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为什么要开那么多会
一些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和对联很风趣地为我们刻画了官员们的工作现状,这确实也是很多领导和政府部门工作情景的真实写照:公文堆成山,官员们“案牍劳形”;会议瀚如海,官员们奋力拼搏“游于其中”。很多工作在“文山”之上徐徐推进,在“会海”之中缓缓前移。一些官员整天爬在“文山”之上、游于“会海”之中,理想、斗志和激情都被消磨殆尽。是啊,为什么要开那么多会呢?不仅会议组织者、与会者身心疲惫,当下还被当做“官僚主义”、“工作效率低下”、“脱离群众”、引发“会议fubai”的典型例证而遭到社会上如潮水般的批评、嘲讽和诟病。对此,中央早就三令五申。近年来,很多地方采取“无会周”、“无会旬”、“合并开会”、“视频会议”等形式精简会议、缩短会程,力图通过少办会、少开会、开短会、集中开会等形式来减少会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但说实话,这些做法的收效甚微、屡治不效。实践当中,可以说,依然是“文山高耸,会海汹涌”。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还得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和行政管理体制中去找。我国的纵向权力架构有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五个层级。而且,尽管村委会(居委会)不是法定的一级政权,但在具体的行政事务中,仍然担负着相当多的政府职责。可以说,不管是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还是与当代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行行政层级都是最多的。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实行单一制,许多工作需要从中央向地方层层部署、级级下达。很多时候,中央开了会,省、市、县要接着开,有的还要一直开到乡镇。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开会、层层下文,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文山会海”。
第二个关键性原因是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还远远不到位。政府管得太多、太宽、太细,管了太多不该管、不能管、也管不了的事情。为此,常有人形象地把我们的政府称为“万能政府”、“全职政府”。由于管理范围宽广、事项繁多,相关的文件和会议当然也就相应增多。而且,很多政府部门编制又少、人员紧缺、经费紧张,真正要全面深入开展工作着实不易。开会发文,实际上是最省事、最安全、最便捷的工作方式。因此,现实当中,很多政府工作通过开个会、发个文来开展。相关部门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在相当程度上认为开完会、发完文后就万事大吉。这在无形中又助长了政府部门的慵政、懒政、怠政现象。职是之故,要根治“文山会海”现象,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实现政府向社会、企业的逐步放权,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
第三个重要原因是现行干部工作评价和考核机制不尽科学和合理。现实当中,上级督促和检查下级工作,主要是采取听取下级工作汇报的形式。而且,往往把下级是否开过相关会议、开过几次会议作为考评下级工作是否得力的重要环节和依据。因此,汇报会的精心筹备、汇报材料的起草、组稿,成为地方官员殊为看重的工作内容。
下级在执行中央和上级下达的任务时,一般先要开个“关于学习贯彻×××会议(讲话)精神的大会”或“关于×××动员大会”;中间时段还要召开各种形式的“现场办公会”、“调研会”、“协调会”、“碰头会”、“联席会议”、“工作督促会”或“工作推进会”;任务基本完成之后还要开各种“汇报会”、“总结会”、“表彰会”。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 Hidden Message *****
正是以上四个根本性原因的存在,导致针对“文山会海”的各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难以奏效。再加上平时民间组织的各种研讨会、剪彩会、首发首映式以及各种开幕式、文艺演出等数不胜数,而且这些“非官方”的会一般也要邀请领导参加以体现“官方”的关心和重视,领导们的会不多那才叫怪呢!作者:封丽霞 RE: 谁知道为什么要开那么多会 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这就是中国几十年的执政方式,也是最官僚、最低效的管理方式。 是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 没必要开的会就不要开,即使是必须要开的会也尽应量缩减。 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这就是中国几十年的执政方式,也是最官僚、最低效的管理方式 文山会海,本人亦深有体会,但又无可奈何花落去.... 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这就是中国几十年的执政方式,也是最官僚、最低效的管理方式 深藏不露,暂不当头,君子治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