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约法三章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郑重表态:“我们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是新一届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其中,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是牛鼻子。落实约法三章,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约法三章,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还是控制“三公”经费,核心问题都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用壮士断腕的勇气砍下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真正做到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只有减少对微观经济事务的干预和对市场的过分调节,才能真正减少公务员,并进而减少“三公”经费和政府性楼堂馆所。以铁道部改革为例,在推进政企分开后,铁道部903名公务员只保留130个编制,“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也大幅度减少。
落实约法三章,必须切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在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过程中,要确立减事、减人、减机构相结合的原则,对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应当及时减少相应的内设部门和人员编制。以中央政府为例,2001年以来,先后分 6批取消和调整 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即使减少一个审批项目只减少1个编制,也有助于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目标。与此同时,稳步推进各级政府的大部门制改革,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层级,等等,都有助于约法三章的落实。
落实约法三章,必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供养人员的主体在事业单位。约法三章中,不是说公务员只减不增,而是要求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必须加快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事企分开,加快实现转企改制,及时核销改制单位的事业人员编制,大幅度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必须严格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从严控制公益性事业单位兴办新的企业,防止事业单位人员过度膨胀。必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政社分开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社会资本投资公益事业创造良好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落实约法三章,必须深入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机制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落实十八大精神和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约法三章,对机构编制管理和组织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深入研究编制规律,建立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与辖区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变量挂钩的编制数学模型,实现财政供养人员编制的科学化。二是推广宁夏回族自治区编制办公室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全部财政供养人员编制以及与编制对应的人员信息在各级编制办的老秘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严格财政供养单位的编制管理,对超编配备干部或职工的单位,必须等超编人员消化之后才能提拔或招聘新人。四是建立财政供养人员动态调剂制度,缺编单位必须优先在财政供养人员中选调本单位需要的工作人员,以此来合理调剂财政供养人员的余缺,实现财政供养人员的只减不增。
落实约法三章,必须抓好各项配套改革。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并不是说财政供养人员越少越好。2009年,美国亚利桑那州拟将监狱承包给私营公司,以此来减轻财政负担。这样的改革显然是不可取的。落实约法三章,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一要与提高行政效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提高人员素质能力、采用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等办法,提高办事效率和效能,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要防止采取招聘临时工等办法,形成政府部门的延伸。显然,群众更愿意被政府工作人员管理,而不是被政府部门聘请的临时工管理。三要做到有增有减、动态平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警察、疾病防控中心工作人员、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等财政供养人员还会增长,这就更需要加快退出不需要政府亲自去办的事项,真正做到,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作者:熊若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