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7-29 00:46:01

以“五靠”加强队伍建设

   习主席指出,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联系部队建设实际,要依据习主席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去统一思想,努力形成抓人才就是抓大事、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抓人才就是谋发展的思想共识。具体工作中,突出的是要坚持好“五靠”。
    靠远景目标引领人才。历经百余年的现代化征程,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多项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将努力在未来十年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揆诸世界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之路,那些在各个领域奔涌而出的杰出人才,几乎就是国家现代化的符号和标志;回顾我国现代化求索的百年历程,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勇立潮头为国尽瘁的耀眼姓名;放眼当今世界之竞争格局,人才资源的优劣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110多年前,在古老中国向现代化转身的起步阶段,梁启超先生作《少年中国说》,以激荡的热情吁盼中国少年的崛起,其实就是强调人才资源的强盛对于国家强盛远景的决定性意义。因此,认识到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发挥人才对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作用,首先必须看清人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方能为人才的奔涌而出提供自由的环境,使得人才在诸领域发挥应有的才干。
    具体到军队建设上,要始终把党中央和军委总部关于人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指示要求作为根本遵循,结合部队人才建设现状,着力从思想认识、数量结构、层次水平、制度机制等方面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要按照部队“平时能够胜任本职、战时能够发挥作用”的建设目标,周密研究制定规划措施,细化硬化标准要求、相关责任,明确人才培养的时间表、路线图;要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定期分析评估,严格讲评奖惩,切实通过科学规划、刚性要求、严厉措施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功夫,掀起大抓人才的热潮。
    靠信息主导聚焦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所谓“无人化战争”,其实质是那些无人作战平台背后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智力、智谋、智慧和信息能力的博弈与较量。当前,新型军事人才就是能适应并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人才。
    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军队人员的数量、勇猛和顽强等因素;机械化时代,决定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军队人员的智谋、技能和心理等因素;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胜负则主要取决于军队人员的科技素养、信息能力。因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中更具有战略性、牵引性和决定性作用。未来信息化作战,是依托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武器装备的人的素质的较量。因此,只有在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把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的新型军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具体到军队建设上,要始终瞄着“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聚才育才,坚持把是否具有信息素养、技能和业绩,作为衡量官兵成长成才的基本标准;要组织部队广泛开展“学习信息化知识,提升信息化素养”活动,采取专家辅导、集中研讨、观摩见学等形式,搞好各级各类人员的集训轮训,发挥好高学历干部、大学生士兵的“酵母”作用;要依托信息化指挥平台,加强信息化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官兵信息技能和实际本领。
    靠大项任务锤炼人才。纵观世界军事发展的历史,每一种战争形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反映。与机械化战争基于武器平台火力、防护力和机动力的对抗迥然不同,信息化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对抗。从最近几场局部战争看,美军与交战对手的武器平台性能相差并不悬殊,但由于其在强大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形成了体系作战能力,战争无一例外出现了一边倒的格局。
    信息化的本质是人的信息化,基本途径是以智化人、以训砺才。要通过军地院校培养、从大学生士兵中遴选、依托新装备训练催生、大项任务锤炼和考核评估激励,多策并举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培养,打造宏大的信息化人才方阵,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不竭智力支持和强劲发展动力。
    坚持把完成重大任务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平台,要紧紧抓住边境管控封控、双边会谈会晤、涉外事件处理等重要时机,全面锻炼提高官兵协商协作水平和军警民联合指挥素养;要结合参加抢险救灾、应急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不断强化干部骨干运筹谋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综合素养;要充分利用参加实兵演习、比武竞赛等大项活动平台,组织官兵练思想、练作风、练协同、练战法,努力培养出一批指技兼优、素质全面的尖子人才。
    靠科学管理盘活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二十四字方针,这是人才发展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科学运用和具体体现。坚持以用为本,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做到以“适用”为目标培养人才,以“使用”为核心选拔人才,以“够用”为要求配置人才,以“作用”大小为标准评价管理人才,从而盘活用好各类人才,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调控,优化配置,切实把现有人才用准、用活、用好。要按岗位需求使用人才,在干部调整、毕业学员定岗、技术学兵分配等关键时期,按照岗位要求、所学专业、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四结合”的原则,努力把现有人才分好分到位,特别是在部队急需急用岗位人才分配上,必须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防止人才无谓的“流失”和“浪费”。要按梯次结构搭配人才,贯彻“老中青结合”和素质、资历、地域、气质、学历“五个搭配”的原则要求,配齐配强各级班子和各类干部,努力做到现有人才梯次衔接、优势互补、整体提高。要按任务需要整合人才,根据任务性质和实际需要去抽组人员、整合力量,广泛开展“以上率下、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活动,切实做到每执行一次重大任务,就培养和锻炼一批人才。
    靠良好环境催生人才。毛泽东指出,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强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就人才工作而言,只有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才能催生人才大批成长。
    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用良好的待遇吸引人才,创造有利于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东周列国志》载:“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是人才不论出身,不唯资历,不搞论资排辈,要敢于大胆提拔素质全面,有拼劲、闯劲和干劲的年轻才俊。要注重宣扬有建树的,重奖有贡献的,提升有能力的,切实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切实为基层干部骨干开展工作、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想基层之所想、帮官兵之所需,下力解决随军住房、子女入学、家庭涉法、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激发官兵奋发进取、成长成才的内动力、正能量。
    (作者系内蒙古包头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韩秋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五靠”加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