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调查与思考
青年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群众基础,是促进发展的生力军。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是具有政治属性的群众团体。共青团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依赖于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满意度和归属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青年个性不断发展、个体意识不断增强,青年在政治地位、经济基础、兴趣爱好、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差异性日益增强,青年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如何有效地服务青年,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我老秘网区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认知和评价
近期,我们在乡镇、区直机关单位、学校、社区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就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认知和评价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调查,大部分青年对自己所在单位或学校的团组织认识比较清楚,对团组织的作用评价较高。但是,有部分青年对团组织缺乏了解,对团组织举行的各项活动参与不够积极,团组织在满足青年需要方面还有待改进。
1.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认知程度比较高。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年对单位是否建立团组织比较清楚,其中92.9%的青年认为所在单位已经建立了团组织,而且有41%的青年肯定了团组织服务青年、服务发展的积极作用;有4.2%的青年认为所在单位没有建立团组织,有2.9%的人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青年对本单位的团组织情况认识比较清晰。但是,当问到“你所在的团组织是否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这个问题时,只有50.6%的青年认为他们的团组织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有31.7%的青年回答不清楚,还有6.9%的青年认为他们的团组织不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这说明,青年对团组织的组织原则了解的还不够清楚或者在基层团组织的选举过程中对组织原则的执行产生了偏离。
2.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满意度有所期待。长期以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纽带作用主要是通过思想纽带和组织纽带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通过共青团的思想工作了解青年的思想现状,在团结和联系青年方面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但是,据调查显示,只有15.5%的青年认为团组织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34.5%的青年认为团组织向他们了解过情况,但次数较少;有39.8%的青年明确表示团组织从未向他们了解过情况。同时,还了解到,当青年遇到烦恼时,有56.6%的青年首先想到的是朋友,24%的青年选择向家里人倾诉,只有1.1%的青年会找到共青团组织倾诉。这说明,团组织在满足青年心灵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思想纽带作用,摸清当代青年的思想变化和发展轨迹是共青团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
3.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比较弱。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共青团组织将青年团结在一起的主要手段。基层共青团组织是依托于单位的,因此单位是组织和开展共青团活动的主要场所。一般而言,基层单位的团组织活动不外乎文化娱乐活动、时事政治学习、民主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业务技术培训或专业学习小组等等。调查结果显示,有72%的青年认为单位团组织曾举办过文化娱乐活动,62.1%的青年认为单位团组织曾举行过时事政治学习活动,50.4%的青年认为举办过民主法制宣传活动,48.7%的青年认为举行过业务技术培训或专业学习小组培训。从青年对各种活动的兴趣爱好来看,最为感兴趣的是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但是,近年来基层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大多是以时事政治学习、民主法制宣传、业务技术培训为主,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吸引力和凝聚力逐渐减弱。
二、当前我老秘网区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1.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方式有待创新。首先,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处理不平衡。先进性是共青团组织的政治特征,先进青年是青年中的少数优秀分子。群众性是共青团组织的社会特征,它所代表的成员以及其利益是广泛的。当前,我老秘网区共青团工作对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处理的不平衡,强调了“先进青年”,忽视了“群众组织”,组织资源主要使用在为少数“先进青年”服务上,搞“精英主义”,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忽视了共青团的广泛性和群众性,对少数优秀青年关心过度,对广大青年群众特别是普通和弱势青年群体服务不足。其次,传统工作方式对青年的吸引力减弱。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青年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行为更加务实,主体意识、个体意识不断增强,青年在爱岗敬业、为社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同时,还要求社会予以承认和重视,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多重需求,达到个人、集体、社会的兼顾,奉献与获取的统一。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工作方式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越发显现。
2.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有待拓展。自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要求后,我们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我老秘网区基层团组织,整顿了一批软弱、涣散的团组织。但目前我老秘网区团组织仍然无法实现对青年的全覆盖,特别是在农村,广大青年生产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呈现出流向多元、流量多变的特点,农村团员青年的大量流失,造成村级团组织基本上处于无工作对象、无活动项目、无专职团干部的松散瘫痪状态;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团组织的设置和专职团干部的配备不够规范,多数部门的团委被合并到机关党委办、工会等部门,团干部大多数兼职,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3.共青团组织的服务功能有待加强。由于政府机构设置中没有专门管理青年事务的部门,共青团组织、涉及青年事务的相关政府行政部门和从事青年工作的第三部门共同构成了目前的青年工作的基本构架。而共青团组织在这一构架中扮演着核心协调者和主要实施者的角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问题日益凸显,青年事务的内涵不断拓展和明晰,共青团作为一个群众团体,其行使政府青年事务管理的法律合法性和社会合法性均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共青团群众组织的性质与制定青年政策的核心任务不相适应。政府是制定政策的主体,根据《团章》有关规定,共青团有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职能,而且事实上在政府青年工作中也承担了一定的任务,但毕竟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其在青年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无法起到主导作用。二是共青团政治组织的特性与青年事务的国家性、社会性不相适应。作为一个有特定意识形态取向的政治组织,共青团首先代表的是共青团员的权益,而青年事务作为一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实现全体青年的有效社会参与和发展为目标,代表特定群体利益和代表全体青年利益间的差异,给共青团参与青年事务管理造成一定阻力。三是共青团组织人员流动性与青年事务持续性不相适应。团干部流动快、不稳定的特点和青年政策的延续性、青年事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形成了矛盾,对青年事务带来不利。
三、对我老秘网区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几点建议
1.发挥优势,积极引导,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一是用共同理想凝聚青年。通过开展青年喜闻乐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活动,让青年深刻认识到,我老秘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青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引导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青年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二是用先进文化凝聚青年。当前,青年的文化需求日益丰富,文化创造日益活跃,文化消费日益旺盛,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作用,引导青年努力学习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切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发挥青年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健康有益的青年文化,最大限度地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三是用事业凝聚青年。当代青年崇尚创业、渴望成功,有着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强烈愿望,有着在开创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宏伟抱负。各级团组织应牢牢把握我老秘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青年工作的结合点,利用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为青年发挥作用、成就事业、实现价值搭建舞台。同时,应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等工作品牌的作用,进一步吸引和凝聚更多的青年。
2.拓展空间,丰富内容,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的能力。各级团组织应针对青年在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着眼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丰富服务项目。在维护青年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同时,从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具体事做起,从当前事做起,从能够做的事做起,把服务青年的工作抓实做细。比如,针对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题,团区委应积极与人社、教育、卫生等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形成合力,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培训工作,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同时,各级团组织还要主动关心帮助下岗失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社区闲散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等群体,尽心竭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法律援助等行之有效的途径,大力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积极创新服务青年的有效模式,探索网络化工作手段,通过推进中青网、共青团微博、QQ群等一系列网络阵地,进一步加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切实把组织、工作和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广泛、更有效、更及时地覆盖青年、引导青年和服务青年。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增强共青团的创新能力。当今时代,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更应提高学习能力,既要注重团组织自身学习,更要注重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要把学习科学理论作为首要任务,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引导广大团干部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的本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引导广大青年学好文化科技、社会历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广大青年的整体素质,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
页:
[1]