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治懒治散要动真格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治理庸懒散问题作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要把胡总书记这段针对性极强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机制、领导率先垂范等方面下功夫、动真格、求突破。一要在选拔任用干部上下功夫、动真格、求突破。在一些基层干部队伍中比较严重地存在庸懒散的问题,这是一些政策措施难以贯彻落实、一些突出问题难以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一条根本性的原因,确定应该认真加以解决。要解决任何问题,必须首先查明存在问题的原因。就像医生要给患者治病,首先得查明得病的根源,世界上不会有不查病因就治疗、开药、打针的医生,如果有这样的医生,那毫无疑问一定是十足的庸医。我们解决在一些基层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问题,首先也要认真研究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一些基层干部中存在庸懒散的问题,原因固然会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选拔任用了不少庸懒散的干部。如果我们选拔任用的基层干部都是德才兼备、作风扎实、群众认可的干部,那么,庸的问题就不复存在,懒的问题就不会出现,散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说得再直接一些,庸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有选拔任用好干部所造成的,懒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有激励好干部所带来的,散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有凝聚好干部所产生的。简而言之,问题在下面, 根子在上面。如果某个地方的县级领导干部中存在比较普遍和严重的庸懒散问题,那么这个地方的地市级党委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肯定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某个地方的乡镇级领导干部中存在比较普遍和严重的庸懒散的问题,那么这个地方的县区级党委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肯定有比较严重的失误。如果我们上级领导机关真正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所选拔任用干部都是至少绝大多数是能干而不平庸、勤勉而不懒惰,所配备的领导班子都是至少绝大多数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号召力的坚强集体,那么,即使是个别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后来变弱了,变坏了,变散了,也不会出现不仅比较普遍而且比较严重的庸懒散的问题。因此,要切实解决在下面存在的庸懒散的问题,首先我们上面必须认真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恪守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树立重群众口碑、重真才实学的选人用人导向,切实看到能力选干部、靠水平用干部、重实绩任干部,坚决纠正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看背景选干部、靠关系用干部的不良现象,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庸懒散的问题,否则,无论我们开多少会、讲多少话、发多少文,庸懒散的问题不仅难以有效解决,而且还会越演越烈,不断蔓延,日益严重。
二要在严格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动真格、求突破。要切实解决在一些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的问题,我们既要认真把好识人选人用人的这个重要入口,坚决不让庸懒散的人进入我们的干部队伍,又要注意抓好管人育人这个关键环节,加强教育引导,认真培训轮训,严密组织纪律,不断用文化知识提高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用党纪国法约束干部,用党性修养塑造干部,用艰苦实践磨炼干部,用崇高事业凝聚干部,努力避免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不进反退,出现在思想上僵化、作风上腐化、能力上退化的现象。对于任何级别的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都极端重要。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的问题与我们对干部队伍的要求不严、教育不好、管理不实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解决庸懒散的问题,必须认真贯彻中央“从严治党”的要求,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实施严格的督促检查,切实强化“严是爱、松是恨”的思想观念,营造严谨认真的环境氛围,弘扬严肃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要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动真格、求突破。很多领导学专家认为:领导就是激励。解决庸懒散的问题,说服教育、严格管理都很必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治庸以提能力、治懒以增效率、治散以正风气的长效约束激励机制。要使成千上万的基层干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严格自律,仅仅靠会议上作号召、培训时讲道理、文件中提要求, 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靠切实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仅仅靠作号召、提要求、讲道理,一时可能管用,但长久不行,对于少数先进分子可以,但对多数人不会起大的作用。现在我们的很多工作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各种“严禁”和“不准”很多,但一些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仅没有因各种“严禁”和“不准”而有所好转,相反有些问题还有愈演愈烈之势。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是出在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长效约束激励机制。因此,我们要治庸治懒治散,必须积极探索和切实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用机制引导干部积极进取,用机制推动干部勤勉工作,用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用机制约束干部严格自律。
四要在领导率先垂范上下功夫、动真格、求突破。上行下效,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积极向上的现象,会上行下效;消极落后的现象,也会下行下效。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概莫能外。古代有一个故事说:如果一个皇帝从果园里摘走一个苹果,那么大臣就会从果园里搬走一棵苹果树,小吏就会毫无顾忌地把整个苹果园搬到自己的园子里。在战争年代,国民党的长官在战场上高叫“给我上”,督促士兵往前冲;共产党的指挥员在战场上高呼“跟我上”,带领战士往前冲。一字之差,效果相差甚远。国民党的兵磨磨蹭蹭往前挪,共产党的兵争先恐后往前冲。庸人只能选到庸人,懒人只能带出懒人,这应该是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要治下面的庸,上面必须特别能;要治下面的懒,上面必须特别勤;要治下面的散,上面必须特别好。因此,要真正解决基层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的问题,我们上级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能而不庸、勤而不懒、聚而不散方面做出样子、当好表率、树立榜样。 精神状态是指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是人的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胸怀境界、道德追求等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归根到底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体现。精神状态属于软实力,但它深刻影响着硬实力发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弥补硬实力的不足,可以说没有软实力就没有胜利。古人说的“夫战,勇气也”、“哀兵必胜”,现代人说的“军队要有士气,社会要有民气,人生要有志气”,都强调的是精神状态的重要作用。
精神状态决定着工作状态,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工作干劲,也就影响着实际工作成效。为此,为了抓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就必须重视精神状态的塑造。同时,以精神状态为抓手,推进干部队伍在思想、理论、组织、作风各方面建设,进而带动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
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求我们有良好精神状态。党的十八大主题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讲的是精神状态;习近平同志在同上海代表团座谈时,指出我们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讲的也是精神状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发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同样强调的是精神状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