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7-21 23:30:37

用更好的政策留住优秀科技人才

    近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三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科研单位、企业、有关部门和地方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目前我们国家流失顶尖人才已经居于世界首位,科技人才工作更凸显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呼吁,科学研究环境要健康,因为高水平研究的产生,需要很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的支持,现在,科技界拜金主义蔓延比较严重,过多看重物质,过多用不合理量化指标衡量人才,不利于发展人才;另外,对于科技人才的理解还有片面化的倾向,要避免一谈技术创新,就认为是引进技术人才,技术要实现价值,光靠技术创新不够,不重视管理,不重视管理和技术的关系,不重视商业模式中的技术含量,将来的问题会更严重。
    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认为,人才政策对科学氛围的营造作用重大,要营造崇尚,热爱、献身科学的学术氛围,引导“80后”“90后”“00后”的价值观。现在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需要青年人能吃苦,敢于啃硬骨头,需要有好的政策支持,好的氛围影响。国家必须下决心,坚决实施好人才规划,要把相应的人才政策落实好,落到实处。把年轻人,尤其是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从精神、物质上给予支持,留在最难、最需要的岗位上。因此他建议:第一,要处理好短期引进和长期人才政策规划的关系,国家长期的人才需求不能完全依赖引进,得有一套完整、有效、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第二,人才政策在有些方面要有倾斜,重点人才、奇缺专业、危险行业、边远地区,针对不同情况,要有不同倾斜,如果标准一样,像西部地区,很少能吸引到人才;第三,在大城市,国家如果没有合理保障,很难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国家的人才计划,要统筹考虑,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王通讯认为,人才外流不等于人才流失,我们要特别注意人才制度建设,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把好的政策变成制度,长期发挥作用。针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创新人才的影响,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会有大变革,国际竞争轨道要改变,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引进人才,起码要比国内先进一代,甚至两代,引进的人才要真正处在世界前沿和高端;另外,在大数据条件下,我们的人才管理要升级,大数据是全面涵盖,预测精细,不抽样的,这有助于对人才的发现、资助和管理,有助于提高人才管理的准确性和预测性。
    有专家认为,我国人才布局不尽合理;人才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破除,不该存在的问题还是存在;人力资源开发投入还十分缺乏,没有满足人才培养的规律;科技人才的评价不同于项目评价,要改变重项目轻人才、重引进轻培养的现状。科技部人才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普也认为,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和激励政策。作者:泰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更好的政策留住优秀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