什么兴趣对人的行动影响这样大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兴趣能把人的内心认知和欲求与外界的需求和条件结合起来了,这样就找了一个兴奋的爆发点,从而调动了人的内部潜能,使之成为一种一往无前的动力。为了爱好,为了兴趣,什么困难、什么压力、什么挫折都不在话下,从而出了很多爱好迷,包括公文写作迷。我们今天要培养一大批公文写作的突出人才,也必须从培养公文写作的兴趣入手。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公文写作的兴趣呢?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主要是社会的需求和领导的激励。我年轻的时候,整个社会文化程度都很低,能写点东西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人们对能说会写的人,特别是笔杆子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赞叹!我读高小时,有篇作文写得比较好,兼班主任的校长就把它在班上作范文宣读;读初中时,我的作文被评为优秀作文,贴在墙报栏里,供同学阅览,一些同学因此称我为作家……这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感。高中毕业后,虽然没有机会读大学,但我所在的农村写点宣传资料、典型材料离不开我。记得69年,我为一位18岁的女青年写了一个妇女学犁耙的演讲稿,71年为一位9岁的小学生写了一篇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演讲稿,都受到了当地领导的表扬和干部群众的欢迎,后来这两位演讲者都先后被保送读了大学,跳出了农门,一位成了县妇联主席,一位当了省政协副主席……参加工作后,我起草的很多领导讲话也受到了领导的肯定、社会的好评,很多文字变成了铅字上报、下发,收到了好的社会效益;还有一些以领导名义,或以我自己署名的文章在中央权威报刊上发表,都给了我极大的激励,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公文写作,终生不变,无怨无悔。

   今天,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人变得困惑浮躁。党政机关不是真空,同样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官本位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同样存在。不少同志不愿意从事公文写作,甚至感到厌烦,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使机关里的同志们,特别是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志对公文写作产生和强化兴趣,我想是不是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深刻认识公文在机关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大家从事这项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夺取政权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巩固政权同样靠这两杆子。他赞扬丁玲的文章写得好:“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拿破仑也说过,“新闻记者一枝笔,抵得上十万毛瑟兵”。可见笔杆子的力量有多大。领导机关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核心和司令部,它的功能的强弱,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和部门工作的好坏,发展的快慢。领导机关发挥作用的途径无非是三条,一是开会,二是发文,三是检查。而这三条中,至少有两条离不开公文。公文的功能概而言之就是“以文谋事,以文载道,以文辅政”。具体来说,反映在六个方面,一是动员作用,主要是领导报告;二是宣导作用,主要是通告、告示;三是沟通作用,主要是汇报材料;四是指导作用,主要是政策文件;五是探讨作用,主要是调研报告;六是鼓舞作用,主要是典型材料。总之,公文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和机关,效率高不高,形象好不好,领导力大不大,在很大程度上都从公文的水平上反映出来。因此,有人把公文当成了机关的门面、领导的招牌、水平的标志,把搞文字工作的干部看成机关这座建筑大厦里的“钢筋”。一篇高水平的领导讲话,一个高质量的机关文件,往往能极大地推动一个地方的工作,提升一个地方领导成员和领导机关的形象。上级机关的情况我不了解,从我个人所亲身经历的情况来看,发现有四个县市领导的大会发言和工作报告反响特别巨大:第一个是毛致用同志1965年在全省县委书记会上介绍岳阳县委工作经验的发言,第二个是文启龙同志1980年在省委党校关于农村改革的发言,第三个是储波书记1987年在全市党政负责人大会上关于改革、发展、建设的报告,第四个是张昌平书记1999年在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关于“抢机遇、谋大事、长精神”的报告,都在当时的县市刮起了一股巨大的旋风,影响非常深远。毛致用、文启龙因这两次发言在全省一举成名,储波、张昌平也因这两个报告在全市的威信大增。而这四个报告发言的起草,虽然主要是领导的意图、思想,但也渗入了参与起草者的大量心血。领导同志和公文起草的同志一道,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从立意到标题,从内容到提法,从框架到语言,都是经过大家反反复复斟酌、一遍又一遍修改后定下来的。在我后来起草公文的几十年中,遇到的好公文还有很多。比如80年代初地委政研室起草的一系列农村改革调查材料,80年代末市委政研室组织撰写的几篇重要调查报告,90年代初市委政研室起草的几个重要文件,都对推动当时全市工作产生了很大作用,是市委办、政研室公文起草史上的得意之作。正是因为公文在机关工作运行中特定的巨大作用,所以各级机关的领导对公文写作都十分重视,对机关笔杆子往往也高看一眼,厚爱一酬。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在不少重要公文起草中,许多领导同志除了亲自构思授意、审查修改之外,还以平等的身份,与公文写作者一起,从头至尾参与公文的撰写工作。有时甚至一连好多天,工作在一起,吃、喝在一起。象文启龙、詹顺初、张昌平同志,他们在参与起草大型会议报告时一字一句都不放过,这种严谨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好公文对实际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党政领导对公文写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负责精神、领导同志和社会上的赞誉和鼓励,对当时的公文写作者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使大家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从而产生一种很强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更加热爱和安心公文写作。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机关公文写作的生态环境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公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领导同志渴望和看重写作人才的心情没有变,青年朋友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二是要看到公文写作对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家在撰写公文中加速成才的紧迫感。机关工作主要是政务服务和事务服务,机关干部的成长途径也主要是做好本职工作。然而客观地说,机关干部成长进步的一条主要的、有效的途径,应该还是从事公文写作。别的部门单位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具体到市委办、政研室,成长进步最快的还是那些公文写得比较好的笔杆子。我担任市委政研室主任和分管文字工作的副秘书长时,曾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求政研室和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要多出两个成果,一个是多写好文章,出文字成果,一个是多磨炼自己,出人才成果。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两个目标应该都基本实现了。当时,政研室的文字服务领导比较满意,社会评价较高,在全省同行中也处于前列,不少文章还被《求是》等权威杂志刊载。同时,政研室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基本上也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先后走上了副处以上的领导岗位。以前曾担任过市委政研室领导、后来走上了市级领导岗位的高碧云、欧阳辉、高克勤、李劲夫、童康宁不说,后来的施亚雄同志被调到了省委办公厅,现已担任了副主任;最近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李先吉,又被调到了省委政研室。市委政研室的情况是这样,中央、省里和县里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中央政研室的领导进了中央书记处,省委政研室的几任主任也先后担任了地市委书记和省级领导。县里政研室的同志大多也得到了重用,要么上调了,要么担任了科局级或县级领导。原岳阳县委政研室主任张文雄,现在是衡阳市委书记。原市纪委研究室主任肖自力,现在是市职院的党委书记。因此应该说,从事公文起草对机关干部的成长进步作用是明显的。因为文字表达能力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核心能力,也是干部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一个机关干部如果没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是写不出好公文的。因此,一个聪明的、有大智慧的、真正愿意进步的机关干部,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仕途上干一番事业,就应该高度重视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把“会写”作为从事机关工作的第一要务,下苦功钻研公文的写作之道,在“以文立身,以文立业”方面有所作为。一个不能起草公文的机关干部,在某种程度上说,在机关里是很难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一个没有公文写作基本本领的机关干部,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机关干部。最近有一本写机关的书列出专门章节,充分阐述了机关干部应该会写的必要性,提出“手中有妙笔,腐朽化神奇”;“手中有妙笔,方能显才智”;“手中有妙笔,领导尊重你”。这是很中肯的。当然,会写公文的不一定都会有大进步,但不会写公文的则一定难有大进步。明白了这一点,对起草公文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接受起草公文的任务时也就不会那么害怕、那么畏难了。

   二、养成勤奋作风,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公文写作的规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业精于勤荒于嬉”、“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炼不成才”、“天道酬勤”等格言俗语,都是古人对人们勤奋努力的褒扬和赞誉。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所谓天赋、所谓文字工夫的基础,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吃得亏,舍得炼,多学多看多写。因为天赋,谁也不比谁蠢多少,文字功夫基础,你有大学、研究生学历,也就不会是一张白纸。“勤奋出天才”。一个渴望在公文写作中有所作为的机关干部,必须抛弃懒人哲学和投机心理,在实践中多写多练,舍得下功夫,舍得付出,才有希望真正把握公文写作的规律和方法,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1、要进一步弄清好公文的基本标准。作为机关公文的写手,人人都希望能写得一手好公文。但到底什么是好公文,有些同志至今可能还不甚了了。我个人认为,一篇好的公文,除了要具备主题鲜明、选材真实、结构合理、文风质朴、文种正确等五个条件之外,还必须做到“四有”、“八戒”:
所谓“四有”就是:

   一要有思想作灵魂。不论哪种公文,都是必须表达思想的。没有思想的文字材料,恰如一具直挺挺的僵尸。所谓思想,是指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如《岳阳楼记》这篇千古不朽的名著,其思想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正是有了这种思想境界,这篇文章才得以千古流传。因此,文章赖“思想”而永生,无“灵魂”而猝死。提炼思想的技巧是,要把上边的东西实际化,不当“传声筒”;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不就事论事;把传统的东西时代化,不食古不化。

   二要有事实作筋骨。任何一篇好的材料,都不能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要充满事实的力量。事实哪里来?一是自己调查;二是运用数据;三是借用资料;四是列举典型。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联合国决定降半旗志哀。而为一个国家政府首脑降半旗,在联合国还是第一次,当时有些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异议。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台阶上作了“一分钟的演讲”: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一样,终生只有一个妻子,而且始终相亲相爱?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那样,无比热爱他的亿万人民,自己却没有一个子女?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那样,虽然他的国家家大业大,而自己却在外国没有1分钱存款?如果有这人,逝世后联合国为他降半旗。听了之后所有的代表都被折服了,这就是事实的力量。

   三要有细节作血肉。机关文字材料切忌空泛论述,呆板抽象,大话套话,要有血有肉,详略得当。办法是在抽象的论述中加点不抽象的东西;把工作中的原则要求讲得细微具体;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理性的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大部头的理论著作吧,可马克思在描写劳动力买卖时这样写道:“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所有者成了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买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这样的写法是何等传神形象,具有何等强烈的感染力。

      四要有感情作容颜。“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事感人”,这样的文章才会“和颜悦色”,备受青睐。越是好公文,越不打官腔。做到这一点,主要是要摆正位置,不居高临下;要辩证思维,不走极端;要语言活泼,不板着面孔。

   所谓“八戒”是:

      一戒结构紊乱,层次不清。一篇文章就象一栋房子,结构布局要合理,才能住得舒服。有的文字材料既不讲究结构的形式,大小框架紊乱,观点重复交叉,段落分布不均,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这就不能算一篇好材料。

      二戒贪大求全,特点不明。“动人****不需多”,大凡好的材料,都是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引人入胜,因此一定要把最有特色的东西突出来,把最有价值的经验推出去,把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口子太大,内容太多,面面俱到,让人不得要领。这样的东西就会使领导不认可,群众不愿看,单位不推荐,上级不转发,成为无用之物。

      三戒老生常谈,观点不新。主要表现为写作手法老,抓的问题老,文章语言老,从内容到形式看不到一点新东西,让人看不下去,这也是文风不正的产物。

      四戒宽泛议论,内容不实。有的文字材料有观点无背景,有抽象无形象,有问题无对策,也是无法吸引人的。
五戒以长为荣,文章不精。不少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叫人看着头痛。改变写长文章,就要做到少一些大题粗作,多一些小题细作;少一些空话连篇,多一些言之有物;少一些一挥而就,多一些反复修改。我在县里工作的时候,发现有这样一个区委秘书,一天晚上可以写一万字的文章,这样神速写出来的东西,其价值可想而知。


   六戒润色不够,语言不美。公文语言应该朴实无华,准确规范,简洁明快,琅琅上口,而实际情况与此差距很大。“言之无文,引而不远。”要使语言美起来,需要好好润色。主要是表述要准确、内涵要丰富、用词要规范。当然规范语言与文章文采并不矛盾。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所写的,“把那些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丢到垃圾桶里去”、“语言无味,象个瘪三”等,就既规范,又有文采。

   七戒心浮气躁,推敲不够。文章不怕反复磨,推敲修改需要贯穿在公文起草的整个过程中,包括起草前的改提纲,起草中的改正文,起草后的炼词句,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反复推敲,意义重大。如曾国藩是清末湘军将领,开始在九江、洞庭湖等地屡打败仗。他的“师爷”起草报告朝廷的公文中,有“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提法,曾看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样呈报,只能反映他无能、失职,那就不仅是受处分的问题,还有可能杀头。但曾不愧是行文高手,他沉吟了一下,轻轻把笔一挥,将这两个词的位置调换了一下,成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表现的是一种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的精神。果然朝廷看后,不仅没有责怪处分,反而大加奖赏。这是公文修改“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案例,应给人以深刻启示。所以,我起草公文十分注意修改,自己反复看,请别人帮助看,放一阵后再看,不断发现毛病,一遍又一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八戒粗心马虎,核对不细。有的公文发出后错误百出,不仅影响了材料的质量和机关的形象,还对工作造成了不良后果,值得高度重视。去年市党史办的《回首当年》一书,用了我一篇文章,四个段落标题印错了三个,其他遗漏也不少,使一篇完整的东西变得支离破碎,重印又不可能,只好留下遗憾。

   2、要逐步摸索写作好公文的方法。自古以来“文无定法”,每个公文写作者的个人性格特点不同、文字功夫素养不同,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有不同,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个别同样寓于一般。写好公文的一般方法还是有的。根据我的体会,大体要从四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把握“三情”。这是写出好公文的前提。把握“三情”的实质是认识和开掘有用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提高公文写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情”是:吃透上情。任何一篇公文都不是凭空写出的,必须有所依傍,这个依傍就是上级精神,主要是指中央、省里的路线方略、部署安排、政策措施。脱离了上级精神,任何公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解下情。就是要了解下属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民情民意,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肯定推广,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等等。洞悉“市情”。这个“市情”特指公文的受众。因为无论哪一种公文都有一定的服务对象,有的是为领导个人服务的,有的是下发执行的,由领导个人和下级部门、下属单位和干部群众所组成的群体就是我们公文起草的市场,对此必须区分情况,加以洞察。特别是为党政领导服务的讲话文稿,必须特别重视把握领导的个性要求。不然的话,你自认为再好的文章领导不用也是废纸一堆。我先后为县、地、市9位主要领导写过讲话稿,发现虽是同一职位上的领导,但对同一类型的讲话稿要求并不一致:有的要求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大、气魄大;有的要求逻辑严密,要求具体,具有较强操作性;有的只需要你为他罗列材料,他自己散装;还有的则要求把讲话稿写成语言简洁、用词优美的精美文章……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个性量身打造,而不能自作聪明,费力不讨好。

   如何有效地把握“三情”?我的基本方法是“五学”即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向内行学。通过学习,丰富头脑,积累资料,适应变化,搞好服务。

      其次,要夯实四个步骤:第一步,把前期工作做扎实。主要是:搞清公文用途,“辨好向”;搞清公文种类,“找好脉”;搞清公文依据,“定好神”;搞清公文环境,“备好料”。如果说,前面的把握“三情”是解决公文的宏观条件的话,那么,这个第一步就是解决公文的微观条件。相对而言,公文起草的微观条件比宏观条件显得更重要、更直接。有了微观条件垫底,公文的起草基础就更扎实了。第二步,把框架定妥当。主要是“五定”,即定主题,这是公文的“统帅”;定段落,这是公文的“架构”;定标题,这是公文的“网络”;定材料,这是公文的“砖瓦”;定篇幅,这是公文的“规模”。“五定”也是公文的“导游图”,有了这个“导游图”,只要一步一步走到位就行了。第三步,把腹稿打过细。打腹稿是组织思维语言,动笔的过程则是把思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的过程。思维语言组织得好,起草公文就势如破竹,又快又好;思维语言组织不好,起草公文就阻力重重,甚至走回头路。凡是有经验的公文起草者,一般都十分重视思维语言的组织。在思维语言没有拉通的时候,决不匆忙动笔。第四步,把初稿拉顺畅。这是正稿的原始基础,对公文的最后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原始基础好,公文的成功率就高;原始基础不好,公文的成功率就低。正是因为这样,公文起草者应十分重视初稿的形成,注意高度集中精力,集中安排时间,排除多种干扰,尽量一气呵成。

      再次,要巧用“三法”。即智慧碰撞法。个人见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即使再高明的公文作者,也需要听取他人意见,特别是向知情人和同行请教。如果是一个起草团队,更需要团队的每一个人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多抒己见,然后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我们过来每起草一个大报告,拟定一个大材料,都要把智慧碰撞法用够用好。成果借用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人家的经验对于自己都是有价值的。要通过同行之间相互访问、相互交换资料等多种方式,认真参阅有关地区、有关单位的有益经验,作为自己起草公文的借鉴。比如市党代会报告,我们每次都要收集至少10多个同等城市的资料,作为蓝本,相互比较,各取所长,这样可以激发灵感,少走弯路。冥思苦索法。智慧碰撞也好,借鉴成果也好,最后都要回归到公文起草者的自我整理加工。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静下心来,反反复复把公文的每个细节思考清楚。不少成功的公文作者,都是接到起草任务后,先把前面的多项准备做扎实,然后进入个人的深思加工:有的关门不出,独自思考,任何人不得打扰;有的则蒙头“大睡”,在被子中反复考量。冥思苦索,是公文写作的孕育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对于起草者来说,可能更辛苦,更艰难。

   第四,要增强“三力”。即积累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要做积累知识的有心人,平时多学习多种知识,多关注多种动向,多分析多种问题,让自己的知识有广度,思考有深度,激情有热度,以深厚的知识储备,为起草公文广积薄发。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全面看问题,辩证看问题,科学看问题,把现象与本质相结合,把局部与全局相结合,把本地与外地相结合,把昨天与今天相结合,从中找规律,找办法,以提高公文的权威性、科学性、操作性。要会用文字表达成熟的思想,把握文种好,提炼主题新,描篇布局准,组织文字快,不断提高公文起草的速度和质量。

   三、弘扬执着精神,在实践中品尝公文写作的乐趣,用时间打造自己的名笔人生

      执着就是坚持。执着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对个性的张扬,对人生的自信。聚沙成塔,滴水石穿。“十年磨一剑”。人在世界上要干成一件事业,要成就一项工作,必须具备十分执着的精神。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看似聪明,其实愚蠢。

      公文写作由于是幕后工作,文章写得再好,著不上自己的大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年可以,两年可以,时间太久,则心有不甘;由于“苦”字突出,辛苦、清苦、痛苦,许多人望而生畏。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初步尝试的多,自始至终坚持的少;把它作为敲门砖的多,把它作为终生职业的少;任务当前,绕道而行的多,迎难而上的少。因此,在公文写作的问题上,要做到十分执着,长期坚持是很难的。有一些同志,虽有公文写作基础,但浅偿辄止,没干二年就想改行,生怕把自己陷进去;有些没有写作基础的,在一旁看到写作者的艰辛,暗自庆幸没有涉足其中。所以公文写作者曾被人称为机关的“苦力”,公文写作成为一项“一般人干不好,干得好的人不愿干”的工作。以前,机关里什么人都好找,就是笔杆子难找;什么人都不缺,就是缺起草公文的笔杆子,现在的情况如何,我没有了解,最近,听说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也在从下面调能写公文的人,说明这个老问题可能仍然存在着。


   那么,怎样才能把更多的同志造就成为公文写作的名笔,以适应机关工作的需要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崇尚执着的精神,坚持长期努力。为此:

   第一,要切实树立“三观”: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前,整个社会以“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无私奉献”为荣。那时候,起草公文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誉,再苦再累也心甘。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人不再追求崇高和奉献,而个人的名利则已成为人们工作的主要动力。因此,许多人再也瞧不起和不愿干这项又苦又累、默默无闻的工作。有的人愿意干几年,也是为了把它作为向上爬的敲门砖。但我认为,人生价值决不能仅仅用名利来衡量。有一位哲人说得好,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只能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同时,通过公文起草,可以把自己长期学习积累的知识凝聚到公文之中,变为领导讲话稿和其他公文稿的一部分,推动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完全有意义的、值得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起草公文时就再也不会患得患失。

   二是树立辩证的得失观。得有大得、小得,眼前的得、长远的得,失也是这样。得与失的关系,从来是祸福相依、得失相伴,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上从来没什么纯粹的福,也没有什么纯粹的祸;没有什么纯粹的得,也没有什么纯粹的失。起草公文也是这样。一方面,起草公文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有的人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人写瘦了,背写驼了,头发写白了,而个人一没有高升,二没有发财,这确实是失;但是,起草公文迫使你学习,迫使你思考,迫使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创造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这却是一种得。不少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开始时,政治上还比较幼稚,思想上还比较简单,笔杆子还比较稚嫩,经过几年的磨炼,成为比较成熟的业务骨干,有的甚至因此而走上领导岗位,这难道不是一种得吗?而有一些所谓的聪明人见异思迁,在不同行业岗位上跳来跳去,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笑到最后者,才是笑得最好者。”只要安心、只要付出,公文写作者最终也能得到应的政治、经济待遇,比起那些见异思迁者、拈轻怕重者,可能是“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

**** Hidden Message *****

      三是从横向比较中找快乐。俗话说,“条条蛇都咬人”。意思是说任何单位、任何岗位的工作都有自己的麻烦和难处,只要你身临其境,你就会对此有切身感受。公文写作虽然难处不少,但与其他岗位的工作相比,也有自己的好处。多想好处,少想难处,快乐感就会油然而生。比如,机关其他一些岗位的工作虽然没有这么压头,但离领导比较远,要让领导了解可能比自己难一点;有的岗位的收入可能比自己丰厚一点,但精神生活则可能比自己空虚一点,等等。这样一想,你就可能感到无比快乐。有位外国哲人说得好:“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劳动,劳动就是天堂;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劳动,劳动就是地狱。”其他劳动是这样,公文写作同样如此。有了“三观”,加上“三乐”,长期坚持,你就会气定神闲,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自得其乐。
最后,我要送给那些以公文写作为职业、长期伏案工作的朋友们一幅对联互勉: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贪闲乐,闲人就是废人。

   衷心希望各位机关朋友都能热爱公文写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为机关的高速高效运转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特别希望我们文秘队伍中多出几个大笔杆、名笔杆、品牌笔杆,推动我们的公文写作不断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谢谢大家!主讲:张端喜于2010年10月29日

老猫 发表于 2013-8-25 19:52:28

数十年笔耕不缀,让前辈对公文写作有了独到深刻的认识,对我们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听从前辈们的教诲,潜心向学,苦中寻乐,“用时间打造自己的名笔人生”。

乘物游心 发表于 2013-8-25 20:39:00

数十年笔耕不缀,让前辈对公文写作有了独到深刻的认识,对我们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阁中帝子 发表于 2013-8-26 10:08:35

“四有”,“八戒”,“五定”,“三法”,“三力”,老前辈文字功底深厚,见解深刻,文字笔墨中包含着对文字的深情,对小辈们的期许,感谢前辈的无私分享

xiaodao1987 发表于 2013-8-26 14:32:46

给予我这样的新手莫大的鼓励。感谢

携笔从戎 发表于 2013-8-26 22:08:4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勤奋是最佳的途径,执着是最好的选择!成功的三要素吧!

余之舰 发表于 2013-9-4 13:58:56

希望我们文秘队伍中多出几个大笔杆、名笔杆、品牌笔杆,推动我们的公文写作不断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走进樱桃村 发表于 2014-1-12 21:40:04

前辈的好文章!很务实!

寒枫洒月 发表于 2015-1-13 11:23:11

,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上从来没什么纯粹的福,也没有什么纯粹的祸;没有什么纯粹的得,也没有什么纯粹的失。起草公文也是这样。一方面,起草公文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有的人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人写瘦了,背写驼了,头发写白了,而个人一没有高升,二没有发财,这确实是失;但是,起草公

深海 发表于 2015-1-13 13:00:07

文字工作看上去不显眼,但是要做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专研,才能取得实效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