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秘书 发表于 2013-3-26 08:33:47

老领导当新会长也是一种权力变现

 退下来的老领导担任协会、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的情况,眼见着是越来越普遍了。
  鉴于权力在影响资源配置上的巨大作用,即便已经卸任,国内的退休官员也往往愿意继续出来做事。比如动员与整合社会资源,沟通与协调社会关系,等等。特别是,由于长期在政府工作,退休官员往往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协会、研究会的渠道,继续发挥余热,并非不可理解。
  事实上,很多时候,这种“正向激励”,也是促使很多老领导投身民间组织的动力所在。相当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借此获得资金支持,提升了知名度,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过,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退休官员纷纷变身会长,不排除其他方面的考虑。
  其一,延续以往的权力感觉,继续习惯性地发号施令。很多官员长期的领导生涯一旦中止,很难适应平民的平淡生活,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应。因此,转到形形色色的协会、研究会去找平衡,“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尽管这些年来,很多官员口口声声说“能上能下”,可到头来,“能上”而“不能下”却成了官员群体最大的困扰,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其二,部分退休官员还可能利用这些民间组织实现个人不正当的利益,而且,因为协会的隐蔽性,也大大增加了灰色交易、利益输送的可能。此前,上海市土地学会会长殷国元、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陈士杰之所以被查,正是因为他们在许多地产项目中屡屡充当掮客并从中牟利。
  事实上,权力界限的相对模糊,利益群体的逐渐固化,都大大增加了此种权力期权化的可能。而权力期权化现象一旦蔓延,fubai将迅速滋生。大批退休官员的强势介入,短期内或可推动民间组织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这种政经纠缠不清的情形并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一方面,加剧了国内行业协会与生俱来的依附性,使其呈现出日益浓重的行政化面孔,也与“去政府化、去垄断化”的民间组织发展目标渐行渐远;另一方面,退休官员把持各种协会类民间组织,还会扭曲正常的市场准则,伤害平等的市场主体,从而产生不公平。(朱艳秋摘自2013年1月16日《中国青年报》,作者胡印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领导当新会长也是一种权力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