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书想到写书者
在不读书就难以体面地生活于世的当今时代,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读书。书,确确实实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众多的读者视书为伴侣,拜书为挚友,常常是一书在手,爱不释卷,废寝忘食,达到了如醉如痴,专注忘我的境地。人们爱书何以至此?因为书,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读书可以增智慧,通古今。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学者伟人对书的赞誉之词可谓多矣。认为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情种”;称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人类进步的阶梯”;称赞书为“幼年人的导师,老年人的护士”;等等。由此可见,书,不可不读。读书、爱书,乃是人们求取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然,书,有优劣之别。人们读之有味,学而有益者,无疑是指那些好书。只有好书,才能使“逸者得勤,昏者得明,迷者得醒,丧魂者得救”。等而次之的书,也应当是“索居者之佳伴”。倘若什么也不是,列宁说,这种书只不过是用来垫脚的东西而已。热心的读者,乐意读的必是好书而不是劣书。
每当读到一本令人拍案叫绝的好书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对书的作者生发出一股敬慕之情。因为好书是作者奉献个读者的“精品”,它给人以知识、智慧和力量。
由此,联想到那些担负着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教材的编写者们。教材是学校教学的必备工具,是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教材质量的优劣对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四化建设人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使教材真正具备知识性、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启示性、使用性,那些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讲师们,积极投入教材的编写工作。他们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深入调查,潜心研究,一部教材里倾注着他们全部的心血乃至毕生的精力。笔者接触到的一位较熟悉的教授说过这样的话:“一堂课讲不好,最多影响一个班的学生;而一本教材编不好,则会影响千万个读者”。因而编写教材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编写中,从谋篇布局到材料选定,从观点确立到遣词造句,每一步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即使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肯轻易放过,总是再三斟酌。这种对读者认真负责的精神岂能不叫人敬佩?
但,也不可否认,有些教材质量确实不怎么高。有的靠“剪贴功”,东拼西凑而成,没有独特的新见解,缺乏让读者看第二遍的吸引力。有的甚至语句不通,错字连篇,错误百出,教学使用时不得不“经常不断地予以更正”。这种书,读者是不大欢迎的。写书者应慎之!
人们爱读者,更爱读好书。教材是育人之基础,对其质量的要求尤甚。但愿写书者,特别是教材的编写者,不要钻进“钱眼里”,为那点稿酬,或者为晋级技术职称而拼凑书稿;而应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科学理性的精神,向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佳品,向千千万万个学生奉献高质量的教科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