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党的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和实施,农民对农业的生产投入不断增加,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是受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贫富悬殊愈来愈大,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三农”工作突破性发展已经面临新的课题选择。一、必须科学分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农村田少地薄,种植模式传统单一,农作物生产、商品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函待加快推广。受地质、地理环境影响,农村高产田、当家地少,且大部分是低产田。土地3/4的面积都是25°以上的坡耕地,种植结构虽然在近几年有所调整,但传统模式仍处主流地位,比如以粮油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却产量低,将近满足略有结余。农民还处于比较典型的小农生产观念。
2、养殖结构规模小。出栏、出笼上市率不高,基本还是自食为主。养殖资源比较丰富,但没很好的开发利用。近几年小养殖虽有所发展,但缺乏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和规模化发展。
3、打工经济以劳力输出为主,技术含量低,打工经济增收缓慢。在农闲时节大部分富余劳力外出创收,但没经过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很多还是凭简单力气创收,而且从业的行业多是到砖厂、建筑业、以及季节拾花等,劳动条件差,生命保障风险大,结算工资有时得不到保障且工资偏低。
4、农民消费观念陈旧,制约了收入的增长。随着社会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和进步,山区农民近几年来素质上虽然普遍有了很大提高,但思想观念较发达地区农民要落后很多,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落后,人为地扩大了支出成本,它们除维持基本的生活外,还有许多开支项目,其中很多支出是很不合理的。一是国家机关的罚没支出,许多农民因政策和法律观念不强,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对其制裁方式多是缴纳罚金;二是婚丧嫁娶的浪费开支,山区农村婚丧嫁娶搞攀比,讲排场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农民资金的浪费。三是一部分人好逸恶劳思想严重,有赌博的恶习,信奉封建迷信,导致资金不能正常循环。四是农村人际关系中请客送礼等不合理开支往往超出农民自身的支付能力,无形中增加了农民负担。
5、农村抗灾、避灾能力比较弱。一是自然灾害,如果当年不风调雨顺,投入成本收不回且不说,还需吃老本甚至借粮借钱度过;二是患病灾害,如果家庭成员中一人致病,小病还算幸运,若遇大病,新农合报销部分外还会花掉大部分积蓄,甚至变卖家产举债治疗;三是意外事故,因农村大部分劳力都在外打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高危险性的,若遇到不测,家庭主要创收人员丧失能力,则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滞断,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脆弱,遇灾害必然导致返贫,缺乏有效的保障。
二、针对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出路选择。
1、根据农村田少地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实行订单农业。转变农业向商品化生产发展,把握市场信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风险性,促进农民增收。
2、充分发挥农村养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在养殖上要成规模、上档次的发展,传统养殖品种(以牛、羊、猪、鸡为主)和特色养殖品种,比如说农村的土鸡,土鸡蛋很受城市人欢迎。农村山场辽阔,可开发利用资源丰富,政府要示范引导,另外要搞好市场销售网络服务,真正做到一村一品。
3、组建加工行业协会。一方面加工可以使农产品增值,另一方面,加工面向市场,可以引导农民以市场需要生产,以销促产,进而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第三,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使劳动力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第四,可以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减少浪费,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4、以当地外出创业成功的民营为主,组织带领劳动力外出创业,在外出前,乡镇、劳动保障部门、扶贫、共青团、妇联和学校共同联动加大一些专业技术培训,增加劳动技术含量,降低了以劳力输出为主,从而较好的提高民工的收入。
5、要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杜绝不合理的开支,作为农村干部应当做好党的农村政策的宣传者、捍卫者,自觉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提倡移风易俗,建立和谐健康的乡村人际关系,减少农民不合理开支。
6、加大农村抗灾避灾能力建设,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在自然灾害面前,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好防治结合,督导各涉农职能部门切实做好服务,支农力度以减轻农民风险压力;在患病灾害,意外事故灾害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力度,要建立这方面的保障机制,帮助引导农民转换观念,增强参保入保意识,从而实现风险转移,保障有力,切实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总之,要解决农民的养老、医疗、意外事故的事情,除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要加强农民素质培养,要使他们从自觉行为向自发意识转变。 制度设计事关全局,如有缺陷便是最大的fubai。当下,农村杂事纷纷,矛盾色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体制机制种下的恶果。上层领导(尤以中央、省为主)的每次调研、走访,唱赞歌、走过场的居多,听到的真话能有几句。司局长们在办公室拍脑门的决策,往往在农村行不通,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混乱。身处在乡镇岗位,也许最能了解“上线边”穿“下面针”的难处,可也只是发发牢骚罢了,骂完娘后还得一如既往地在工作中遭罪。体制的夹板夹得基层政权全都变了形,基层干部快要闪了架。试举几例,说说真话,大家拍砖。
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已落后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强求划一是最保守的发展方式。马克思主义讲,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否则就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家庭承包经营已实行了三十年,农村经济已不再是八十年代初,但政策依旧且一刀切,中央强调全面维护农民承包经营权,保持长久不变。目前农民依然惜土如金,种着人均亩八分地,常常为了一根垄打得不可开交,农村搞个设施农业费上老劲。人人有地种,有饭吃,是最基本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二次飞跃,是今后必然要走的路。全国千差万别,沿海与内地,山区与平原,全都被固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框架之内,让最先进地区的生产力局限在最确保稳定的生产关系架构内,不得不说,是保守式发展,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对于发达地区,应就二次飞跃、规模经营实行试点,大力推广,方式不应只局限于农民间的土地自发流转,应允许某个省、某个县取消家庭经营模式,实行土地量化、股权分红、集体农场等。目前喊也喊了,但还是不敢丢掉家庭经营这块保底布。不把土地平分到农户,只要农民更加受益,经济更加发展,就不能算是侵犯农民利益吧,目前这个帽子给谁也都担不起,所以未见什么典型,什么趟路者。就此,真话是:别为了稳定就套住了发展,别让民权的帽子压抑了改革的心。
二、农村村委会选举,三年一场闹剧。三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是基层干部最集中的考验,也是各种面目纷纷出现的时刻,更是农村群众欢欣鼓舞的良机。把最民主的制度放在了最没有民主意识的人群身上,造成的结果是:要行使民主权力的人,拿它换了金钱;想达到个人目的的人,靠它圆了三年夙愿;监督维护制度的人,被它搞得晕头转向。竞选成功的人,第一想着要捞回血本;竞选失败的人,第一因心疼想着滋畔闹事。农民高呼,要是一个月选一次多好,双方都来送钱,发大了!选举中,打闹,黑社会,砸标箱,打横幅冲击政府,比比皆是。选举后,台上台下斗争,新官不理旧账,新人不懂规矩乱作为,一言难尽。在选举制度设计中,规定得不深不细,全凭地方自己琢磨,自己掌握。什么样的人不让选,选上后也没有效力,这个基本都没有具体可操作性。农村选举的混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人为造成了很多矛盾隐患,且堂而皇之地把民主标价卖了。说这个制度好的人,不知道你是在面对什么样素质的选民,是面对什么样情操的候选人。民主超越法制,制度超越时代,这算不是大跃进呢?所以,真话是:不要贴上名牌标签就喊好,要看看是什么布料,最重要的是自己穿上试一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