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3-2-22 14:29:06

下基层切忌光“开处方”不“抓药”

近期,不少地方又把“深入调研”作为首要环节,要求领导干部沉到一线去,亲自“问诊把脉”,开出好“药方”,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应该说,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这一要求,不仅通过“望闻问切”,开出了基层致富的“良方”,而且“照方抓药”,起到了“药”到病除的效果,深受群众好评。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处方”开得挺好的,铺路、修桥、兴产业一套又一套,不单让基层干部热血沸腾,也让一线群众充满希冀,可一年半载下来,却一副“药”都没帮着基层抓,“药单子”还是“药单子”。群众戏称这样只开“药方”不“抓药”的干部是“走方郎中”、“说嘴郎中”。
农村情况特殊,各村村情不一,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吃透社情民意,找准薄弱环节,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诚然是好事。但如果仅仅满足于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或者草草应付一下,就搁在一边、偃旗息鼓,则明显有悖于下基层的初衷。对基层来讲,“脉”把得准不准,“药方”是不是切中要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照着“方子”给他们多来点“特效药”,唯此,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单靠自身无法解决、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困惑。
    干部下基层,是玩虚的,还是来实的,是诚心的,还是应差的,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了最底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自有本账。他们可能也在乎你了不了解基层,分析是不是头头是道,开出的“处方”是不是对时对路,但更关注或者更指望的是,你开出的“方子”落实了没有,是不是落实到了点子上,有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光说不练”,只是“纸上谈兵”,不想着法子让基层把药吃到肚子里,纵然开的都是些“灵丹妙药”,有这个“方子”没这个“方子”又有何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基层切忌光“开处方”不“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