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三宝“清、慎、勤”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官有三宝“清、慎、勤”。在我国古代,许多帝王、将相、圣人、名人,对“清、慎、勤”作过深刻论述和高度评价。在这里,晋武帝司马炎有“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的警示;宋人吕本中有“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的箴言;明人《功过格辑要》有“操持不外‘清、慎、勤’三字。清者大节,慎者无误,勤则能理”的忠告。显然,“清、慎、勤”是古人思想的结晶,是历史的结论,是从政的感悟,是执政者的“座右铭”,是为官者的“三宝”。在今天,党中央倡导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中,党员干部恪守“清、慎、勤”仍有它的人生意义,时代风范,执政内涵,做官价值。为此,特写出“古人崇尚‘清、慎、勤’,党员恪守‘清、慎、勤’一文。之所以从古人到今天把“清、慎、勤”作为当官从政者的“三宝”提出来、喊响、抓落实,在于“清、慎、勤”不仅是廉政文化之根、之本、之基,也是廉政文化最基本的理论、理念、伦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的眼光犀利而睿智,而且并不过时,当为党员干部借鉴。特别是在今天的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党的建设理论又为“清、慎、勤”赋予了新的思想、新的境界和人文内涵,成了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已是廉政建设、政权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主要课题、主要抓手。所以,从古人评论的高度,历史的方位,时代的要求,以及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素质上去认识、看待,提升“清、慎、勤”的思想、品位、行为、实践,显得尤为急迫、急需、必要、重要。
清为本 清则正
包拯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清官,他清正做官,铁面无私,有“包青天”的美誉,写诗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明朝于谦,官至监察御史,为官两袖清风,写诗道:“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说短长”。清康熙年间,孙子昶任河南通许县知县,为官清正,众民皆赞,他在县衙外书写楹联告诫自我道:“居心似水,若受贿贪财,使一个抱屈者,神诛鬼灭;执法如山,倘通情畏势,有一事不公者,男盗女娼”。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官从政,贵在清,重在清,全在清。有了清,才有正,才能正。“航行不正,船毁人亡;从政不清,身败名裂。”清与正二者联在一起,溶为一体,不可分割。清为本,本清则正。所以,当官要以清为魂、为命、为节。“清”,折射出的是为公、为民、为国;诠释的是清贫、清白、清政;彰显的是爱民、尊民、为民;绽放的是崇高的境界、官德、人格。“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领导干部以“清”作本,做人从政,一切“正”就自然而形成,即心正,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行正,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清清白白做官;法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殊公民,言为士则、行为示范;气正,一身正气,躬身做官,挺腰做人。当官从政者,只有以清为本、清正廉洁,才能掌好权,执好政,只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成就大业,赢得民心。讲清为本要做到“四清”:
一清白。所谓清白,就是通过品德上的“清”,达到行为上的“白”。“清白”就是干净。“清风扶正气,廉字值千斤。”要“清白”,必须先“清”,并力求达到纯清的境地。“虚室白,若欲空”。无贪是清白的沉淀剂,利人是爱心的升化物。当官者为己的欲望越小,清白的空间就越大。“人生不被私欲牵,不是神仙胜似神仙”。“辛苦忙碌几多愁,你争我夺何时休,人生放下名和利,心旷神怡任遨游”。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你是一泓碧澈的湖水,莫让狂风吹乱你的面容;你是一方明朗的天空,莫让乌云遮盖你的蔚蓝;你是一艘前进的航船,莫让狂浪迷失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清白者的自述、秉性、性格、毅力、志向和自白。党政干部做到清白,要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告,认识到薪水如泉水,虽然不多,但可终身使用;“肥水”如洪水,虽然多,但却非常危险。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清白做官,不向组织要职要权、不向人民要名要利、不向经历要偿要功,真正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不白之宴不赴、不净之地不到,“正气满乾坤,铁汉让人敬”。
二清明。《大学》有言,“有所岔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清明的内涵和广义的内容。清明在于“淡泊”。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致远”,这个崇高目标的完成和实现,靠的是“宁静”和“淡泊”。树立怎样的功利观,是检验修养、境界的第一关,只有跳出“利来”、“利往”的怪圈,才会有充实的人生。“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保不住名节,守不住淡泊,身居执政地位就是绝境。领导干部的清明,要理解惟淡泊是一种成熟的最高象征。庄子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白居易的“淡水交情老始知”,鲁迅的“扫除腻粉逞风骨,褪却红衣是淡妆”;处淡泊以养志,取淡泊而扶真,淡泊中有真味,淡泊中寓醇美。“天清江月白,心静鸥知”,雨霁碧空是最清明的天地,大味必淡之“淡泊”是最悦目的视野,最雅洁的境界。明白于淡泊有助于清明的道理,党政干部就能做到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求的不求,不该争的不争,不该占的不占,既顺势而为,又顺其自然。人生的真理,藏在平淡无味之中。领导干部要有寒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秉性、风骨、风采。作为领导干部,淡泊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不受功名利禄困惑的理性选择。如此选择者,都看透了身外之物,乃真正的大彻大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保持平静、平和的态度,有德不执德,有功不居功,在任何时空点都能守正身神,守身如玉,放弃该放弃的,守住该守住的,切实做到处己超然,处人蔼然,遇辱春然,受荣淡然,明如镜、清如风、淡如水,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清白。
三清醒。当官从政者真正做到“清”,其前提在于“醒”。在私欲、权欲、官欲、色欲等诱惑面前,只有觉醒、惊醒、猛醒、醒悟的人,才能崇尚清、想到清、重视清、追求清、实现清。人一旦当了官,掌握权,有了势,长了威,就会被美酒、鲜花、掌声、歌声冲昏头脑,走上“人生得意须尽欢”之路,从而不清醒了、不理智了、不畏惧了、不自控了,于是吃、喝、玩、占、赌、贪、贿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出现了,往往是需要清醒的时候却糊里糊涂,等到清醒时一切都晚了,常常后悔莫及,抱怨终身。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光怪陆离,诱惑多多。人,手中有了能为他人办实事的权力,身价就高了,旋即成为一些人进攻的目标。于是,糖弹、肉弹、银弹,“三弹”齐发;这票那票,票票频送;这人那人,人人登门。如果对这些不劳而获之财失去清醒,不能拒绝、拒收、顶住,则是陷阱就在脚下,失足就在瞬间,地狱就在身边。松柏贵在正直,劲竹贵在气节,梅花贵在高洁,公仆贵在无私。对此,领导干部坚守“清醒”,“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过,实现清醒是需要代价的,我们希望这个代价小一点;清醒是需要阅历积累的,但愿这个时间能短一点,要少吃堑多长智,一个心眼做人民的“勤务员”,当群众的“老黄牛”,是老百姓的“人民公仆”。四清廉。清廉,一句话说到底,就是为官掌权讲廉洁。清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瑰宝之一。古人之所以提倡不贪为宝,不贪曰“廉”,不污曰“洁”,就在于他们坚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以及“公生明,廉生威”的理念是从政执政之本。“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气能排岱麓松”。清廉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犯”。清廉的目的在于廉政。政,指的是政治、政权、执政。掌权,必须廉政;执政,必须清廉。清与政、廉与政,相依托、相作用、相促进、相发展。从政离不开清廉,离开了清廉,作为一个政党也好,作为一个组织也好,作为一个人也好,就会堕落、腐化、fubai,政权就会丧失,个人就会葬送。清与政的一致,廉与政的统一,掌权就不会有贪之权、腐之政、败之人。所以说,领导干部讲清、讲廉、讲政,就要为官清正,这是为民的需要、执政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对此,千万粗心不得、麻痹不得、忽略不得。领导干部要一切从“清”字着眼,在“廉”上用劲,立足“正政”,并以此去经常验证、考证、查证自身的品质、风范、风骨,切实做到公事用好权、私事不动权、对人民不弄权、从政掌好权;呈现出“风气清、官员廉,清风劲、万民赞,清廉美、社会谐”的景象、画图、新貌。
慎为要 慎则久
古人曰:“从官贵恭慎,立身贵廉明”。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写道:“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可见,当官讲慎的重要。慎,就是小心谨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应熟思审处,殚精竭虑,权衡利弊,谨防过失。《论语?公治长》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也。”意思是说,凡事只有经过反复谨慎周密的思考,才会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行动。老子云:“百事之成,必在慎之”。下棋打牌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为官做人一步不慎,终身悔恨。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的支配,而思想意识不是突发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客观实践的概括与反映,是“思”的结果,受慎的制约。汉相张良,慎思而后激流勇退,免遭杀身之祸;诸葛亮身居隆中,胸怀天下,“思”成《隆中对》;曹雪芹寒窗十载,苦思冥想,终成一代巨著《红楼梦》。历史告诉我们:重慎,就是不为世俗所媚,不为流行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所惑,能够真实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重慎,就能审时度势地去选择自己的坐标和去处,不会超越现实去追寻难圆的梦,不会得陇望蜀去攀援虚幻的空中楼阁,不会毕其功于一役去当“拼命三郎”;重慎,就会为自己喝彩,坚守自己的人格操守,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不为他人的辉煌而眩目,不为自个的平凡而自愧,自立、自强、自尊、自重,任何时候都不会心为形役,出卖灵魂,自我作戕;重慎,犹如天上的白云,地上的泉水;重慎,好像空中的明月,山间的清风......它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成熟的人生理念;重慎,一念不可欺、天地山河明察,一言不可轻、风火水土传闻,一事不可忽、国民家己攸关,一能不可逞、成败得失瞬间。所以,要目慎五色、明察秋毫,心慎六欲、厚德载物,耳慎八音、兼听则明,口慎百味、一言九鼎。慎为要,唯有慎,一切才牢固、坚守、耐久、持久、永久。慎是磐石、如钢铁、如松柏,攻不克,战不败,无坚可摧,稳如泰山。以慎为要,以慎为先,以慎为终,无往而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此,要做到“四慎”,即:
一慎微。风起于青萍之末,祸患常积于忽微。为官者的道德修养,要从微抓起、从小做起。《文?微明》说:“所谓心欲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故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中国有句俗话,叫住“小心撑得万年船”。有些同志认为,反腐倡廉只有大节抓好了,小节抓不抓无关紧要。这种重大节,轻小节,重著轻微的偏向、倾向,是非常不对的。实践证明,一种好作风的形成,是多种良性因素互相作用、日积月累的结果;一种不良作风的形成,它是经过由小到大、逐渐演变的过程。大节和小节很难截然分开,小节不守,大节难保,“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小事不可小视。平凡的小事,可以成为孕育英雄的源头,也可以变为一个人堕落的起点。古人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不访于小,终亏大德;不虑于微,始成大患”。平时不注重小节,发展下去必将丧失大节。“小”会发展为“大”,聚集成“大”。一般来说,“小”是“大”之源,“大”由“小”集结。一个人良好品行的养成,无不是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小节做起来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小节问题具有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不防微杜渐,放任自流,就有可能由恙酿成大疾。久而久之,无数个“小”的积累,便会逐渐由高尚变为低俗,公正变成邪恶,廉洁变得贪婪,从而失去一个人应有的品格和名节。“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西方哲人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显然,诸事慎“微”,抓“小”很重要。防微杜渐勿使小节成大恶,反腐倡廉常将警钟鸣心头。“去小恶以保本质,积小善以成大德”。所以,领导干部要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患常积于忽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俗话说:“英雄不独疆场出,闪光尽在细微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具体事做起,坚决履行“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大节小节清廉为节”。这样,在人生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好、更稳、更远、更辉煌。
二慎始。《礼记?经解》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意识是说,出发点上差一点,目的就会差千里,甚至南辕北辙。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大都是漠视“慎始”,在贪欲面前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发不可收。有了第一次之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接踵而至,使贪婪之心与日俱增。当贪婪越积越多的时候,就会胆大妄为,无视高悬的法规制度之剑,不再顾惜自己的形象于前途,甚至不惜以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个人谋私利,胆大妄为,胡作非为。所以,领导干部要慎始,在不义之财面前自觉守住“第一次”,把握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绝不被突破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fubai的念头,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老子曰:“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一个人要慎终,要从慎始开始,抓住了慎始,也就为慎终打下了基础。一个人在慎始上有一个良好的开头,一抓到底,永不松动,永不松劲,永不动摇,就能始终做一个直白人,率直坦诚、光明磊落;始终做一个清白人,干净用权、干净干事;就会展现出“有官贫至无官日,去时荣于到任时”的高风亮节。
三慎独。《文子?精诚》云:“圣人不渐于形,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故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慎独,实质上是慎重对待他人不知的隐蔽之所为。《礼记?中庸》一书中指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养方法,指的是人们在独居时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背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使道义时时伴随自身。“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自我,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入暗室而不欺”。显然,慎独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同时,慎独也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领导干部慎独,要切记“头上有青天,背后有法眼”的告诫,增强自觉的内控能力,很强的自律精神,使自己的行为在暗处和无人知晓时也不越轨,不违纪违法,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任凭潮起潮落,都不为所迷、所动、所变。“不知戒,后必大”。领导干部面对权力、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要想在“平流无石处”安然无恙,就要严格自律,“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平民意识、防范意识,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泾溪石险入兢慎,平流无石不沉沦”。
四慎言。慎言,一直是古之圣贤倡导的一个“座右铭”。《诗?小雅?巷伯》有“慎尔言也”的告诫;孔子有“敏于事而慎于言”,“一言可以兴邦”的提倡;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有“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之名言;《战国策》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论述;古人有“出言不慎,祸机所伏”的忠告。所以,“听言不可不广,不广则庶几壅。择言不可不慎,审则庶几无误”。加强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对所讲、所说、所言要慎重小心,必须观点正确,诚实守信,不能信口开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不说则己,一说就说到要核上;“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结果。对此,《荀子》云:“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作为领导干部,“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古人云:“行源于心,力源于志。”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相悖,则一文不值。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语,要如皓月般明净;一举一动,要似泉水般清纯。言行一致的作风,它是研读了出污泥而不染、傲风雪而怒放、弃幽谷而泰然之后,积聚的原气、精炼的神气、渐成的正气。领导干部要克服只言不行,或言的多、做的少,言为自己、行为别人,言做样子、行在作秀,言行一阵子、事后老样子的弊端,真正做到言必实、言必践、言必行,把言与行统一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上、知与行上来,做一个上不愧党、下不愧民、问心无愧、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
勤为先 勤则兴
古人云: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勤于学习、勤于劳作、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总结,方能除怠惰,摆脱迂腐,远离愚庸,日有所进,提升自我。同时,勤以兴政,政兴国旺,为官以勤才能安国、治国。勤,即勤于干事。“不勤无以成事,不廉无以立身”。当贪官惹人恨,做懒官同样招人骂。明代的“蔬菜知县”胡寿安、“豆腐御史”丁俊等,他们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爱戴,除清廉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孺子牛的精神、千里马的斗志、敢担当的拼搏气魄。共产党人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工作要勤,勤生效。廉政以立身,善政以富民,勤政以务公。所以说,当官从政讲勤,这是做人之所需,发展之所要,执政之所本,立身之所为。为此,要做到“四勤”。即:
一勤勉。**** Hidden Message *****。
四勤政。南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卷二《尽已篇》有言;莅官之要,曰廉日勤。说的是勤政与廉政是为官从政的第一要求;不勤政无以从事,不廉政容易坏事。廉的意义很广,不是孤立存在的。廉政存在的第一指向就是勤政。因为勤政是实现廉政的最可靠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对共产党员而言,从政者如果不勤,勤必然给党内fubai带来可乘之机。不勤政的本身就是滋生fubai现象蔓延的土壤温床。廉政建设抓得如何,强化得如何,直接对勤政建设有着重大的支配作用和影响作用。一旦廉政建设搞不上去、抓不好,fubai现象就得不到有力、有效遏制,权力就会受到严重侵蚀,再好地勤政举措也得不到落定,权力反而会被异化、变质、变色,从而加剧不勤政现象的严重性、危害性,这就是廉政对勤政“反作用”的集中表现。所以说,讲廉政,必须突出勤政,必须把勤政建设抓紧、抓实、抓好。勤政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政治行为方式,它的本质内容是领导干部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发奋努力,充分利用手中权力的力量积极地创造性地工作。现在,在领导干部中有一种错觉,有的人认为,掌权用权讲廉政就行了,不勤政无关大局。要深知,勤政与廉政二者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廉政是勤政的前提,勤政是廉政的目标或结果。领导干部能力再强,工作再勤奋,如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就丧失了根本;反之,再廉政,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必然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实际生活中,不廉和不勤往往是“孪生子”,一些fubai分子或因贪欲而丧失了工作上的进取之心,因懒惰而贪恋物质上的享受,是要出大问题的。“为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历来是人们对权力者的不齿。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廉不勤要坏事。勤政廉政是一种思想境界和行为操作,体现着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和敬重、付出和奉献,这是党员应有的基本道德。“功在勤政,威在律己”。党员干部以事业为上,就必须辩证地看待勤政与廉政的关系。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苦才有甜”。只有主动去吃大苦的人,主动去耐大劳的人,才能自愿地去廉政;只有以事业为乐,以工作为乐的人,才能感受到事业成功带来的喜悦,自觉地去勤政。“识时务保勤廉为官硬硬朗朗,顾大局守规矩做人堂堂正正”。要牢记“一分权力、十分责任”的道理,少想待遇、多想贡献,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在为党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把干事业、创政绩和实现自我价值统一起来。(作者系河南省西华县财政局局长金保善) 。慎言,一直是古之圣贤倡导的一个“座右铭”。《诗?小雅?巷伯》有“慎尔言也”的告诫;孔子有“敏于事而慎于言”,“一言可以兴邦”的提倡;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有“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之名言;《战国策》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论述;古人有“出言不慎,祸机所伏”的忠告。所以,“听言不可不广,不广则庶几壅。择言不可不慎,审则庶几无误”。加强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对所讲、所说、所言要慎重小心,必须观点正确,诚实守信,不能信口开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不说则己,一说就说到要核上;“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结果。对此,《荀子》云:“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作为领导干部,“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古人云:“行源于心,力源于志。”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相悖,则一文不值。领导 古人云: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勤于学习、勤于劳作、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总结,方能除怠惰,摆脱迂腐,远离愚庸,日有所进,提升自我。同时,勤以兴政,政兴国旺,为官以勤才能安国、治国。勤,即勤于干事。“不勤无以成事,不廉无以立身”。当贪官惹人恨,做懒官同样招人骂。明代的“蔬菜知县”胡寿安、“豆腐御史”丁俊等,他们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爱戴,除清廉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孺子牛的精神、千里马的斗志、敢担当的拼搏气魄。共产党人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工作要勤,勤生效。廉政以立身,善政以富民,勤政以务公。所以说,当官从政讲勤,这是做人之所需,发展之所要,执政之所本,立身之所为。 当官从政讲勤,这是做人之所需,共产党人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工作要勤,勤生效。廉政以立身,善政以富民,勤政以务公。所以说,当官从政讲勤,这是做人之所需,发展之所要,执政之所本,立身之所为。为此,要做到“四勤”。 要牢记“一分权力、十分责任”的道理,少想待遇、多想贡献,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在为党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把干事业、创政绩和实现自我价值统一起来。 劳作、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总结,方能除怠惰,摆脱迂腐,远离愚庸,日有所进,提升自我。同时,勤以兴政,政兴国旺,为官以勤才能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官有三宝“清、慎、勤”。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发,赶快抢。另外,《乡镇基层工作方法漫谈》在“如何造势”后面少了一部分,请补充。 古人云: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 写得真好,可以用来写干部方面的材料! 第一次,沙发,赶快抢。另外,《乡镇基层工作方法漫谈》在“如何造势”后面少了一部分,请补充。 古人云: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学习好从政三宝“清、勤、慎”。 勤政廉政的关系讲的比较透,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