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7-15 07:26:00

经济升级须优化转型路径

    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下降,经济进入减速期。这一减速并非周期性波动的结果,而是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一种结构性变化。结构性减速对中国并非坏事,应顺应此变化,利用新的优势,优化转型路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虽然原有发展红利已减弱,但是经济的内在潜力仍然巨大,即便存在结构性减速因素,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速度,进而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结构性减速不仅没有带来经济的快速下滑,还造就了均衡的经济结构。它们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效率改进。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将处于规模收益递增向收益递减的转折阶段,必须从要素投入型规模扩张增长向集约创新型效率驱动增长转型。转型的核心是如何能够持续改进效率并形成更均衡的产业机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与转型路径调整势在必行。要确立“稳速增效”的战略目标,明晰“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
    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转型升级的机制调整。走效率改进引导结构调整之路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要从自发渐进改革走向自为主动改革,进一步利用制度红利,激发市场活力。从产业政策看,要放弃过去过度干预产业发展的做法,刺激或创造更多高级生产要素、改善需求质量、鼓励新商业出现和维持市场竞争。成熟经济体效率改进最大的依托是市场激励,要强化市场配置的主导作用。目前有部分重要价格还没有市场化,如资源、基础设施、准公共品(教育、医疗)等相对价格体系不合理,企业真实效率的高低无法显示。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更新创新理念,实现创新模式转型。一要特别注重创新的应用价值、市场需求,避免为创新而创新。我国的科技创新资源十分丰富,却没有带来与之相应的经济效益与创新效应。根据我们的调研,核心问题是思路与模式。从世界各大创新中心经验看,它们的创新都是瞄准市场最新需求、巨量需求的创新,是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真正成为了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的先导基地。硅谷的经验是,不能应用、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没有市场需求的技术就不被看好和重视。因此,创新的主要标准不是看其是否新颖,也不是高精尖,而主要看其是否有商业价值,是否能运用于经济和产业。造成中国创新软肋的一大症结就是缺乏以技术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为中心的思维和思路。基础性创新是必须的,主要应由国家研究机构完成,更多的创新应由企业来进行,企业一线的创新更应得到最大的鼓励与支持。我国的专利数、科技论文、研究项目数量不少,但不少是束之高阁。没有应用价值、没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只能是“屠龙术”。所以,要树立创新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理念,使更多的创新资源转向企业,推动从技术聚变到产业嬗变的深刻变革,实现创新模式的深度转型。二是要注重构建创新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都正经历着一场大调整,创新网络日益成为企业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乃至国家、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东亚尤其是日本的成功挑战,北意大利工业区的创新能力,以及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成功,都充分说明了网络的力量。事实上,随着竞争条件的变化,在全球市场上,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需要广泛的专业能力,甚至那些大型企业也无法单独行事。人们注意到,企业网络是成功创新的基础,创新的位置已经从企业转向网络。创新网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网络,指处于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之间的企业之间的联系,另一类是横向网络,指企业间、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之间的联系。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体系相似。创新网络的形成,需要近距离的行为主体在长期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易交流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但创新体系提了很多年了,还没有真正形成。创新网络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应该对其有意识、有目标地予以培育,并通过创新机制的实施,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以“经济圈战略”为基点,形成发展的强大城市群支撑。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市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国家或区域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地域单元,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经济格局。伦敦依托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伦敦都市圈,占60%的城市人口和 80%的经济产值,形成了英国产业密集的经济核心区;纽约都市圈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40个城市,形成密集的城市连绵带,城市化水平达到 90%以上,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 20%,集中了美国70%的工业;依托日本三湾一海地区的东京首都圈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际都市圈,集中了日本 80%的产业、60%的城市人口和 40%的高等教育人才。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中。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重点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进一步创新开放模式。随着产业重新布局、产业结构优化,要素资源的流动配置也将相应发生变化,其中,资本的流动变化最为显著。在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对外投资增加,跨国经营增多,利用国际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近年,开放型经济逐渐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因而,为获取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创新开放模式,推进外贸与省际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择优吸引国内外投资并逐步扩大对外投资。
    在注重效率的前提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需求升级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消费、投资、贸易和金融等都将围绕着与城市生产、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机会而展开,能否抓住这一机会将成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服务业规模的扩大是立基于生产率的实力。如果不加速改善服务业劳动效率,即盲目提高服务业比重,就会形成低效率的产业结构。中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英、法、美、意、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以,中国发展服务业,要特别注重效率改进,并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作者:郭万超 胡琳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升级须优化转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