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105347 发表于 2013-5-2 01:11:46

广城镇: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当前,紫阳县广城镇正处于加快推进经济强镇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如何使社会管理工作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由于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紧万象,涉及面广,现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共同参与”的原则,对我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城镇情况

广城镇位于紫阳县西南部,座落于任河北岸,毗邻汉中市田坝镇,是一个具备一定农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潜力的边远镇。该镇距县城35公里,全镇总面积70.6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110户8206人。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8元。

二、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做法

(一)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润民心。

1、对于外来流动人口,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与“以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针对出租房屋,积极推行外来流动人口旅馆式管理,全面调查摸底,比对核实,逐个采集信息并录入微机进行管理。严格规范房屋租赁手续,对散居在租赁房屋的外来流动人口,逐户建立租赁房屋档案,并全部录入租赁房信息库。对流动人口做到“六清五掌握”,即:身份清、职业清、现住地清、户籍所在地清、暂住理由清、家庭成员清,掌握交往关系、掌握活动规律、掌握经济变化、掌握现实表现、掌握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目前,我镇外来流动人口11人,出租房屋5户,全部完成了基本信息采集与电脑建档工作,并实现了暂住人员信息与在逃人员信息互动对比。

2、对于本地外出流动人口(包括移民搬迁人员),以村为单位,全面熟悉其职业、住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定期与他们联系,及时为其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就医、子女就学、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信息,了解已发放的各项惠农补贴是否收到,尽最大能力为他们服务;对于生活困难的本地外出流动人员,将其列为扶持对象,特别困难的则定期慰问。

(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暖人心。

1、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切实抓好“五个及时”: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二次犯罪;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勤劳致富。成立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与帮教对象结成对子,和帮教对象家属签定帮教责任书,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并主动上门走访谈心,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帮助其树立生活勇气,同时针对部分帮教对象家庭条件差、生活无着落的实际情况,主动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目前我镇共有刑释解教人员8名,全部登记造册,无一人脱管漏管和二次犯罪。

2、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员的扶贫帮困力度。

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一项新课题,近年来,我们运用多种措施,重点从救助、服务、管控3个方面入手,扎实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确保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人管、不脱管、不失控、管得住、管得好”。根据实施方案,完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四大机制:建立重性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协作联运机制,即建立以各村为主体,公安、民政、财政、卫生、综治等部门分工协作,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监管协作联运机制,逐步构建“预防为主、收治为先、及时处置、后续照管”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格局;建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定期排查和分类管控机制,重点排查掌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底数,对全镇重性精神病人开展危险性行为评估;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人建立日常监护小组并督促和帮助其监护人落实医疗救治措施,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施强制治疗;建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生活救助机制。重点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采取家庭、居民医保和财政补助统筹解决费用的方式,实行集中收治、落实治疗措施;对“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扶养人和抚养人)、流浪乞讨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施医疗和生活救助;将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加强对“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的关爱、管理、保护和服务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了“空巢老人”和 “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定期定时走访,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精神服务和健康服务;另一方面号召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打造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网,大力发展社会服务机构,加大公益性供给力度,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空巢老人”夕阳胜朝晖;全面打造镇村人文和谐新环境。目前我镇有“空巢老人”8人,“留守儿童”4人。

(三)矛盾纠纷调处保稳定。

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预警谈话制、首问责任制、双向承诺制、四访工作制、责任查究制等七项工作机制,综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警司联调等四种调解手段,健全矛盾纠纷“大调处”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依托“综治维稳中心”,整合调解工作力量,形成镇党委统一指挥,综治办牵头,司法、派出所主办,各站、办、所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一般纠纷随报随调,疑难纠纷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及相关部门包案,做到人人都是“调解员”,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提供了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得到了老百姓的赞成,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5起,调处25起,调处率为100%,通过成功调解处理,没有引起一起诉讼案件。

(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平安。

1、为改变农村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状况,从农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关心的事、影响农村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突出问题入手建立了“无职党员”责任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到每个人,使党员人人肩上有重担。在基层每个村完善“治安中心户长”;队伍建设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确保基层治安稳定。为辅助派出所民警更好的维护辖区治安稳定,镇治安巡逻队加大了巡逻力度,实现了警民联防,减少了各类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在维稳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

2、自2010年起,我镇逐步加大了技防投资力度,提升技防水平,截止目前,我镇已在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安装摄像头14个。并由派出所牵头,不定期地开展严打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赌博、盗抢等违法犯罪活动,压制刑案和治安案件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案件,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及时处理,尽量做到早破、快破。定时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治理整顿,组织综治工作中心各成员单位、治安巡逻队联防员深入辖区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出租房屋、重点场所、重要部位进行了专项排查整治,及时整改治安隐患,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五)便民服务解民忧。

1、我镇以“规范政务运行、提高行政效率、推行政务公开、优化发展环境”为宗旨,积极倡导“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服务理念,以“规范、透明、廉洁、高效”为服务准则设立信息化便民服务中心,内设咨询台,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同时由农综站、计生服务、养老保险、信访接待、一卡通、民政、合作医疗等七个部门,多人轮岗值守,把就业创业信息的发布、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融为一体,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2、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对于前来咨询或办事的农民群众,每一位被问的同志都能够做到主动热情接待,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若手续完备便及时予以办结,不以任何理由推托、刁难,若手续不完备,则一次性告之其全部办理要求和所需的文书材料,不让农民群众多跑或白跑。不属于自己责任范围的,则根据农民群众的来访事由,将其引领到责任部门或办公室及有关责任人,如果责任人不在办公室,便主动帮助联系,找到责任人或者承诺向责任人转告。

三、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镇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一)机制体制还不健全。规范村镇建设、通组公路的征地、民生保障及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纠纷大量出现,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如何维护群众利益、协调利益关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管理方式还较单一。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社会组织公民参与的渠道相对缺乏,全社会综合力量的运用还不够,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救助还待增强。近年来,涉及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虽然占据财政支出较高比例,但总体投入仍显不足,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还需进一步提高,对贫困户、低收入人群等其它弱势群体关注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经费还需提高。随着社会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人防、物防、技防等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群防群治人员、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工资及平安志愿者等的奖励奖金也有待提高。

四、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结构布局。

1、在党委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以农民群众为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理念,以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调解组织、防邪组织,以及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等民间社会经济合作组织为骨干,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2、在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下,进一步强化干部包组联户工作职能和工作职责,加大与对口帮扶户的有效对接,大力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共青团,妇联,计生,民政等镇、村社会公共资源,转换工作角色,转变工作职能,以村为单位,建立“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中心”,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和“帮扶救助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行政事业性综合服务,全面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新途径,新模式。

3、党委、政府一方面要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抓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宏观调控工作机制和微观调处管理机制建设,为全面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把稳舵,护好航。

(二)创新基础工作体系,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建设。

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创新以村为核心的“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建设,还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创新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基础,作为“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的完善与补充。

1、建立健全镇村人力资源和人口民情信息综合动态信息数据库,为“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中心”提供详实有力的数据信息资源,为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和“帮扶救助工作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和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召开村民代表联席评议会,把村两委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取信于民,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真心信赖、拥护和爱戴的新时期战斗堡垒。

3、抓好“村校共建”、“警校共建”,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要积极探索课外活动模式,依托文化站、图书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帮助每一个贫困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4、进一步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完善村民健康档案信息库建设,抓好村卫生室定期入户调查,送医送药,上门服务的村卫生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做好季节性、突发性、地方性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检测、处置和报告工作;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彻底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吃药难、转诊处置难的现实问题,打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新机制。

5、把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由城镇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建设,着力纠正乱排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扔垃圾等陈规陋习,打造绿色生态、清新怡人的和谐农村新环境;把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引向深入,把“打黑除恶”,“扫黄打非”机制引入农村,使综治工作无盲点,法制建设无盲区,让外出务工者走得放心,干得安心,回得开心,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6、倍加关注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首先要向外出务工者宣传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列法律法规,使外出务工者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好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要维护好孤残、五保、低保、特困、定补以及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尽享改革成果好时光。

7、抓好文体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村阅览室、农家书屋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投资扶持力度;加强村、组文艺队,兴趣体育队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小学、村文体活动场所的功能效应,使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体娱乐服务,在文体娱乐活动中,达到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加深友谊,提高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共同进步的目的;共铸彼此信赖,相互牵挂,相互依存的和谐社会亲情关系,有效杜绝“空巢老人”病死生蛆无人知晓等尴尬现象的再度发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8、抓好村公共基础设施和集体财产安全的管护。要抓好镇村公路桥梁、河流堤坝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确保村民公共安全;要落实专人专责管护好沟渠垣塘,抽水机、提灌站等集体基础设施,提高抗大旱、防大汛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要进一步加大对盗卖、盗买村排、灌水利设施和生产生活电力设施的打击力度,确保村民水电安全;要强化对村集体山林等集体财产的管护,把护林防火和预防地质灾害落实到人头,确保村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村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快速健康发展。

   9、在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一方面要鼓励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人才群体向城镇发展和转移;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村组,宜采用个人出资,集体补偿,多方资助的方式,在合理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基础上,因地制宜,连片规划,多层建筑,搬迁村民集中居住,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有效解决“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再一方面,拆除占地面积过大的老式建筑,还耕于民,允许土地合理流转,成片规划,科学布局,精心种植,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闯出一条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生态产业的新路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城镇: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