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领导班子成员提升竞争力的艺术
本帖最后由 余之舰 于 2013-12-24 08:49 编辑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确保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奋发进取,是提高班子战斗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但领导班子内部因成员阅历差异、素质特征、分工不同和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班子成员之间健康有序的竞争,有利于激发干部积极性,增强班子内在活力。领导班子成员应如何提升竞争力,形成正常有序的竞争态势,既实现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提升,又确保班子成员个人价值的实现呢?
基本前提:维护团结 实现共赢
维护团结、实现共赢是提升竞争力的基本前提。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统统垮台。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讲话有人听、做事有权威;才能出干部、出人才,有健康成长的沃土,有成就事业的舞台。
要以良好的党性修养促进团结。在团结问题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党性,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在一个班子里,每个人的性格、兴趣、经历、特长等各不相同,要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抓工作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班子成员要有良好的党性修养。“一把手”要坚持讲党性、树正气,虚怀若谷,以德服人;其他班子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合作共事。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和稀泥;在一般问题上讲感情、讲友谊,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使班子成员之间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
要以民主的作风增强团结。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和激发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班人才能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特别是“一把手”要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要善于当班长而不当家长,果断而不武断,“高人一筹”而不“高人一等”。要平等待人、宽容大度,遇事多通气、多商量、多听其他同志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班子成员也要凡事都要出于公心,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一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淡一些,小我服从大我,个人服从组织,不图名,不争利,不谋权,心底无私天地宽,团结共事就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要以科学的制度保证团结。班子内部的坚强团结,党政班子的协调一致,几套班子的齐心协力,靠干部素质,更靠制度机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群众路线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把班子成员置于集体监督之下的重要监督机制。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班子内部的工作分工、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全委会票决制,逐步建立决策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核心内容:敢于担当 尽职履责
一个干部只有敢于担当,尽职履责,一件事一件事干,一点一滴积累,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使自己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才能为群众认可。
要自觉担当。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职责和权力,担任职务必须担当职责,担当职责就是担当困难和风险。不担当,就是不兑现承诺,就是放弃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承担的责任。
要敢于担当。要始终保持一种克难奋进、战而胜之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斗志和锐气,带头弘扬一种“敢于负责就是能力、战胜困难就是业绩,发现问题就是水平、回避矛盾就是失职”的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的精神。要敢于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要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坚决反对工作中的“好人主义”。
要善于担当。敢担当不是霸蛮,而是科学地担当、智慧地担当。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以开放的视野、思路和胸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干一件、成一件。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不沽名钓誉,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重要途径:加强学习 勇于实践
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要把学习作为生活习惯、精神追求、作为安身立命、履职尽责的内在需要。坚持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的理念,自觉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零星学”向“系统学”转变,从“一般学”向“深入学”转变,做终身学习型干部。要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争当理论知识的明白人。要适应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学习科技知识,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办事的能力,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要持之以恒地实践。现在不少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是“三门”干部(指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的新公务员——编者注),文化水平高而实践经验浅。“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所有理论、真知、能力的源泉,理论也许会过时,但实践之树常青。实践不足必须实践补。躲避实践就是躲避成长。只有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实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漏了实践,就像“虚焊”一样不牢固,会留下后患,平时尚可应付,但稍有压力就会掉链子。
关键所在:抓好班子 带好队伍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既是领导干部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其政绩的重要体现。
要着力提高抓班子能力。抓班子能力,说到底是一种引领的能力、统筹的能力、管理的能力。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抓班子的全面责任。要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规范的制度和人格魅力抓班子,要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真正把领导班子建设好。班子成员既是一把手的助手,又是分管部门的领导。既要善于动脑筋、提建议、想办法,积极配合一把手推进本级班子建设,又要推动分管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对分管部门班子建设方面出现的差错,要严肃批评,提出整改意见。
要着力提高带队伍能力。带队伍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管理干部方面,更体现在能通过制度建设,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等方面。因此,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保证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要改进民主推荐工作,搞好民意调查工作,积极扩大群众参与,使那些一心干事、实绩突出的老实人能够推荐得上来。要切实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大力选拔那些埋头做事、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老实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导向,不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吃亏。要用心研究关心爱护的艺术,理解、关心、宽容和尊重下属。当下属工作取得成绩时向其表示适当的鼓励和祝贺,当其遭遇不幸或工作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关怀和慰问。
基本保证:廉洁自身 干净干事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铭记这样一个公式:“100-1=0”。事业、家庭等是“100”,廉洁是“1”,干部一旦出现不廉洁行为,为事业、家庭等付出的努力都将是“0”,提升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
要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只有这样具备这样的思想根基,才能有坚强的精神支柱、正确的是非标准和有效的政治免疫力;才能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地为科学发展大业无私奉献;才能始终保持清楚头脑,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反对;才能保持高尚的情操,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
要正确对待手中权力。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本原因就是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上没有想清楚、想正确,手中有了权力就忘乎所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要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凡事出以公心,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保证权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不谋求个人和小集团的私利。坚决反对只讲面子、不讲真理,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的不良倾向。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除领导职责、领导原则、廉政准则等规定和要求外,还有党纪、政纪、国法,必须在党纪、政纪特别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要廉洁用权、不贪污fubai。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为个人谋取不义之财的工具。
要强化接受监督意识。监督不仅是权力规范运行的“稳压器”,也是领导干部政治生命的“安全阀”。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既是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干部的关心爱护。一些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离了党组织和群众监督。有些干部认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总是排斥监督,等到出事之后又追悔莫及。这样的事例不少,要引以为戒,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勇于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原载《今日海南》 作者:沈小平)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作为领导者,要努力为部属当好人生向导、抓好示范引导,引导部属用集体的需要标定人生的方向,用崇高的理想校正人生的坐标,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坚守中实现梦想。
只有让更多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涌现无数“出彩”的人生,撑起一个色彩斑斓的圆梦时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