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建老秘 发表于 2013-3-9 08:37:00

实现三明主粮基本自给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农民种地不赚钱,增产不增收,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谁来种粮”已成严峻问题。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三明粮食总量,保障三明粮食安全,已成为三明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是一项长期安全战略。
    一、农民不愿种粮的原因
    1、联产承包制已显局限性。目前,粮食生产实行的还是家庭生产方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每户农户几亩地,成不了气候,把农民固定在一个家庭生产的小天地里,很难干出事业。土地缺少流转,有地的人却无力耕种或不愿耕种、甚至放在那里撂荒,想以种粮致富的农户想种田的却没有地,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同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生产规模小,在没有相应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的情况下,农户无力抵御和承担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联产承包制已显局限性,阻碍了农业发展。
    2、个体种粮比较其它行业效益最低。虽说农业税免好几年了,国家对种粮农民还有补贴。但是,劳动力成本过快涨价,化肥、种子投入增加,已抵消了政府给农民的各项补贴,碰到天灾人祸,或发生贱卖伤农事件,更是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现在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已经不是温饱问题,而是增收、致富的问题。干农业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种粮效益相比其它行业已是效益最差的行业。
    3、机械化程度低,种粮辛苦。据统计,三明农业机械化综合耕种水平34%左右,机械化程度总体还不高,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面对的落后生产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种粮没有幸福感和尊严,年轻一代农民对于农业生产不仅没有好感,反而还多了一些厌恶,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了进城务工。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大多40岁、50岁以上,并且以老人妇女居多。
    二、解决“谁来种粮”问题的对策
    1、加快土地信托流转,解决种粮有地问题。要建立由地方政府引导的多功能土地信托中介服务机构,执行土地流转前的土地使用权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土地流转中的中介协调和指导鉴证;土地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调处等任务。为信托双方提供信托信息、信托咨询服务,按照“农地农用,自愿流转”的原则,重点支持种养大户与工商业主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投资高效农业,解决“有地无人种、想种无地种”的问题。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解决种粮收益问题。要依托三明农业科研所、三明林校等涉农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带头人,着力实现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新突破,要围绕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目标,加快农业产业信息化步伐和科技投入,提高单季产量。要采用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粮农种粮幸福感。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做优粮食加工企业,不断拉长粮食产业链,不断提高种粮的综合效益,实现粮农由“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转变,实现增产和增收的统一。
    3、培养新型农业人才,解决种粮有人问题。要固化送科技下乡进村活动,让科技下乡常态化。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实地讲解等形式,培育更多的种粮能手;要通过优惠措施吸引部分能闯能干的实用人才人员返乡创业,给予相应的荣誉与奖励,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能够留在农村,变“要农民种粮”为“农民要种粮”。开展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使“田秀才”、“土专家”成为真专家,让大批“土专家”们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大舞台上的领舞者。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种粮保障问题。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狠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狠抓土块调形、土壤改良及排灌设施建设,实现路网、水网、电网相通,真正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良田。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事业,实行保费财政补贴标准为100%的粮食生产政策性保险,保证粮农抵抗自然灾害零风险。●吴美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现三明主粮基本自给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