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秘 发表于 2013-1-22 21:13:50

从杨修被杀谈秘书的修养问题

    闲读汉史,至杨修被杀处,禁不住掩卷沉思,回味良久……杨修的遭遇或许能让我们秘书人员想到很多,很多。

   杨修(175—219年)其人,字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汉末著名才俊,任曹操主簿,也即领导秘书,相当于“曹办”主任,可谓职高权重。不仅如此,杨修还出身名门,其父、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都曾任东汉太尉(东汉时,太尉相当于宰相),很有家庭背景。他还身负盛名,曹植认为其才情高于“建安七子”,此外也深受顶头上司曹操器重,史载为“军国大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杨修有如此好的身世与自身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几科占尽,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事业本该飞黄腾达,为何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呢?细究起来,是身为秘书的杨修却不具备作秘书的基本素质。

   一是自以为是,爱出风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职业守则,而杨修却常常自以为是,总爱大出风头,处处显示自己的高明。某日,塞北送来一盒高级糕点,曹操随手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喜欢卖弄小聪明的杨修看见了,便与他人把整盒点心分吃了。此举令曹操颇为吃惊,问杨修为何敢自作主张偷吃他的点心,杨修来了个妙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岂敢违反?”搞得曹操哭笑不得,只能“虽嬉笑,而心恶之。”

   曹操曾命人建造花园,视察后不满意但故意不明说,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众人都猜不透是何用意。杨修一见来了精神,说:在门上写“活”,就是“阔”字,丞相是嫌门太宽了。也不请示,就擅自命人把门改窄了。曹操本想自己小露才学,等待众人询问,没想到却被杨修抢了先机,显了才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他“口虽称美”,却“心甚忌之”。

    曹操阴险奸诈,处处想表现出自己才气过人,以赢得部下的拥戴。他在门上写个“活”字,如果是自己揭开谜底,一定会得到部下的佩服和赞赏。杨修作为秘书不给曹操在政治上、军事上献奇谋良策已属失职,还常做些令曹操反感的事,他离“倒霉”不远了。

    二是恃才傲物,头脑简单。曹操是一个极端利己、凶狠残暴的乱世枭雄,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就是今天读起来还让人浑身发冷。作为长期追随曹操的心腹秘书,杨修应该比一般人更了解曹操的这一性格。史载,曹操疑心很大,总怀疑有人要暗杀他,思来想去,决定设个局来迷惑一下身边的人。于是,就对侍卫们说:我有一个怪病,就是梦中会杀人,你们见我睡着了,千万不要靠近我。一天,曹操假装睡午觉,故意将被子踢掉。一个大概是想拍马屁的侍卫马上进房捡起被子给曹操盖上,没想到,曹操突然从床上跳起来,拔出床头宝剑把人杀了,然后又上床假睡。足足过了半日,才装作刚发现似地惊问道:“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告诉他经过,曹操放声大哭,并给死者厚葬。大家据此认定,曹操的确有梦中杀人的怪病。杨修却对着死者的灵柩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天机。其实,曹操的那些谋士哪个不知道丞相是故意的,只有头脑简单的杨修才会傻得说出来。人家演戏你就看,非得把幕后的秘密给说出来,这不是找死吗?

    三是越权越位,自作主张。秘书处在配角位置,提供的都是辅助工作,只能传达和执行决策,绝对不能自作主张,擅自决策,如果越权越位,后果将非常严重。蜀、魏两军在汉中开战,曹操吃了败仗,兵退斜谷,前有马超,后有蜀兵。曹操即惧怕马超的拦截,又恐蜀兵讥嘲,恰有兵士请示晚上巡查口令,曹操随口传出“鸡肋”。此时,杨修的“绝世才华”又有了用武之地,他认为“鸡肋”,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物,曹丞相必下令班师,于是就命军士收拾行囊,准备回返。其实,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形就会发现,曹军虽一时失利,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取胜的希望;曹操随口的那句“鸡肋”,就算是觉得汉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可惜”并不代表着“放弃”;退一万步说,即使真要放弃,也该由领导亲自宣布,军国大事那有秘书越位多嘴的!战争若想取得胜利,将士们的士气至关重要。当时曹操尚未兵败,杨修就散布谣言,以致“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这怎能不影响士气?杨修犯了秘书越权干政的大忌,被杀只是迟早的事。

    四是政治不敏感,介入权力纷争。秘书是为领导集体或领导个人服务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提高政治敏感性,坚定政治方向,从大局出发,时刻讲团结,切忌结党营私。而杨修却与曹植私下交好,并极力为曹植登上太子之位出谋划策,介入了王位之争,这既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敌人,又严重影响了魏国的政治稳定,为他被杀埋下了最终的祸根。

    曹操为了测试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便叫二人到城外办事,暗中却命令门卫不要放人外出。杨修告诉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结果曹丕无功而返,曹植成功外出。但曹操得知是杨修在背后作“狗头军师”后,非常愤怒。秘书不配合领导把测试任务做好,反而在背后捣乱,杨修貌似聪明,实则蠢钝至极。

    曹丕对杨修扶助曹植争夺太子宝座非常担忧,便将吴质藏在旧竹箱内接进府中请教对策。杨修发现后向曹操告密,曹丕十分恐惧。吴质将计就计,让曹丕第二天用竹箱装满丝绢抬入宅邸,引杨修上当。曹操派人检查,里面却没有人。曹操据此认为杨修耍阴谋陷害曹丕。

   为帮助曹植获得曹操好感,杨修每每揣度曹操的心思,预先为曹植草拟了十几条答辞,让其每遇“魏王的训诲来时,根据他的问话,作出相应的回答。”因此,曹操的训诲刚刚送来,曹植的答辞就已送去。曹操对这样迅速的回答觉得很奇怪,经过追问,真相暴露了出来。是可忍,孰不可忍?杨修便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惹来杀身之祸,死时年仅44岁。一代才子英年早逝,怎不令人遗憾惋惜。

    古人云大智若愚,看来杨修并未真正领悟其中深意。他在不了解秘书工作性质的情况下作了秘书,后天又没磨砥出符合秘书职业的素质,出众的才华不仅没能成为他进步的阶梯,反而会成为前行的羁绊,教训可谓惨痛!古人已逝,今天的秘书们当引以为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杨修被杀谈秘书的修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