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 发表于 2013-6-15 10:54:56

如何让下属死心塌地跟着你混

  庄子说:“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就是说用人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计较人才的小节微瑕。作为商人,要相信任何人都有长处、优点,只要“诚于嘉许,宽于称道”,你就会看到神奇的效力。
  美国钢铁大王安祖·卡耐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而卡耐基甚至在他的墓碑上也不忘称赞他的下属,他为自己撰写的碑文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知道怎么样跟他那些比他更聪明的下属相处的人。”
  
  ◎多用加法,赢得人心和尊重
  有个故事讲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1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可见,赞赏和批评其收效有多么大的差异。企业管理者的用人绝不像“1+1=2”那样永恒不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1+1可能大于2,也可能小于2。因为方法不同,客观条件不同,取得的结果可能迥然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形势运用不同的方法,不仅要善于用“加法”,也要善于用“减法”。但是,我主张慎用减法,因为频繁做“减法”很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使你的企业失血过度。如果输血失误,将导致新任者还不如前任。所以在对待员工问题上,我们应该多使用加法,看到员工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管理者应当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加鼓励,发挥所长,而不要只盯着缺点不放,甚至轻率地炒其鱿鱼。
  我赞同郭德纲的观点:相声是搞笑的,不是教育人的。也就是说搞笑是相声的主业,教育人只是它的辅业,如果相声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同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提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产品和服务。培养人,不过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顺势之为。在生活中,你要想吃猪肉不一定非要自己养猪仔,最简单的方法是去超市,只要你肯花钱,可以买到剔皮去骨的精肉。而企业需要人才和吃猪肉一样,最简单的方式是“拿来主义”,到市场上去招聘,请猎头公司去挖人,千万不要将自己的企业办成培养人、教育人的大学校。
  人才招聘到企业以后如何使用,可是一门大学问。一般来说,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你只要学会尊重、理解和支持,把握好决策的大方向,注意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就可以了。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下属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作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宋史》也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二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
  蒋琬和宋太宗都是善用加法,最后赢得了尊重。作者:周济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让下属死心塌地跟着你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