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 发表于 2013-6-7 00:30:00

推进治庸治懒 提升执政能力

 近年来,汨罗市以治庸治懒为切入点,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树立了党委、政府良好形象,提升了执政为民能力,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从警示教育入手治庸治懒。如果说贪腐是“硬伤”,那么庸懒则是“软伤”,这种软伤往往被听话、无过错等表象所掩盖,其危害无法估量。为了使干部群众充分认知庸懒行为的危害,我们在《汨罗周刊》、中国汨罗网、汨罗电视台开辟专栏,列举庸官懒政的种种表象,特别是对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和尚撞钟、得过且过,推诿扯皮、效能低下,唯利是图、索拿卡要,玩世不恭、作风粗暴,吃喝玩乐、贪图安逸等行为,深刻剖析,要求干部对照自查自纠。同时,以庸懒行为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城建土地案件、环境污染事件为佐证,告诫党员干部,庸懒作风贻误事业,影响形象,腐蚀队伍,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庸懒行为危害的认识,“不违纪,不违法,纪检监察拿我没办法”的侥幸心理逐渐淡化,“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的责任意识有效强化。
  从用人导向入手治庸治懒。选拔任用勤政廉政的干部,勤政廉政的干部就会多起来;不用庸官懒官,庸官懒官就会少下去。我们始终坚持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鞭策庸懒干部,激励优秀干部。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分先后”的用人弊症,坚持“三看”(看工作、看表现、看需要)、“两比一不比”(比业绩、比贡献、不比资历)的用人原则,把一批工作激情高,能力强,打得开局面,耐得住寂寞,在人民群众中口碑好,在工作单位有威信的干部,推上了重要部门和重点岗位,真正做到了“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给不干事的人以警示”。
  从问责惩诫入手治庸治懒。庸懒是可以教育转化的,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我们相继制订《单列监管无为干部制度》、《不换状态就换人实施细则》,及时了解、动态掌握、定期分析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态,强化谈心交流、诫勉谈话等系列措施,督促“不在状态”的干部“换状态”,对不学习、不作为、不进取、不守纪的党员干部从严问责,亮黄牌、换岗位、降级别。2005年以来,先后问责处理不在状态的庸官懒官75人,让庸官懒官丢尽面子、失掉位子、减少票子。教育转化了一些庸懒干部,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谋发展、干事业的积极性。
  从搭建平台入手治庸治懒。庸懒行为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少数干部“英雄无用武之地”,精神上没有寄托,工作上没有追求。为此,我们提出举全市之力“打响两张品牌(循环经济、屈子龙舟文化),推进三项工作(大办工业、招商引资、上争项目)”,坚持选派干部到农村、进社区、联企业、引项目、争资金,给干部压担子,让干部走出去,使干部谋事想事干事。同时,建立严密的岗位责任体系,尽可能减少职责的交叉,尽可能压缩推诿的空间,让庸官懒官失去滥竽充数的环境,失去依赖别人的机会。2008年以来,先后下派3000多名干部到农村联点帮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推新农村建设;选派368名干部进入工业园区,按照“围墙法则”联系企业,帮扶项目。有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干部有奔头、有盼头,庸懒之风有效遏制,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越来越多。
  从制度设计入手治庸治懒。庸官懒政是干部认识的“误区”,法规管理的“盲区”,群众受害的“灾区”,从严治党的“新区”,务必出重拳、下猛药综合治理。我们坚持从制度设计入手,认真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能上能下。对部门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尤其是在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三条底线”方面,严格坚持“能者上,庸者下”。“三条底线”出问题的,腾出岗位,选贤任能。二是能进能出。对自由散漫、在岗位上混日子的人,鼓励停薪留职或下海创业。三是能查能处。针对庸懒行为的隐蔽性、关联性,我们抽调专门人员,制定专门条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对庸懒行为既查又处,不姑息,不迁就,让庸官懒官得到罚处,让勤官廉官看到了公平。四是能学能用。既抓勤政廉政的正面教育,又抓庸官懒政的反面典型,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思考,不但自己坚持克服庸懒行为,而且告诫别人杜绝庸懒行为。随着制度的健全完善,全市干部队伍出现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进治庸治懒 提升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