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桃源镇
2013年,桃源镇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桃源,不断提高小城镇科学发展水平,全力做好2013年省拉练检查项目工作,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力争农林牧渔业总值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加快转型发展,调优经济结构,增强产业桃源综合实力
一是做特农业。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做大做强蔬菜、烟叶和茶产业。持续深化5000亩国家级无公害蔬菜(莴苣、黄瓜、白菜)示范园、省级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猪——沼——菜(烟、茶)”生态农业模式;扩大烟叶生产,落实好5000亩烟叶种植,提升上等烟、优质烟比例,持续保持烟叶生产位居全县之首;加大茶园开发力度,新建1-2个标准化生态茶园;充分发挥3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作用,加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道路。二是做强工业。突出项目带动,抓好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规提质增效,力争总投资3.5亿元的福建省华伦特重工一期批量生产、二期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福建省金泰铝镁合金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加大前厝、东坑垅、仙头等工业项目区开发力度,优化招商选资,积极引进永安重汽、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项目,推进“生态园区”建设。三是做活三产。依托广汤温泉、安良堡、荥阳祠和天然生态林等旅游资源,开发“休闲旅游”、“农家乐”和“对台旅游”。
二、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宜居桃源生态魅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把全镇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注重与镇域经济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二是突出特色发展。全力打好美丽乡村百日大会战,加快美丽蓝玉示范村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思路和“一好五美”的建设要求,将13个村划分为田园风貌型、特色文化型、生态休闲型、造福新村型和产业带动型5种类型,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桃源,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面貌。三是巩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全力实施好剩余10个村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确保6月份前通过考核验收。认真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大造林抚育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巩固全县森林覆盖率第一的优势,实现“有山皆绿、有水皆清”。
三、注重协调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拓展幸福桃源丰富内涵
一是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农贸市场、中心幼儿园、敬老院、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农村安全饮用水、集镇街道景观整治、大湾新村、土坑水库等民生项目,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幸福指数。二是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完成校安工程扫尾工作,落实中小学校寄宿生“温暖工程”;深化“诚信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体育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平安桃源”建设,推进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模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
四、突出作风转变,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活力桃源保障发展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桃源“一卡一牌一岗一区一站一校”(党群连心服务卡、党群服务牌、设岗定责、党群责任区、党群服务站、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的“六个一”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加快培育蓝玉、翁厝等一批“168”党建示范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持续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确保“4321”工作法、“农事村办”、“挂包帮”、“马上就办”等十大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进一步把干部激情和干劲引导到比学赶超、奋力跨越上来,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周庆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