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12年统筹城乡发展思路
明年,我们将以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现代化、建设新**”为目标,围绕“调结构、惠民生、谋幸福”这一条主线,把握“特色、共享”两大原则,深入实施“沿江开发、跨区合作、三次产业”三大联动,强势推进经济转型、环境改善、文化提升、民生建设四项重点工作,努力争当三创之都排头兵,倾力打造大桥新城一流镇,奋力构建幸福**示范区。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按照“镇村统筹、优化布局、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的基本思路,围绕把**建设成为**西部、**北翼“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环境最美、人气最旺、幸福指数最高”的一流重点中心镇的目标,主动对接**市总体规划,强化**、**三镇片区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融入北翼新城。完善我镇控制性详规和镇村体系规划,积极策应区“江河水运港”、“高铁枢纽港”组团发展战略规划,着力把我镇打造成集汽运、水运、高速、铁路、轻轨五位一体的交通大港和工贸新城。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和镇村发展,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和服务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强化一、二、三次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带动作用。树立城乡一体、城乡并重的新理念,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刚性约束,又要灵活变通;既要经济发展,又要城乡协调。坚持把镇区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统筹起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和综合承载能力。
二、统筹城乡资源配置
协调利用好镇村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营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向工业园区集中、向服务业领域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合理地利用好人力资源,在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外地优秀人才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同时促进企业之间加快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要素资源的整合优化,实现共享共赢,从而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
三、统筹城乡产业结构
在发展方向上,要努力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向更多地依靠服务业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从外延扩张向依靠自主创新内涵发展转变,从传统产业向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从粗放式生产经营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从沿江沿港开发向腹地开发、南北区域共同发展转变。
在发展布局上,要强化空间开发和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新理念,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聚合,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更加突出船舶海工、电子元器件、服装服饰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在沿江工业区域发展船舶海工、大型制造装备业及现代物流业,**国道两侧工业集中带发展电子科技、精密仪器业及服装服饰,北部地区发展设施农业、城郊型农业及休闲观光农业,**以东建设船舶配套服务区,逐步完成板块经济由南至北的产业梯度转移。
在产业升级上,着眼于促进经济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强优势、培特色、促联动,进一步集聚和彰显镇域经济特色。着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电子元器件及材料、船舶海工、服装服饰三大产业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向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引导灯泡照明、瞄准器材等制造业应用高新技术,迅速改造提升步伐,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发展**等先进制造业,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发展动力。着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要继续实施扶大促优战略和大企业培育计划,实行资金、土地、技术、人才、服务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和集聚。着力鼓励和支持三大经济板块的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导“一产接二连三”。加快发展集花卉栽培、果品生产、水产畜牧养殖、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超前谋划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和城郊型农业。积极创造条件,强化以工补农,大力扶持规模特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四、统筹城乡生态环境
更大力度落实“四位一体”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四清一管护”活动,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长效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抓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村组道路、河沟河塘为重点,继续抓好垃圾集中收集清运、严控面源污染田等工作,不断巩固生态镇村创建成果。
更多举措抓好城镇管理,实行“建管并重、重在管理、重心下移、分级负责”。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强化城管、环卫、农村保洁三支队伍建设。镇区要以后街小巷、居民小区、农贸市场、镇村结合部等偏僻死角和部位为重点,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务求卫生、交通、经营三大秩序和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更高定位搞好镇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合理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品位档次,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风景宜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更深层次破解土地瓶颈,对全镇征而未用、用而不足的土地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清查。想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盘活闲置资产,有效整合国有资产、固定资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统筹城乡社会民生
进一步优化教育格局。加快筹备新镇区幼儿园的步伐。努力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衔接、良性互动、规模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均衡、优质、特色”教育品牌。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强化水是生命之源的理念,尽全力与市、区沟通衔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共享区域供水一体化的成果,力促尽早建成双回路管网,让人民群众饮上长江水、放心水。
进一步加快道路改造。一方面要提速农村道路的建设进度,本着方便民众出行的原则,对确有困难,难以自行解决的村,在物力、财力上酌情给予适当支持,尽快实现全镇范围内村组主要道路的白色化。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振兴路北延和海平路西延工程,使镇域交通网络更加健全,交通布局更加合理,交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健全社保体系。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着力解决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突出实际、实用、实效,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强致富能力。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本镇剩余劳动力。积极探索建立“以土地换保障”制度,大力度、实质性推进失地农民保障工作,促进农民向居民转变。深化以股权回购为重点的卫生院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有效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加强医院标准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示范化建设,努力构建层次分明、适应群众需求的医疗服务新格局。继续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不断提高人口和计生服务水平。巩固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企业五大保险工作成果。落实五保、低保自然增长机制。真情关爱和帮扶弱势群体,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深入实施扶贫济困工程,做好防灾减灾、社会救济、优抚安置、扶贫助学、残疾人等工作。
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各级干部为重点,以良好官德引领、带动群众,加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深入开展“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巩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弘扬“三创”精神,构建**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全镇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继续完善公益性文化景点建设。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发挥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等文化设施功能,开展各类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深度挖掘文化产业,从发展旅游观光、娱乐餐饮等第三产业着眼,初步考虑,对二坝桥南边的老民宅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整体改造,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力争将其打造为富有**特色的文化古街。鼓励和支持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繁荣特色文化和文艺创作。
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继续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多措并举组织全民学法用法,全方位推进法治**、长安**建设。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主动排查化解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做到防范在前、处置在早、化解在小,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和政法综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农村、社区、校园等安全文明创建活动。以推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继续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公共安全。
进一步推动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惠民、便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一到两年时间,推动全镇各村居建成集日常办公、图书阅览、医疗卫生、健身娱乐、超市购物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为群众打造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的奋斗征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同心同德、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担责任的勇气,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不懈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