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软环境 打造经济升级版
经济软环境是指经济发展中不具有物质形态的非经济因素,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行政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对外开放的广度。广东担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试验区的重要使命,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参与国内外竞争,必须下大力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广东实现“软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构建严格规范的法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没有稳定、有序的法制环境,发展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广东省下大力气扎实推进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政府机关依法作为、企业依法经营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三打两建”行动有效遏制了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但从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排头兵、社会和谐稳定示范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法治省要求看,法制环境建设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和社会期盼,必须一抓到底。一是加快立法步伐。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体现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方面,做好实施性、现行性、自主性的地方立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制支撑。二是加快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职权核准界定公告工作,建立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体系,推动执法行为全时段全领域公开透明,做到有权须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必追究。珠三角发达区域应当先行先试,率先成为充满活力、规范有序、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法制示范区。三是营造优质的执法环境。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要以服务投资、营造良好环境为目标,平等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惩处侵害投资者、消费者、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为全省走创新驱动发展新路护航。进一步拓宽法律服务范围,组织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为基层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加强对企业重大改革、资产清算评估、生产、科研、经营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及时主动地为困难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是政府带头守法,各级领导要自觉依法行政,用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办事,为全社会树立榜样。
构建自由宽松的创业环境。经济的成功和进步在于自由的扩大。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各种经济成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和创业激情竞相迸发”的局面。广东在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方面还有很多瓶颈,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要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广东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优化创业环境。一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实现创业“零门槛”“零骚扰”,使中小企业有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抓住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机遇,大力促进广东在法治精神、信用意识、办事规则、商业制度等方面与国际通行规则无缝对接,推动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二是优化企业服务环境。加快完善以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市场服务、资金服务、人才服务、政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形成综合性、社会化的投资创业服务网络。率先在全国建立中小微企业综合性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对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领域创业的信贷、税收扶持,建立灵活多样的创业资本担保体系,为高科技人才和年轻人创业提供便利。三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松绑。重点要放在核减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公开收费标准、严守审批时限、加强社会监督上。按照“非禁即许”的原则,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应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都不设前置审批。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大价值发明创造要从政策上开直通车,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
构建公平正义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平等竞争,这种经济关系要求各种经济成分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只有这样,市场经济主体才可能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效率,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在统筹经济实践活动中,政府角色要由“运动员兼裁判员”向“监督员兼服务员”转变,以“公平正义”引领新时期的广东经济发展。首先,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大前提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次,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真正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防止换汤不换药、改牌子不交权力。调控经济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制度增进自由、实现平等、维护秩序的功能,建立一个主体之间相互平等、自由竞争、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秩序。其三,进一步把政府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这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拉到内需的有力手段。推进就业、分配、公共教育和卫生等民生制度建设,真正赋予普通百姓平等就业、平等教育、平等分配和均等享受公共医疗保障的权利和机会,进而真正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构建积极向上的作风环境。一个地方能否加速发展,与区域内执政者作风息息相关。干部作风好,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才引得进、留得住,经济社会发展才有支撑、有后劲。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就会齐心协力搞改革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则蒸蒸日上;当前,广东省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更加重视作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一是始终保持思想发展的新优势。领导干部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大胆试错,以敢想敢干精神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二是认真治理庸懒散。各级干部认清形势清醒头脑,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三是践行艰苦奋斗精神。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深入一线及时把握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在隐患和矛盾,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勇于担当,主动到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打开工作局面,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干实事抓落实上;要打造简朴政府,狠刹浪费之风,严控行政成本,把资源更多投向基层和困难地区,树立执政公正廉洁、政务公开透明的良好形象。
构建诚实守信的道德环境。一是强力推动道德入法。文明素质欠缺的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的道德血液仅靠道德教育“叩问良心”远远不够。可以考虑借鉴新加坡的做法设立道德法庭,对影响恶劣的不道德行为公开审判,用法律的强制力纠偏不道德行为。二是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道德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企业和个人违法违信黑名单,政府监管部门要做真做实监督管理工作,约束企业不良行为,加大对失信者的法律、信誉、经济惩处,真正使那些无德无信的市场主体寸步难行。三是发挥媒体功能,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自觉端正思想道德和行为。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形成公民靠诚信守法致富、全民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构建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一是对发展的政策或战略进行调整。在发展政策上要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促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保护环境的政策充分融合,在发展布局上要遵循自然规律,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方的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引导各地合理地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二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许兴建,凡是超标或者超过总量质量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一再出现。三是推行党政领导生态审计报告制度,每年结合班子和干部考核考察管辖区域内生态环境在其任职期间是否遭受污染和破坏,出台的各项经济决策和本人政绩是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人民群众对本地生态环境是否满意,并向人大或党代会公开报告,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综合政绩的重要指标。四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集保护环境的力量。强化社会舆论的监督,公开环境质量和环境信息,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支持正当的环境诉讼,为各种社会力量参加环境保护搭建平台。作者:谢少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