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多点亲和力
首先,亲和力是联系群众的“助推器”。领导作风中最可贵的是平易近人,只有平易近人,才谈得上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反,居高临下,不近人情,即使身到基层,也可能脱离群众。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亲和力的作用显而易见。其次,亲和力是班子团结的“润滑油”。团结是一个班子的生命,也是重要的成功之道。团结的基础是共识,共识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关键在于亲和力。从领导班子团结状况分析,班子成员大都顾大局、讲原则,重事业、淡名利,有修养、懂宽容,在一起共事都比较珍惜缘分,能坦诚相见、互相补台。一些班子不团结,大都是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人性格造成的。相互间闹不团结,起因往往是一句话或一件小事。有亲和力的领导,在遇到小摩擦、小误会时,会主动沟通、开个玩笑、讲个笑话,凭个人的魅力和亲和力就能化解矛盾。若领导缺乏亲和力,不懂得平等相见,不能真情沟通,甚至居高临下、以势压人,不仅消除不了隔阂,反倒会留下更多不团结的隐患。
再次,亲和力是和谐生活的“催化剂”。人是感情动物,彼此靠感情维系。有了感情,一句话能顶十句用;缺乏感情,十句话也赶不上一个眼神。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对别人缺乏感情,人为距离能产生权威,拉冷脸能换来威严,摆架子能引起重视,甚至视下属为“下人”,态度冷漠,喜怒无常,时不时大动肝火,动不动就批评呵斥,让部下或身边的人担惊受怕、战战兢兢,大有“伴君如伴虎”之感。更有人把这种官气、官腔、官架子带到日常生活交往中,对父母、对妻子、对子女、对朋友也是吹胡子瞪眼,搞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事实证明,其居高临下之态、恃权傲物之行、不近人情之举,只能造成感情隔阂,使同事间、朋友间、亲人间关系紧张。对这种人,大家往往是敬而远之、畏而避之、恶而恨之,即使他们的官越当越大,亲情也会越来越少,友情也会越来越淡,爱情也会越来越糟,他们的整个生活会变得枯燥乏味、黯淡无光,最终可能沦落为孤家寡人。
亲和力如此重要,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呢?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任彦申曾有这样的概括:“就是要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有立党为公的态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特征,更是亲和力的基础。脱离这一根本,所谓的亲和力都是自私的、虚假的、变味的。成克杰在广西主政时,在高级干部大会上曾声情并茂地倾诉衷肠:一想到全区还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没有脱贫致富,我就寝食不安。无独有偶,胡长清在任副省长期间也曾慷慨激昂:谁跟老百姓过不去,我就跟谁过不去。这听起来是何等“亲民”、“爱民”,而如今来看,这些人只会拿亲和力作秀,用亲和力煽情,靠亲和力谋取私利,他们虚情假意的表演只能遭人唾弃。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必须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前提,否则就谈不上亲和力。
二要有宽厚包容的胸怀。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有时领导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句夸奖,都能给人鼓舞、让人兴奋。领导具有亲和力,必须有宽阔的胸怀,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包容人。一是充分信任人。对别人要高看一眼,对自己要低看三分,相信别人的能力,相信部下的水平,敢于放手放权。二是学会欣赏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乐于欣赏他人的长处,自觉摒弃那种“看人先看短”的逻辑思维,把精力用在发掘别人的优点及长处上,少盯别人的短处和伤疤。三是懂得尊重人。要孝敬父母,善待家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体谅部下的难处,对周围人多一点亲切平和,多一点人情味。
三要有公正民主的作风。亲和力来自于公信力,公信力取决于公正公平,而公正公平必须依靠民主来实现。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任总统期间,开内阁会时像朋友聚会一详,唯一的规则就是开放坦诚地讨论,公平行事、相互尊重。作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为了密切师生关系,他匠心独具地设计出具有亲和力的“大学村”的建筑格局。在“大学村”,教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邻居,相互间像朋友、家人乃至父子一样,使校长、教授的外在权威无形中内化为一种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这种亲和力不仅提高了美国的教育水平,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着后代的政治家们将亲和力作为政治生活的根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愿我们的领导干部能从中得到启迪。
四要有平易近人的形象。日常生活中,亲和力有诸多表现,如微笑、握手、拥抱、嘘寒问暖、端茶递烟、待人热情、和蔼可亲等、把这些表现拼接起来就很容易勾勒出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领导干部培养亲和力,切莫忽视这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要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是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对上对下一视同仁,对官对民笑口常开;二是要坦试宽厚,诚恳待人“襟怀坦坦荡荡,讲话实实在在”,善解人意,多与别人换位思考三是要讲究方法,以理待人。坚持原则不简单生硬,以理服人不强加于人,遵守规矩不墨守成规,晓之以理亦动之以情。(来源:《领导科学》,2013年1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